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人会议”,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他曾对极为富有的利地亚国王克里萨斯
讲过:一个人若能克尽职守,受到同辈人的爱戴,寿终正寝,死得其所,就
算是最幸福的人了。后来,这位国王成了波斯国王塞鲁士大帝的阶下囚,当
塞鲁士行将用积薪准备把他烧死时,这位国王想起了梭伦的忠告,三呼其名,
并说:“未死之前,没有人可称得幸福!”从而感动了波斯大帝,幸免于难。
梭伦年轻时曾写过爱情诗,后来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写成诗歌,在人民中
间广为流传。现存作品以哀歌为主,作为历史文献来看,饶有兴味,表现出
政治家的色彩。梭伦的美德使他成为希腊历史上的一位优秀人物,永远活在
人民的心里。
忒俄格尼斯也是一位出色的哀歌诗人。他的格言诗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陈
述实用的哲理,希腊人称之为“明智而富有启示的箴言”,罗马人则称为“哲
理格言”。如:
“正义最光明正大,
健康最美好,
如愿以偿最令人心满意足。”
“谁都瞒不过自己的敌人,
真正的爱最易令人情不自禁。”
格言诗运动以古希腊“七贤人”之名见称。公元前四世纪的演说家罗朋
编了一部《七贤人文集》。
短长格是一种最接近普通语言的韵律,它在诗歌领域中提供了以诗歌对
话的形式,并不断地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诗人可以漫步街头,从每一块
石头中解悟生机和诗意,把它用流行的短长格三音步诗表达出来,显得比散
文更得心应手。短长格在文学创作上一经出现,就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所
以也称“讽刺诗”。塞蒙尼得斯、阿克罗科斯、希蓬那克斯是古希腊的三位
短长格古典派诗人。
塞蒙尼德斯是一位哀歌与长短格诗人。他的哀歌作品均已散失,但在别
人的诗集里,存有他的反讽《战车歌》的讽刺诗。《战车歌》常写希腊农村
妇女往往可以在节日里任意跟男朋友开玩笑。而在塞蒙尼德看来,善良的妇
… Page 19…
女犹如蜜蜂;妩媚动人而又放荡成性的妇女则如雌马。猪一般的妇女列为较
高一级的妇人——虽然她们好吃懒做。
阿喀罗科斯(公元前728—公元前660年)是一位抒情诗人兼讽刺诗人。
他说过:“我是战神的忠仆,又熟悉缪斯的美妙才能。”他年青时因家境贫
穷离开家乡帕罗斯岛跑到北方萨索斯去,想在那儿发展。但在有一回与土著
交战时弃甲落荒而逃,后来成为笑柄。他曾在家乡与一位有名望的绅士之女
订婚,后来绅士父女背约,他愤而写讽刺诗加以痛斥。据说,绅士父女因此
而自缢身亡。之后,他又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当兵打仗直到战死。
希蓬那克斯生于埃弗苏斯,传说中把他说成是个跛足的乞丐,“跛行短
长格”诗的创始人。这是一种变形的三音步诗句,往往出人意料地在最后的
脚韵里用长长格或短长格。其效果犹如中国的“三句半”。他的讽刺诗尖酸
刻薄,有如棒石击人。有一首讽刺妇女的诗写道:
一个妇女给男子两天快乐的日子:
一天是和她结婚的日子,
另一天是给她送葬的日子。
(3)抒情诗的两大派别
古希腊抒情诗分独唱派与合唱派两大派别。独唱派即依阿利亚派,以勒
斯博斯岛为中心;合唱派即多利亚派,以斯巴达为中心。公元前7世纪时,
依阿利亚的勒斯博斯岛人塔潘达把从前的四弦琴改为新型的七弦琴,作为诗
歌的伴奏乐器。这时,真正的对琴而歌的独唱抒情诗才出现。过后,塔潘达
受多利亚的斯巴达所招请,于是这种奏琴伴唱诗传到斯巴达,流遍希腊各邦。
再过后,克里特岛的合唱舞蹈队又输入斯巴达,和塔潘达所传授的奏琴伴唱
诗相结合,便成为合唱抒情诗。
a。依阿利亚派的著名诗人。依阿利亚派——即独唱派的著名诗人有三
位:阿尔凯欧斯、萨福、阿那克瑞翁。
阿尔凯欧斯(公元前611—公元前580年)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诗人。
英国希腊史学家吉尔伯特·默雷说:“阿尔凯欧斯的每一行诗都有其诱人之
处,以他自己名字为名的诗节,简直是在韵律上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行文
流畅,自然优雅,音调和谐,似乎跟阿喀罗科斯一样,均发自内心深处,但
热情满怀则有过之。他是伊奥利斯的贵族,为人慷慨豪放,爱纵情饮酒,坦
率、热情,虽然必要时他可以应命赴战,但似乎他从来没有奉命写过什么东
西。”(见《古希腊文学史》第95—96页)他一生参加过多次战争,反对暴
君,赞扬自由,晚年放逐异国流浪而死。其名诗 《国家的构成》写道:
什么是国家的构成?
