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当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继位之后,那就与原先助势的造反派——如今的革命派摊牌:或做你们的总统,或做寡人的皇帝,因势制宜可也。
第一部分老办法的养敌自重(1)
    袁世凯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所搞的那一套养敌自重的把戏,细说起来就像一部很复杂的政治小说,写在历史书上就稍嫌繁琐了。提纲挈领,大致是这样的:袁世凯在清末,自从1901年(是年,袁42岁)继李鸿章之后受任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时起,宰相当国,权倾一时,直至1908年被摄政王载沣强迫退休,几乎被杀为止,他在任内的成就,大致有军、政两大类。在军事方面,当时中国国防军的主力,从袁的小站练兵时起,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北洋六镇(师),都抓在他手里。军中将校只效忠于袁,袁之外几乎无人可以随便调动。而这六镇正规军,不但器械精良,训练有素,其尤为难能的是,革命派始终未能渗透。直至武昌事起,正规国防军将领之中,除吴禄贞一人之外,再无第二人与革命派有任何历史渊源,纵是吴有心革命,其部属亦皆在袁世凯的遥控之下,吴亦难指挥如意,这样吴才招致杀身之祸,而终无法撼动六镇的基础。
    然袁世凯在清末,毕竟是个新人物,在政制上的成就,也有值得肯定之处。要言之,当时的立宪运动,袁也是主要的推动者。各省所成立的谘议局,亦均为亲袁人士所掌握。他们与逃亡海外的康、梁维新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事实上,中山之当选临时大总统的票源,立宪派与同盟会,至少是平分天下。而论实力、论经验,当时纵是同盟会高干(包括汪兆铭和黄兴),都认为总统一职,非袁莫属也。狡猾的袁世凯,当然更知道他自己的分量。所以他就要养敌、逼宫以取高位了。谨条列袁氏政治行为的大事如下,以见其关键所在。
    袁氏养敌抓权取位始末时间表
    1908年:袁49岁,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几遭不测。
    1911年:袁52岁,应诏回京,东山再起。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0月14日,诏授袁湖广总督,赴武汉节制各军,袁氏称疾不就。
    ·10月18日,诏促袁就道。
    ·10月20日,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10月25日,袁奏派冯国璋、段祺瑞领第一、二军赴武汉前线。
    ·10月27日,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10月29日,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10月30日,袁自彰德南下。
    ·11月1日,诏授袁内阁总理大臣;袁辞,诏优勉。
    ·11月4日,诏准袁令前敌各路清军停进。
    ·11月7日,第六镇统制、同盟会会员吴禄贞被刺,袁军无后顾之忧。
    ·11月8日,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11月13日,袁抵北京,诏令近畿各军,悉受节制。
    ·11月15日,袁授意刚出狱之汪兆铭与杨度等在北京组建“国事共济会”,提倡与革命军议和。
    ·11月16日,袁内阁正式成立,军政大权独揽。
    ·11月27日,清军攻占汉阳,民军死伤3000人。冯国璋拟乘胜渡江攻武昌;袁亲拨长途电话止之。
    ·11月29日,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12月1日,武汉停战。
    ·12月2日,江浙联军克南京,清军守将、袁之嫡系旧属张勋,连电内阁乞援,袁置之不理;各省代表议决,袁如反正,即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12月5日,摄政王载沣被迫引咎退位。
    ·12月7日,袁派唐绍仪为和谈代表去武汉与民军议和,暗示赞成共和。
    ·12月9日,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12月15日,各省代表于南京议选总统未果,虚位以待袁倒戈。
    ·12月18日,袁派全权代表唐绍仪与民军代表伍廷芳会晤于上海。
    ·12月20日,袁内调冯国璋返北京,代替良弼出任禁卫军统领;唐绍仪承袁意旨提议:先达成和议,再由国民大会决定国体。
    ·12月21日,孙文抵香港,胡汉民劝其留粤,孙未允。
    ·12月25日,孙文抵上海,大受革命群众欢迎。
    ·12月28日,隆裕太后从袁谏,下懿旨召集国会,决定国体。
    ·12月29日,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1912年:袁53岁。
第一部分老办法的养敌自重(2)
    ·1月1日,孙文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至清帝退位即解职。
