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中寻觅江河日下的信号。
5、靖康耻,犹未雪
宋钦宗统治的靖康年间,北宋王朝危如累卵,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迫于多种压力,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宋徽宗赵佶“忧勤感疾”,将皇位让给其长子赵桓,即历史上的宋钦宗。次年(1128年),改年号为“靖康”。从宋徽宗退位至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北宋灭亡,宋钦宗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半。“靖康之难”的成因固然不可一言而断,但仔细考察这一年多时间中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所作所为,实有诸多发人深省之处。
宋钦宗接过来的赵宋江山,实际上已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几年前方腊揭竿而起,席卷东南,此事虽经兴师动众得以最终了结,但全国各地的“盗贼”仍此起彼伏。最为严重的是,金兵在基本上灭辽、迫使西夏臣服之后,其铁马金戈复南向北宋,势不可挡。
国门洞开,强敌压境,更大规模的战事势所难免。而当时北宋王朝的军政和军备又怎样呢?早在此前,张舜民在出知定州后就上疏反映过河北一带的情形:“以臣观之,今日河朔之势,正如陕西宝元、康定之前,将不知兵,兵不知战……又为将者,多是膏粱子弟,畏河东、陕西不敢往,尽欲来河北。百年之间,未尝知烽火之警,虽有出屯,不离本路,唯是优游暇日,安得不骄且惰也。”
“近年以来,上之师臣监司,下之守卒将副,多违法拘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之事,或为涂绘文缕之事,皆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至有因缘请托升迁,阶级或在众人之上。遂使辕门武力之士,困于差役之劳;末作庇身之人,复享安闲之列,所以兵阵教习之法日废,工匠使巧之事日多”。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获知:宋王朝耗费巨大财力所豢养的禁军,也多因宋徽宗集团穷奢极欲之需,转而专习“奇技淫巧”了。
宋廷一方面不修军政,不事边备,使军队的战斗力丧失殆尽;另一方面则又为了粉饰太平,防止其腐朽糜烂的所谓“太平之乐”受到骚扰,常以“御笔”严诫臣僚通报实际军情。宋徽宗集团为了及时行乐,不仅将统治区域内的黎民百姓弃而不顾,而且连其自身的生死存亡也达到了“乐”而不顾的境界。
历经“靖康之难”的剧变,宋高宗群臣于风雨飘摇中,在临安(杭州)重续宋朝命脉。南宋是北宋王朝的继续,它着力经营长江流域,使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呈现出高度繁荣。但在军事上却一直屈服于北方强敌,最终为元所灭。
宋高宗,赵构,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即帝位。靖康元年(1126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张邦昌一起出使金国求和。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致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
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慎,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夺宫。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赵构病死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死后的庙号为高宗。
南宋小朝廷在152年间,从高宗赵构到赵昺换了7个皇帝。有作为的不多,统治者为维护赵家既得利益,把天下安危当作儿戏。这些不肖子孙到了杭州以后忙于享受,在“暖风吹得游人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腐化生活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安心理主导下,无心收复北方的国土,他们每一朝里,都有勾心斗角排除异己的权利之争,错过了许多复国的机遇。
史学家普遍认为,南宋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忠奸斗争的历史。比如,宰相贾似道专权三朝,到了赵显时代,这个4岁的小皇帝上台时,蒙古铁骑还在继续南进。大敌当前贾似道无抗敌之策,忙于享乐腐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致使南宋小朝廷于德佑二年(1276年)2月5日,在杭州皇城里向元兵屈膝投降了。小皇帝赵显被俘,起先被逼出家为僧,到元至治三年(1323年)又被赐死。
有奸必有忠。南宋还有许多义士忠臣不甘愿投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海上转战、抵抗元兵的战斗中,11岁的小皇帝端宗赵病死于漂泊百日的广州湾。陆秀夫害怕军中无主,中兴无望,与群臣议决拥立8岁的赵昺为皇帝。把朝廷移到大海中的厓山岛上准备再战。厓山决战失败,陆秀夫与赵昺一起投海殉国。
另一方面文天祥拒降被杀。在他的衣带上写下绝命书:“孔子说过‘成仁’,孟子说过‘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圣贤书,所做何事?从今以后,我问心无愧!”他的民族气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诗人陆游盼望着收复失地,临终前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
至上而下的腐败,是所有王朝覆灭的不能算根本但也不可小觑的原因。古往今来,如何用人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任人唯亲,坏人当政,缺乏监督,谎报政绩,欺上瞒下,滥用权力,贪污腐化,胡作非为,必将祸国殃民。
6、失势的英雄——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岳飞,字鹏举,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勤奋好学,苦练武功,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岳飞经人介绍参加了赵构统帅的军队,因作战勇敢,升为秉义郎(从八品的武官)。靖康二年(1127年),岳飞在澶州(河南濮阳附近)和曹州(山东曹县西北)两次小胜金军。因赵构重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避地东南,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东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触怒了赵构及黄、汪等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被革职。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不久升为统制,随都统制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旋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兀术率军大举南侵,攻入建康(今南京)。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北进,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连连获胜,金兀术险被活捉。并一举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接着,他受命领兵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三次大败金军。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绍兴四年(1134年),岳家军大破伪齐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邓、随、郢州、信阳六郡,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进封武展郡开国侯,时年32岁。是年冬,金齐联军攻陷滁州,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告急,岳飞接旨率军东下,又一次大败金军。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份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复河东、河北,直捣燕云,为国复仇。赵构为了取得武臣对和议的支持,授予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连上四奏,表示不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只可引以为危而不可引以为安,只足以使人忧虑而不足以使人祝贺,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要求朝廷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岳飞屡次反对“议和”,引起赵构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