不是高耸的城楼,不是坚实的土墩,
不是厚厚的城墙,不是围了壕沟的城门,不是拥有大小塔楼的美城……
是人,是有高尚头脑的人,
……
人们知道他们自己的责任,也知道他们的权利,知道了又敢于承认,
他们挣脱锁链,打倒暴君,也防止远远射来的暗箭伤人。
萨福(公元前630—公元前572年),古希腊富有成就的女诗人。她与
阿尔凯欧斯是同时代人。这位诗人对萨福颇有好感,写诗称她为“无瑕的、
笑脸香甜的、戴紫罗兰花环的”“勒斯博斯的夜莺”。全希腊把她和荷马并
列,称荷马为“诗人”,称她为“女诗人”,又称她为“第十文艺女神”或
… Page 20…
“希腊女神们的花”。
萨福的身世人们知道甚少。据说她父亲是小亚细亚的一位富裕酒商,母
亲早死。她曾和人结婚,生有一个女孩。萨福有三个兄弟,老大据说为追逐
一个女人跑到埃及,花了很多钱,萨福写了一些诗劝他。萨福有过很多恋爱
故事,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爱情诗歌,同时也引出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她
曾为豪家奴,后赎身为埃及名妓,有次在尼罗河洗澡时,一只鹰攫走了她的
绣鞋带到埃及法老面前,埃及法老因鞋索人,惊喜之余立她为皇后。又说她
爱上了勒斯博斯岛的青年船夫法昂。法昂因吃了爱神所赐之药青春永驻。萨
福单恋法昂直追至南意大利投海自杀。至今在爱奥尼亚海的留卡狄亚岛南端
悬岩还有被水手们称作“女人角”的遗迹。希腊的伟大政治家、诗人梭伦一
次听到侄子朗诵萨福的诗,他竟大受感动,说道:“熟读之后可以死而无憾!”
萨福的爱情诗简洁优美、热情光彩,文字和谐,音调铿锵,可称古今独
步:
现在,你快来,把我解放,
免于苦闷忧伤;要彻底满足
我心中的愿望;啊,你自己
要作我的朋友,为我帮忙!
▲ ▲ ▲
象不朽的神们一样,
那个幸福的青年,
他愉快地坐在你的身边,
永远听着你柔和地讲话,
永远望着你甜蜜的笑脸。
阿那克瑞翁(公元前563—公元前478年),是一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活到85岁的希腊宫廷诗人。在亚历山大时代,他留下了五卷诗——哀歌、
讽刺诗、短长格诗和歌曲等,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一首讽刺诗的残篇和其
它若干写给扈从巴提路斯的饮酒歌和爱情歌。这些歌曲十分通俗,因此在各
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摹仿他的诗作,象《阿那克瑞翁蒂埃》就形成于
公元前3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期之内。
阿那克瑞翁诗中的节奏、措词和思想清新流畅,在希腊作家中独具一格,
不同凡响。一个儿童也能理解他的诗,并且把诗随口吟唱,抑扬动听。但那
些摹仿诗人的诗歌,可说是比阿那克瑞翁更阿那克瑞翁化。吉尔伯特·默雷
说:“跟这些摹拟作品相比之下,阿那克瑞翁的真作,题材和韵律丰富多采,
气势磅礴,甚至具有 (纪元前)六世纪那种庄严肃穆超然物外的意境。如果
没有那些层出不穷的摹拟作品,把他定为一个欢乐多情的八十老翁的典型人
物,我们对于他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也许可以更高一层楼。” (《古希腊文学
史》第98—99页)
总之,三位个人吟唱的抒情诗人,特点各不相同:阿尔凯欧斯的诗歌内
容涉及冒险事业及热爱祖国的生活方面;萨福的诗歌则以炽热的火焰表达丰
富的内心活动和蕴藉的热情;阿那克瑞翁的诗歌又焕发着心灵与肉体的朴质
享乐情趣,是一些轻松活泼的短歌。但他们无论在艺术成就或宗教意义与哲
理深度上,均未达到合唱颂歌的高度。
b。多利亚派的著名诗人。多利亚派——即合唱派的著名诗人有五位:阿
尔克曼、斯特西科鲁斯、西蒙尼得斯、品达、巴基里得斯。
… Page 21…
阿尔克曼(公元前671—公元前631年)生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本为
奴隶,被带到斯巴达来。后因写了不少优秀诗歌而获自由。阿尔克曼生性正
直,讲话坦率,他把合唱队作为抒发自己情思的工具,他所写的爱情诗篇中
洋溢着个人情调,以清新、活泼的方言写侍,毫无文饰。他的诗韵律简朴、
清雅,19世纪英国诗人丁尼逊所写的《纪念哈拉姆》一诗,完全摹仿他的残
篇,足见他的诗俊逸清新:“我再也没有自然美妙的歌喉倾吐爱慕的心声;
我宁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