    ·1月2日,袁不承认南京政府,斥唐绍仪越权,准其辞职,暂留上海;孙再电袁:虽暂代,然虚位以待;清军将领冯国璋等护君宪主战;袁请辞,诏拨黄金八万锭,诏饬亲贵捐银行存款,估计有四千万元;袁入朝以民军优待皇室及旗民等条件密示奕劻,促主和议。
    ·1月3日,滦州起义失败,三将皆殉。
    ·1月14日,袁密电询:孙肯让袁,有何把握?孙再肯定让贤。
    ·1月16日,同盟会刺客三人,刺袁未中,三人皆殉,袁从此不入朝;袁密奏太后:早顺舆情,赞成共和,以免乘舆出狩。
    ·1月17日,清廷御前会议。青年宗社党主战。太后谕:“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胜了固然好,要是打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见溥伟著《清室让国始末记》)
    ·1月22日,清驻外各使馆电请清帝退位。
    ·1月26日,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杀宗社党激进首领良弼,北京大震,王公逃亡;太后恳袁保其母子性命;段祺瑞等清将领50人联名通电,请清帝退位。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于南京成立,到17省代表38人。
    ·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历时268年的清朝,至此正式结束。退位诏为张謇所拟,末段“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之句,为袁所增。
    是法统问题,也是面子问题
    从上列简明大事记,我们可以了解到:
    (一)双十变起,清室要对付革命党,非起用袁氏不可。
    (二)袁世凯有实力可以镇压革命,但是他要养革命以制朝廷。
    (三)革命各派,包括孙中山和黄兴,尤其是立宪派,也都体会到,推翻帝制,“驱除鞑虏,建立民国”,非有袁参加不可。
    (四)除满族亲贵中的少数激进分子之外,全国也人同此心。
    (五)袁亦有心建立民国,但是他要利用朝廷的名义来另立法统,由他主动担纲,而不受革命党人之支配。
    再者,袁所注重的还不只是个法统问题,也是个面子问题。他显然是认为不论做皇帝也好,做总统也好,总之,在他当了元首之后,自己高高在上,而纳革命派与立宪派,乃至原有的清室官僚体系于自己的新法统之内。他这项腹案,老实说,与上述孙、黄一派要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的动机,并无不同。二者都是政治斗争的策略而已,只是袁弄晚了一步。在赛跑途中,第一面金牌被孙中山抢去了,他只得了个银牌,心有不甘,所以这也是个面子问题。
    但是历史学家平心而论之,袁只是个老官僚、独人班。他所争的重点实在只是个人的权位和荣誉,而他的对手方,孙、黄那一伙所争的,则是千万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拋头颅、洒热血的民族使命(national mandate),两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可是对这项民族使命,袁本有心附义,孙、黄等革命党原也寄厚望于他,并曾虚位以待,只是这时南方诸贤急于要组建一个统一领导的政府,而黎、黄两派又相持不下,迨中山适时出现,便立刻变成了黑马。参议员诸公既然不能举孙为大元帅,就只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以待袁氏“驱除鞑虏”之后,再来让贤了。袁氏后来虽不负所望,推翻了帝制,但却做了个继任总统,已稍嫌美中不足。再因国民党又对他不信任而防范兹严,约法改制,强迫他做了个虚君,使他也要来个困兽之斗,革“革命”之命,治史者之不偏不倚,又何由定论呢?我们的解释,只可说,这是历史转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次历史转型,需时若干年,在这历时若干年的历史三峡中,道路总是曲曲折折的嘛,哪能老是直线呢?
第一部分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未可厚非
    话说回来,袁世凯在民国元年临时大总统的竞选过程中,虽然慢了半拍,但是他能把有两千年传统的帝制政体,在两个月之内就不声不响地和平转换掉,也算是效率惊人了。那时袁世凯若真能如党人所望,早举义旗,搞个武装苦挞打(coup d'etat),把朝中的寡妇孤儿、满城的王公亲贵一举而除之,他这样做,是否能得心应手,吾人未敢断言也。万一欲速则不达,弄得火光四起,尸横街巷,北京城内,玉石皆焚,试问对革命发展,究有何补?所以袁的稳健的做法——慢慢地搞他个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也未可厚非。
    再就个人的道德来立论,古人说无毒不丈夫,搞流血政变,把寡妇孤儿和满朝亲贵一举而诛之,干这种事的人,要心狠手辣。将人比人,袁氏那时就显得婆婆妈妈,心不够狠,手不够辣。他多少还有点妇人之仁,对寡妇孤儿不忍下手。他多少还有点东方儒、佛两家的恕道。
    再把话说回来,纵使是只顾目的、不择手段(西方叫作end justifies means)这套下流做法,这种用流血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是否比不流血的手段更有效果,也是个问题嘛!试问,袁如杀了寡妇孤儿,是否比保留了寡妇孤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