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霍尔住的地方距离我家有两小时车程,我还是每周去探访他两次,直到他走完这段过渡期。大家都说我是个了不起的朋友,又很体贴,花了这么多时间陪伴他。其实我是为了自己而做。霍尔教导我,即使面对像致命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快乐。对了,他没有在六个月内死去,而是多活了两年快活的日子,为身边的每个人祈福。我怀念他,他在我生命中造成的积极影响是难以抹灭的,而且他战胜了微乎其微的存活几率。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当我们的旅程走到这里,你已经开始瞥见自己的抱怨了。你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注意到自己在抱怨。此时,你已经进入“有意识的无能”阶段。
不抱怨观念
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于心理状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连的,心理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
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辞,让你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心)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身),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
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减低疾病的严重性。请记得你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反而把限制健康的能量传送到全身。
不抱怨行动
你是否注意过,抱怨自己健康问题的人,也会有愈来愈多的事情可以抱怨?
请你认真想想,当你谈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许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即使面对像致命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快乐。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把焦点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气恼我自己的残障,是在浪费时间。人生必须不断往前走,而我到目前为止表现得还不错。如果你一直在生气或抱怨,别人也不会有空理你。
——史蒂芬?霍金
抱怨,会让你变得招人怨
当你进入“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可能会不太舒坦地察觉(意识)到,自己有多常抱怨(无能)。我们在抱怨时,可能尝到获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头,也可以回避去做让自己紧张的事;然而抱怨的行为也是双刃剑,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长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你或许也认识一些人,会让你觉得精力都被他们耗尽了,他们藉由抱怨的天性,把你原有的能量都转换成怜悯。相反地,有些面临严苛处境的人,却能保持乐观,不让自己感觉像是受害者。即使我的朋友霍尔就要结束生命,我也从来不觉得被他拖垮了,反而是深受他的乐观与开朗所鼓舞。
从“鲜少抱怨”到“经常抱怨”的不同程度等级中,人们通常会循着连续值行动。如果有一个人跳脱团体的常轨太远,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自己再也不受欢迎了。
再者,如果把抱怨当成是某种让人上瘾的药物,有很多人面对的处境,大概就是身边的其他人都在酗酒、抽烟、吸毒,而如果有人不合群、没有一起这么做,团体中的成员就会觉得受到威胁。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个人的推论是:表现负面行为的人,其实知道自己做的选择并不健康,尤其和那些作风不同的人相较之下,更会显得自己十分糟糕,所以才会恼羞成怒。当我们和那些比自己更常抱怨、或是较少抱怨的人相处时,都会觉得不对劲,因为我们的频率和磁场不同,而能量互异的人会彼此排斥。
欢迎光临”不抱怨星期一”!
自从我第一次在《今日秀》节目中得知这项美好的计划,就开始问同事有没有兴趣参加。大多数人都愿意,于是我们就订了手环。我们决定在等待手环送达的同时,也要在一周的上班日中定出一天,努力在那天不要抱怨,于是我们将星期一定为“不抱怨星期一”。
我们在公司的布告栏和办公室四处都贴了标语,提醒大家不要在星期一发牢骚、诉苦和抱怨,这果然激励了整个办公室。现在每逢星期一,我们都会用:“欢迎光临‘不抱怨星期一’!”来彼此打招呼。
想想看,人生苦短。我们一直在追求生命中的重大福分(像是赚更多钱、有稳定工作、能减轻体重等),但现在,我们要开始寻找每一天被恩赐的小小喜乐。我觉得这个计划棒极了,我们真是有福之人!
