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洛杉矾的一位电子工程师:查尔斯·默宁,来自弗罗里达州的一位律师;阿道夫·罗森格顿,来自费城的一位律师。他们均由情报处长迪克森领导。
  10 月1 日,杰克逊从德军无数的电报中,破译出一个情报:
  立即从第7 集团军中抽调坦克后送,具体数字稍后即告。
  约德尔(签字)
  这份貌似正常兵力调动的电报实际上正是希特勒在下令为他新组建的第6 装甲集团军拼凑武器装备。杰克逊没在意,随手交给译电员存档。
  可是,在后来的几天中,类似内容的电报越来越多,从而引起杰克逊的警觉。他以律师所具有的填密逻辑思维方式分析,目前盟军正在发动秋季攻势,西线德军兵力本来不足,他们为什么却要抽调部分装甲部队回撤?一个可能是东线吃紧,德国人要抽兵东援,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还有更大的企图。
  很快,杰克逊从另一封破译的电报中找到了答案。这份由希待勒亲自签发的电报,命令莫德尔把从各部队抽调的坦克开到威斯特伐利亚集结。他从这份电报中首次见到“第6 装甲集团军”的字眼儿,而在盟军的情报室中还没有这个集团军的任何材料。
  敌人一定是编成了一个新的装甲集团军——杰克逊判断出了敌调集坦克的真实目的。
  然而,敌人在那里组建第6 装甲集团军的目的是什么就不是该杰克逊操心的事了,他只是把材料汇总,报给了迪克森处长。
  迪克森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父兄均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他只在西点军校办的一个短训班受过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迪克森考虑到和平时期提升机会少,遂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常到国外旅行,通晓法语和德语。
  1940 年10 月,他应征重新入伍,到情报部门任上尉军官。1942 年6 月,他随布莱德雷指挥的第2 军开往非洲。由于他在地方和军队中有丰富的阅历,使他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军官,深得布莱德雷的信任。当布莱德雷从第2 军军长晋升为第1 集团军司令时,便把他从地中海带到了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司令部。布莱德雷接到担任第12 集团军群总司令命令后,临行前又把迪克森提为情报处长,并嘱咐他的继任者霍奇斯:“给你留下一个耳朵,好好地使用他。”
  迪克森上校接到杰克逊送来的这份情报,起初也没重视,因为半年前他就侦知德军克卢格元帅企图组建一支装甲后备部队,由于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在卡昂周围的进攻而挫败了这个企图。所以,敌人准备组建某种形式的装甲预备队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他没有把这份报告送给霍奇斯,因为他认为,一名情报军官的工作不是充当追寻某一目标的警大,其主要的任务应是把敌人的作战能力告诉司令官,如果可能,还要提供关于敌人最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情报估计。而现在这份报告却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他知道,情报军官只有在他能够向司令官提供根据具体观察而做出的判断并准确得足以影响自己部队的部署时,才真正有用。可是,他现在却没有充分理由肯定这份报告的价值。这件事大约过了两个月,迪克森从公文中看到了第3 集团军情报处报送的一份文件:
  作战的战略性命令
  一、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
  1.一位持合作态度的和很了解内情的战俘称,这个集团军的第130 莱尔装甲师在威斯特伐利亚被授予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番号。战俘还指出,第1 党卫军装甲师、第9 党卫军装甲师、第12 党卫军装甲师也归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指挥。2.战俘还称,第6 装甲集团军司令是泽普·迪特里希上将。二、人们怀疑,在威斯特伐利亚组建的装甲集团军的番号是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但是这只是关于它的党卫军称号的第一个证据。从逻辑上说,这个称号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个集团军由一个党卫军将军指挥,至少辖有4 个克卫军装甲师和两个党卫军装甲军。此外,纳粹的命运寄希望于这支新集团军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纳粹授予这个新装甲集团军以传统的党卫军称号看来是合乎逻辑的。这是迪克森看到的最为详细的关于德国第6 装甲集团军的材料。正在思考之际,杰克逊又送来一份破译的德军电报:
  迪特里希将军应在12 月10 日前到达科隆一杜塞尔多夫。
  希特勒(签字)
  迪克森大吃一惊!他终于明白几个月来在敌人往来电报中频繁提到的组建第6 装甲集团军的目的是要在西线发动一次攻势,而这些电报却一直被他们忽视了。他想起两周前破译出来而被他锁进档案柜中的另一封德军电报:
