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蛔。拖不栋押陀⑽牡ゴ史⒁粝嘟闹泄中丛谂员撸热纾琯ood morning,旁边写上“古得猫宁”,郭靖那本《九阴真经》就是这么写的,你想想,你跟老外按中文读法念这“古得猫宁”四个字,老外能听懂吗?
Good morning怎么翻译?
如果只是意译,有人会翻译成“早安”。
中国有位老翻译家,专攻诗歌翻译的,叫飞白,如果是他来翻译,我想,他会翻译成“早上好啊”。
有人觉得奇怪了,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人家飞白的功力就体现在这里(当然,这里我只是用个简单的词组来模仿他的翻译风格),首先,意思翻译得没错,然后,声音模拟得也像——good morning读起来是重音+轻音+重音+轻音,而“早上好啊”也一样,“早”字重读,“上”字是轻声,“好”字是重读,“啊”字是轻声。大家再读一回,是不是能体会出来?这就是兼顾了声音和意义的翻译。如果再加把劲,还得进一步模仿原文的音色美感,这在诗歌翻译里是很重要的。补充说明一句:英文诗以前也是格律诗,和咱们唐诗宋词一样,咱们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类的规矩,人家也有什么“抑扬格五音步”,自由体是后来的事,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声音的模拟是很重要的。
所以,“早安”和“早上好啊”这两种翻译哪个更好?当然是后一个,这里面的门道你要是不懂,就看不出区别来,也分不出好坏来。
飞白对声音的翻译已经很下工夫了吧?但是,古代译经专家的翻译标准比飞白还严格。
对于咒的翻译,既然完全不用考虑意译,那在声音的表现上就可以有更大的余地,力求精确还原梵文的原音。好,good morning如果是一句佛咒的话,那就可以先简单翻译成“古得猫宁”。
古代译经专家都是潜心向佛、精益求精的,他们觉得“古得猫宁”不好,是中文的发音,根本还原不了梵文,照这么读,印度人根本就听不懂。佛咒如果不是原音的读法,那就根本不成其为佛咒,岂不是怎样读都行了么!于是,专家们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办法,这个办法就很像是飞白的办法。
于是,Good morning被翻译成了“古得摸窝宁”,然后在这五个汉子旁边还分别标注了小字,有什么“二合”、“引”什么的,一般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如果见到佛咒印刷品或者手抄本是以大字为主,大字旁边标注了很多“二合” 、“引”、“三合”、“反切”、“齿”等等小字的,这差不多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佛咒。
那么,这些古怪的小字都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专家们结合了汉字的古代拼音而发明出来的新式拼音。我简单来讲:
古重音得轻音摸窝这两个字连读宁轻音
这就是告诉读者,“古”字要重读,“得”字要轻读,“摸窝”这虽然是两个字,其实要把这两个字快速连起来读,“宁”字是轻读。——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我给换成容易明白的话了。当然,读音方法不止这么简单,还有拉长音(就是“引”)和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拼读等等。
现在,按我给“古得摸窝宁”的注音再读一次,是不是就有点儿像是英文实际的发音了?
以前正经学佛的人,无论和尚也好,居士也好,这种拼音方法都是必修课。
现在呢,你要是看到一篇佛咒没有标注这些注音,那严格讲就是根本没法读的。如果你听到CD里读佛咒也像读中文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四平八稳地念,那就是完全读错了。
也许有人会抱怨:“古人也讲究得过分了吧?念念咒,心意到了就完了,管他念得标准不标准呢?”
看,我前边才说过的人性一贪一懒,这就是懒。
古人这样讲究还原原音,还因为很多人认为声音是有奇效的。比如,驱蛇的咒语,蛇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可你发出来的声音让它害怕。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你半夜回家,小巷里突然遇到强盗,这时你大喝一声:“呀——呔!”强盗被吓了一大跳。看,如果这个“呀——呔!”就是驱盗的咒语,那它的声音效果就体现在这里。但如果你不是大喝“呀——呔!”而是换了一句:“吱——”强盗要是还能被吓一跳,那只能说明他太没有心理素质了。所以呢,读咒一定得读出“呀——呔!”的味道,千万别给读成“吱——”。
那么,现在这种错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我也没闹清楚,想来可能是早先有谁犯懒,嫌这些小字注音太麻烦,反正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犯不上跟自己较劲,索性就给简化了,也不顾古代译经大师们是如何的煞费苦心了。这种简化的佛咒容易流传,所以很快也就流传开了。
那么,是不是认识到这种错读之后,好好学学古代注音方法,就可以把佛咒正确诵读了呢?
