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年来治国的成功之本。所以说,汉朝打开了王朝统治的历史密码。


3、汉武大帝武功惹的祸


  中国两千年历史上,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皇帝不多,汉武帝算得上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秦皇汉武,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征讨匈奴,他们两人在中国人心里占有很高的位置。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以其前无古人、雄视百代的生命之旅,铸造了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伟业。但是,武帝的大功与大过并存。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关于“中国企业领导人素描”的调查中,研究者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领导者分为4种类型:先进型领导、成长型领导、威权型领导、隐匿型领导。汉武帝属于典型的“威权型领导”:由领导者发号施令,追随者遵照执行。“威权型领导”在“展示权威”上得分高于平均分,而在阐述远景、监控运营、创新和冒险、联络沟通、体恤关怀上低于平均分。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指出,“威权型领导”常犯的六个错误是:第一,我要胜过别人;第二,不愿意听别人数落我的过失;第三,喜欢辩论;第四,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第五,逞自己的威严;第六,拒绝别人的谏言,刚愎自用。
  汉武帝非常强调“大赌大赢”的策略。在武帝时期,最有名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在位54年,战争持续了43年,武功极盛。其用兵少则数万,多则30万人,军费动辄数10亿,军功赏赐黄金一次达数10万斤;连年劳民兴役,如筑朔方城沿边屯田,“衣食皆仰给予县官”。公元前90年,汉武帝66岁,他再派将军李广利率领6万大军出塞进攻匈奴,结果全军战败,李广利投降匈奴,士卒死亡数万人。消息传来,汉武帝中止了与匈奴的战争,此后汉不复出兵。《汉书》上说,“天下虚耗,人复相食”,全国人口死亡过半。他即位之初,本来“人给家足”,府藏皆满,但连续征战之后,变成“海内虚耗”。
  汉武帝的自以为是表现为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汉武帝征发大量农民修建上林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专为皇家游猎的上林苑,把终南山和原来皇家林苑之间的全部土地都划进去。上林苑建成后,周长400余里,周围有围墙环绕,苑中山林巧布,草木葱茏,湖泊清澈,麋鹿成群,70多座离宫错落有致。苑中有21观、10池,名果异卉种类繁多,南方的龙眼、槟榔、橄榄等等,也都移植于苑中。
  汉武帝以为自己的“至德”足以超过历代帝王,“天命”行将开始新一轮周期。于是,他要封禅泰山,祭告上天,得以“再受命”。从元封元年至征和四年(前110~前89),武帝共举行了六次封禅泰山活动。每次封禅,开支都十分巨大,花费的钱财难以计算。
  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汉武帝抢了民间工商业者的财富,这些举措极大的压抑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当时仅16岁,在他21岁前后,马上开始对民营工商业连下重手。首先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由官府对重要物资的运输和贸易进行垄断,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责令民营商人自报财产,陈报不实者,罚充军一年。鼓励告发民营工商业者,被告发者,没收财物一半。于是告发一发不可收拾,《汉书》上说,“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等财产以上家庭都被告发了,结果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中等以上的工商业家庭全都破产了。汉武帝仅仅是通过告发和没收财产一项,就“得民财以亿计”。贪官污吏趁机鱼肉其间。朝廷下令逮捕的工商业者就有六七万人,上层官吏自己私自增加逮捕数量,达到十多万人,搞得“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受伤害的民营工商业者比对匈奴战争中被打败的匈奴人还多。
  汉武帝的专制独裁和暴行,与秦始皇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武帝的政策是“文武并用”,皇权与神权并用;面对社会现实,他又能改变统治政策。汉武帝晚年开始悔过,下罪己诏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这正是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根本原因。


4、新世纪的帝国耻辱


  当公元纪年终于摆脱一个“前”字,汉帝国迎来了它的新世纪时,刘邦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姓天下易手了。“双面人兽”王莽以他的乖戾权术,不使兵刃的“拿”走了汉王朝。尽管王莽的新帝国昙花一现,历史闹剧一般,但是,它的可怕意义在于,它直接导致了汉帝国的摇摆。
  王莽出身豪门,父辈人在汉成帝时代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显赫之极。王莽因为父亲早逝,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因此王莽从小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可谓少年老成。喜怒哀乐隐于形,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始终表现出乐观平和的样子,颇为宗族人赏识。
  有一次,王莽的一个伯父病重,他得知后立马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憔悴不堪,看上去“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这件事感动了宗族上下,再加上平时的刻意表现,他的伯父决定上书皇上,为他请求封赏。王莽的讨巧卖乖终于得到了回报,从此走上权贵之途。
  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的一位近臣。王莽这人的确具有帝王风格。尽管地位不断增高,权力不断变大,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越发谦恭有礼,把讨巧的一贯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贫穷、轻财好施。自己的生活作风也相当讲究。粗茶淡饭,素衣短装,十分俭朴。于是赢得了好口碑,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推举他“接班”。朝廷上下全票通过,年仅38岁的王莽,凭着自己做人的老道,爬上了军权的巅峰: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
  好景不长,汉成帝很快去世,汉哀帝上台。汉朝从此开始飞速下滑。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因为有“断袖之癖”,他只知道宠信一位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除贪婪、善媚外一无本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汉哀帝继位后,哀帝祖母为首的傅家人、哀帝之母为首的丁家人地位窜升,排挤掉了王氏家族。为了避祸全身,王莽忍痛辞官家居,那一段时间,他时常歇斯底里大发作,动辄怒骂、暴跳、哭嚎、惨笑,把隐忍了大半生的真性情尽情宣泄,整天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
  好在汉哀帝薄命,不久就去世了。因为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而且重新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司马掌最高军权,尚书掌最高行政权。两职加于一身,王莽顿时又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重新掌权的王莽心里很不平静:汉朝自开国以来,已历十一个皇帝、二百余年。近几十年内,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运将尽了。王莽决心利用这次时机,大显身手。他第一步是拥立年仅9岁的汉平帝为新皇帝,由他总揽朝政。他趁机诛灭异己,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
  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
  太皇太后曾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两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推辞了。王莽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进行舆论宣扬,说王莽怎样谦让厚道。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48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3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王莽的儿子王宇颇有远见,深感忧虑:父亲只顾眼前、不虑今后,等于为王家埋下了祸根。于是王宇经常自作主张地为王莽善后,比如,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在外地任职的外戚,联络感情、互称朋友。看父亲动辄以天意鬼神吓唬欺弄臣民,便想警示一下他,就派人在夜里到家门口泼猪血、狗血,想以此说明天神亦责怪父亲的无情。
  不料,王莽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刻深夜把王宇及王宇的夫人叫到面前,冷冷冰冰道:“你身为朝臣,私交外藩,知罪吗?!”王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莽。
  王莽轻蔑地一笑,接着板起脸,坚持以公事公办。在场家人及属员都吓了一跳,忙跪下为王宇求情。求情没用,为了保自己、求权势,两年前王莽就残酷地杀死了长子王获。于是王宇说:“为保全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