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总集。它收集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生动而形象地看到当
时社会的历史生活状貌,特别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丰富多采
的爱情生活。这部以四言为基本形式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
面镜子。详细情况已在世界古代 (前期)文学史中详细讲述。
《楚辞》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部诗歌总集。它的特点是长于铺陈抒情,富
于浪漫想象,诗句中多以“兮”字舒缓语气。楚国诗人屈原是《楚辞》的代
表作家。《离骚》是楚辞的名篇。《九歌》是经屈原加工整理过的一组祭神
歌曲,从闻一多的研究成果看,它又可看作是一部神人相恋的歌舞组剧;因
此,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古代歌舞戏剧的雏型。从诗体形式看,《楚辞》打
破了 《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建立了一种长于抒情与铺陈的诗歌新体裁,
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形式的发展。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无论是历史散文还是哲理散文,从实质上讲
均属于学术著作的范畴。但同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文学作品,其中有些著述
如《庄子》、《战国策》等,文学形象更为突出、生动。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国策》。《左
传》以 《春秋》为纲记叙历史,是一部以纪年为线索的历史、文学巨著,在
叙事和描写战争方面最为突出。《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国别史,多为质朴的
语言。《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策士言论,多有生动文章。
另有《晏子春秋》,虽成书较晚,但内容则为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从政
的故事,类似后世小说。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已从远古三代时期
古典棘涩、结屈聱牙的《尚书》“诰”、“命”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长于
叙事和略有人物描写的散文风格,成为后世史学与文学的滥觞。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主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墨家的
《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属于儒家的《荀子》以及法家的《韩
非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从文学角度看,《论语》雍容和顺,迂徐
含蓄;《孟子》灵活善譬,气势充沛;《庄子》想象丰富,奇气袭人;《荀
子》层次清晰,论断缜密;《韩非子》锋利峭刻,说理透辟。春秋战国时期
的历史、哲理散文,对中国后世的散文发展乃至诗歌、辞赋、小说,戏剧的
取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历史散文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与《晏子春秋》等。
(1)《春秋左氏传》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以
《春秋》为纲,扩充史料写成的一部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巨著,同时也是一部
出色的文学作品。从书中的内容分析,则可能为战国时期一熟悉各国历史情
况的文人所作。
a。《左传》的思想内容。《左传》以《春秋》事略编次,用鲁君世袭隐、
… Page 74…
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为序,从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722年)写起,一直写到鲁悼公四年 (公元前464年,比春秋多出
17年),其叙事更至悼公14年 (公元前454年)为止,前后叙述了268年
的历史。其书广采当时文籍,“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之下,颇见
本末”。(陆淳语)。从性质看,《左传》是“传”《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但其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篇幅近20万字,远非《春秋》可比。从观点看,
也不同于《春秋》的“尊王”正统思想,而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历史观。
西周末年以后,随着奴隶主统治地位的动摇,“天”或“上帝”的绝对
权威产生了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天人相分”的思想。《左传》昭公十八年
记载:夏五月,火星于傍晚出现后,随之起了大风,宋、卫、陈、郑几国都
接连发生火灾。郑国大夫裨灶,主张以宝物祭神来禳除火灾,说如果不这样
做,郑国还要再次发生火灾。而郑国的执政子产却以“灶焉知天道”为由不
予理睬,结果,郑国也没有再发生火灾。这就用事实肯定了“天人相分”的
进步观点。
民本思想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潮。《左传》在君民关系上,比较重
视“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民本思想。《左传》哀公元年记载,
在混乱的诸侯中,陈怀公拿不定主意亲谁远谁。在吴、楚之间左右为难。纪
逢滑则以民本思想为原则作出回答:“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
暴骨如莽而无见其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
侯果然听了他的话,亲楚疏吴。虽然由此而结下了吴陈之怨,但纪逢滑这种
以民本思想衡量国运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
《左传》以《春秋》为纲,借助丰富的史料,概括了春秋及战国初期的
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它从王政衰微、郑国初图霸业写起,写到楚国强
凌江汉诸国,写到齐桓公的霸业,宋襄公争霸,晋文公争霸,秦穆公霸西戎,
楚庄王的霸业,晋景公争霸服齐,晋厉公争霸胜楚,晋悼公复霸,晋楚弭兵,
郑子产为政,晏婴相齐景公,孔子事迹,吴王阖闾入郢,吴王夫差北上争霸
等广泛的政治、军事、文化内容。其中还涉及到军事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记
载。作者写史,全以事实为据,把历史通过活生生的故事展现出来,从而具
有了丰富的内涵。如展喜犒师,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而且表现出柳
下惠 (展禽)这位贤人的正义与才华(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正是由于忠于史实,《左传》又体现出“不隐恶”的态度,往往如实地
暴露统治者的暴行与丑行。如作者于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不君,厚敛以
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膰,不熟,杀之,置诸畚,使
妇人载以过朝。”宣公十年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与夏氏,公谓
行父曰: ‘征舒似女(汝)。”对曰:‘亦似君’”这种君臣皆与夏姬通奸
而又相互戏谑的情景,跃然纸上。而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商人弦高犒赏秦
师,暗中向国家通报信息,从而解救了郑国的一场兵难;定公四年记载,楚
国申包胥哭秦庭,终于说服秦国出兵,拯救了祖国的危亡等,又表现出百姓
臣民的爱国精神。
b。《左传》的艺术成就。《左传》是一部史书,但具有文学价值。它善
于对庞杂的历史资料加以精心剪裁和安排使之故事化,同时在故事中注意刻
画人物性格,从而使之具有了文学色彩。《左传》的许多重要篇章人物性格
鲜明,形象生动;故事首尾完整,层次分明;结构疏密有间,跌宕有致,格
… Page 75…
外引人入胜,尤其长于战争描写。
《左传》全书所记大小军事行动有三四百起之多,其中如:145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都记
述得生动具体,首尾完整。
《左传》写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仅把战争看成是刀光剑影的搏
斗,而是将战争视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它写战争,一般是先从战前写起,
首先描写战争双方的政治情况,人心的向背,对战争的准备,以及各种外交
上的斗争,然后才写到战场上的交锋。而对战斗本身的描写,往往也着重写
战术的成功或失败,使人深刻地感到战争的胜负绝非偶然。例如,对城濮之
战的描写,直接写到战争的文字不到三分之一,而对晋、楚两国战前的外交
纠纷,君臣情况,兵力、士气做了充分的描写,以致双方的胜负,早就在读
者的料想之中。
《左传》还善于在战争描写中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请看晋、齐鞌之战
中的两个精彩场面: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
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
曰: ‘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
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
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入,禽之而乘其车,系桑
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卸郤克,郑丘缓为
右。齐侯曰:“吾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
履,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矢贯余手及时,余折以
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
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
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