——俄亥俄州肯特市,莎莉?司克蝶
你发现自己正身处一堆怨声载道的人群里吗?你周围都是些爱发牢骚的人吗?那我要严正地提出一项讯息,帮助你厘清现况——通常,我们都会去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避和自己互异之人。在“不抱怨运动”发展的盛况中,最让我们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收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请求:“请马上把紫手环寄给我,我认识的每个人都抱怨个没完。”每当收到这样的请求——而且还常常发生,我们就只是微笑着寄上手环,不予置评。我们微笑,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索取手环的人可能也经常抱怨,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在抱怨。当他们戴上紫手环,明白自己的抱怨也是这么频繁时,他们对旁人的怜恤之情,就能大幅提升了。
杜绝抱怨,才有健康的沟通
《天地一沙鸥》的作者李察?巴哈(Richard Bach)在《梦幻飞行》(Illusions)中曾写下一则简单深刻的真理:“同类相吸。”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或是同样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则会互相排斥。我们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是无法协调、交融的。
思想也是能量。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并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而你的言语将表明、强化、巩固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我认识一群每周都举行聚会“互相扶持”的女性,而她们的“扶持”方式,主要就是抱怨男人。据我了解,她们最喜爱的话题就是:“男人很自私”、“男人不要承诺”、“不能相信男人”。无怪乎,这些女人没有一个能和男人维持健康幸福的关系。她们想不想要这样的关系?当然想,但是通过抱怨,她们却向外发送了“男人不好”的振动能量,使得“好男人”都不会在她们的生活里出现。她们用自己的抱怨,创造了这样的现实。
几年前,我和桂儿认识一对夫妇,他们有个儿子和我家女儿同年龄,我们四个大人有很多共同点,小孩也喜欢玩在一起,所以两家人花了很多时间相聚、相处。然而,过了几个月之后,我注意到我和桂儿都不再期待这种聚会了。一天晚上,桂儿说:“我真的很喜欢他们两个,可是她每次一跟我说话,就只会抱怨先生。”我告诉她,我和那家的先生单独相处时,他最常做的事也是抱怨太太。
我们发现,这对夫妻在这样的发牢骚时段里,不但各自抱怨对方,而且似乎还打定主意,要帮忙为我和桂儿的夫妻关系挑出毛病来。他们试图要让我们转而去注意或谈论到底不喜欢对方什么。觉得自己悲惨的人不但喜欢把别人也拖下水,还要证明这一切都是其来有自。久而久之,我们便找藉口疏远这家人,最后终于和他们断了联络。
我和桂儿有我们自己的挑战要面对,任何一种关系中的两方也是如此。和你同处一段关系中的对方,时常会引发一些你必须承担、也终究要解决的问题。我和桂儿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找对方谈,而不是跟其他人说。不去和引发你负面感受的人谈,反而去找另一个人说,就等于制造了“三角习题”——如果你不太懂,这是指你和某人有疙瘩,却和另一个人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找当事人解决。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习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在你自己的人生中,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事。你的一个孩子可能会对另一个手足很生气,却跑来找你投诉,而不是直接找他讨厌的那个人沟通。于是你这个睿智、仁慈的父母便介入了——你要不就是劝诫这个不满的孩子,要不就是雪上加霜,亲自去找另一个孩子兴师问罪。短程来看,你可能化解了当下的困境,但你却没有给予孩子所需的方法,去处理他们未来生命中的问题。你允许这个抱怨的孩子在当前的情况下继续当个受害者,而且让他继续维持这样的模式,去因应往后人生的挑战。
你想帮助、支持孩子,但是当你试图解决他们彼此之间的问题时,你并没有树立起健康沟通的榜样。甚至,你还无意间在鼓励孩子,习惯性把你卷入他们的冲突中,不管情况严不严重、事情重不重要。你最好请他们彼此沟通,信任他们能藉由内在的引导,化解彼此的冲突。这么做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份重要的礼物,教他们学习健康的沟通,而你也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三角习题在一些教会里也很盛行。最近我听说,有位牧师向一位牧师说起另一位牧师带领教会的方式。滔滔不绝讲了几分钟之后,那位倾听的牧师(他一直保持沉默)按下了电话的扩音器,打给被毁谤的牧师:“吉姆,我是杰瑞。我和麦克坐在这里,他正在分享他对你和你们教会的观感。我不想变成这三角习题里的一角,而我知道你一定很高兴听到他想分享的内容。所以,麦克,杰瑞在听啰。”麦克目瞪口呆地坐着,满脸通红。那一刻,麦克清楚地收到了这个讯息:在背后议论别人是不正直的事;而杰瑞也设定了明确、严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