我的感觉是:没那么容易。
这些古代注音方式只要稍微上点儿心,并不难掌握,真正的难处在于,现代中国字的读音已经和古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古得猫宁”这四个字唐朝人的读音是另外一种样子的。唐僧当年组织译经团队,译了那么多佛经、佛咒,那些字音可都是唐朝的啊。唐朝字音和现代字音的差异之大,读读唐诗就能体会出来。如果你不懂诗词格律,你也能读得出来很多诗都押不上韵。为什么不押韵?不是因为诗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原来是押韵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字音变化了,原来押韵的字现在不押韵了。如果你了解一些诗词格律,就能体会更深:怎么唐诗里这么多作品都严重出律呢?答案和刚才是一样的,不是诗人水平不够,是字音变了,原来不出律的字现在一看全成了出律的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现代才有,古时候就有了。明清时代的人学习写诗,都得背韵谱,就像我们现代的古诗爱好者得背《平水韵》和《声律启蒙》一样,他们那时候就已经没办法用当时的字音来写诗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从中文写本入手,要想把佛咒读对了,这几乎已经不可能了。打个比方说,如果你乘坐时间机器去了两千六百年前的印度,在释迦牟尼和他的众位弟子面前去读一段佛咒,无论你之前下了多大的工夫,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他们谁也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呵呵,流变的问题非常值得细说,既然说到这里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附录里的那篇《人间佛国》,我们来看看,佛教徒本来是可以吃肉的,怎么变成不能吃肉了呢?因果轮回本来不是善恶报应,又怎么变成善恶报应了呢?
有贪有懒才有变
看看,一个“变”字,有着多大的力量!
那么,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这样变而不是那样变?
我的想法是:有贪有懒才有变。
人性无非两个字:一是“贪”,一是“懒”——对了,谁要对这个结论有意见,可别怪到孟子头上,这话不是孟子说的,是我说的。这个问题既然谈到“变”,就先简单讲讲,后面到了孟子谈心性观的时候再详细展开。
从上面这个故事,贪和懒都见得着。反对贪和懒的思想大多都是违反基本人性的,所以不是被消灭,就是被篡改,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佛之所讲,本来是教育,是学说,后来成了宗教,味道就开始变了。佛明明教导人们要戒除贪、嗔、痴,才有望解脱世间苦,可拜佛的人里有几个不是怀着贪念?有几个不是求佛祖和菩萨满足自己的贪念?
求平安者是贪生,
求富贵者是贪财,
求姻缘者是贪色,
行善者是贪福报。
至于说“懒”,一些精妙的思想很多人懒得思考,反正随大流烧香磕头也就是了,捉摸那么多做什么?真有捉摸的话——
到了发薪日了,你去财务室领工资。财务主任说:“你领谁的工资?”
你说:“我的工资。”
财务主任说:“‘我’在哪里?”
你说:“诸行无我。”
财务主任说:“既然没有你,你领什么工资?还不快出去!”
你赶紧解释说:“我领那个六大五蕴的聚合体的工资。”
财务主任说:“六大五蕴随缘聚合,刹那间因缘生灭,此时之我非彼时之我,上个月的你是一个你,现在的你早已经不是那个你了,你领谁的工资?”
呵呵,最后我也来段偈子:
既然无我,如何有身?因缘聚合,是幻非实。
刹那相生,刹那相灭。随缘而起,随缘而灭。
此业彼业,善业恶业,是耶非耶,皆非我业!
——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小男生、小女生就喜欢“随缘”这类词,其实这个词可不是在讲男女关系,是讲宇宙世界的因果关系。
佛早已从原本的“觉悟之人”变成了神通广大的神仙了,回头再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么多东西都在变啊,而应“变”之道也是有的,至少我觉得“溯本求源”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可靠的中医和不可靠的风水
从儒家思想之变谈到其他之变,索性再扯远一点儿,毕竟应“变”之道实在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方法啊。
最近有两种属于传统文化的东西争议很大,一个是中医,一个是风水。我觉得,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实在是很有喻意的,因为它们分别是两种截然相反之“变”的两个代表。
“三个代表”早已经深入人心了,我现在谈谈两个代表。
对于中医和风水,我全没做过周密的科学研究——我没那两下子,所以下面说的内容仅仅属于个人感受,而不涉及科学实证。
很多东西都在与时俱进,中医也不例外,不管别人怎么批评它,我觉得从历史上来看中医的发展脉络,它是有主心骨的。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上火了,怎么办?按中医的办法,去火呗。怎么去火?简单点儿,吃些苦东西就行了,比如苦瓜,还有莲子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