  一、元首命令组建一支大约由两个营的兵力组成的特种部队,用于西部战线执行侦察和特种任务。其人员将从陆军和党卫军所有部队中的志愿人员中抽调,他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身体力A…1 状况,适于执行特种任务,反应敏捷,体格健壮;2.受过全面的格斗训练;3.通晓英语和美国俚语,尤其重要的是通晓技术木语和军语。二、搜集和上报交获的美军军装、装备、武器和车辆,以装备上述特种部队。必须把本部队使用这些缴获装备的需要置于第二位。具体细节以后通知。
  这份电报是德军第86 军参谋长威斯曼将军给他的部队拍发的,联想起第6 装甲集团军的调动,迪克森已意识到德国人正在进行破坏和攻击盟军指挥所和重要设施的特种作战行动的准备。
  他又想起两天前审讯一名德军战俘的情况,这名战俘是个下级军官,可是他态度强硬,他告诉迪克森他的同胞正在满怀信心地为德国而战。
  这名战俘的态度与以前俘获的俘虏截然不同,似乎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对未来的作战充满信心。而过去捕获的战俘精神上都十分沮丧,充满了失败情绪。迪克森终于从纷繁复杂的情报中理出了头绪,这就是德国人要发动反攻了。他根据近期掌握的情报,向霍奇斯提交了一份情报报告:
  很显然,德国人保卫帝国的战略是以我们的攻势衰竭为基础的。他们企图在其所有可以投入的兵器支援下,在鲁尔和埃尔富特之间发动一次全面的装甲进攻。。极有可能,他们正把最近生产的V…1 型火箭送到黑森和莱茵河以东的新发射场,从那里轰炸我们的后勤仓库和炮兵地域,以支持他们的全面反攻。
  一份破译的命令要求在11 月1 日之前挑选会说美国俚语的志愿人员,到奥格宁附近的弗里登特尔向斯科尔策尼的司令部报到。这显然预示着他们将使用渗透分子和空降兵进行特种作战,以破坏和袭击我指挥所和其他重要设施。一位特别机敏的战俘——他提供的其他情况经过核查与事实完全相符——指出,德军正集中所有的手段来进行即将到来的全面反攻。
  据从陆军战俘营和战区后勤地带战俘营了解,最近抓来的战俘士气明显高涨,其表现是,他们多次企图逃跑,宣称要返回部队为德国战斗。
  显然,不是凭直觉实施军事行动的龙德施泰特已经巧妙地保护和整顿了他的部队,并准备发挥其作用,在关键地带和正确时机全力使用一切武器以在莱茵河西面保卫帝国,使盟军遭受尽可能大的失败。迄今看到的各种迹象表明,这个关键地带在鲁尔蒙特和施莱登之间,在此范围内将对盟军部队使用集中的兵力,因为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这支盟军部队对其成功地保卫帝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看到报告后,虽然迪克森推测德军预计进攻的方向只包括第1 集团军的不到一半的正面,而大部分是美第9 集团军和英第2 集团军的防区,但是霍奇斯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报告给布莱德雷,等待总司令的具体指令。
  “我倒希望德国人进攻”
  布莱德雷的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卢森堡的一座高大建筑物里,从这里他指挥着霍奇斯的第:集团军和巴顿的第3 集团军。后来,威廉·辛普森的第7 集团军也划归他指挥。
  布莱德雷接到霍奇斯送来的情报后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德军会不顾军事常识,发动一次毫无取胜希望的反攻。这种反攻只能导致德国人更快地失败。
  布莱德雷与其他盟军高级将领一样,十分了解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的指挥风格。这是一位精通战术原则、从不鲁莽行事的对手,他不会像德军中那些少壮派军官一样容易冲动。龙德施泰特自从接掌西线指挥大权之后,每战总是避免让盟军全歼他手中愈来愈少的部队,并设法增大盟军的伤亡。像这样一名谨慎小心的指挥官,怎么会冒险发动一次毫无取胜希望的进攻呢?
  “倘若是希特勒主持西线作战倒有这种可能,”布莱德雷丝毫不怀疑这种判断。他知道希特勒是个疯狂的战略家,具有赌徒的冒险性格。可是,自7 月份发生暗杀事件后,希特勒一直没有公开露面,虽然许多电文仍有他的签字,但那是秘书也可代劳的事情。就在昨天,布莱德雷还在推测希特勒的命运。一位名叫汉斯·托尼的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访问了第12 集团军群。他间布莱德雷:“7 月份以后,希特勒再没有公开露面,这是否意味着他受伤未愈,或因患病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布莱德雷回答说:“可能是这样,或者说起码有迹象表明,他把西线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德军参谋部。”
  说到这里,布莱德雷笑着补充道:“不过,我倒希望他痊愈,再来指挥部队。”
  “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希特勒的冒险精神往往会帮我们的忙。”布莱德雷解释道:“自秋季以来,德军在龙德施泰特的指挥下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不给我们留下将其全歼的机会。德军利用这几年来修筑的工事和天然地形地物抵抗我们的进攻,增加我们的伤亡。虽然为改善防御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