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酒到了高潮,梁毗一摆手,家人把所有送给他的金子端出来,堆放在
红木桌上。梁毗望着金子,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各位酋长们如坠五里云雾,
诚惶诚恐地瞪圆了眼:“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终于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开口:“梁大人,是不是嫌我们送得太少
了?”
梁毗拼命地摇摇头,哭得更响了:“你们为了争它,互相残杀,天天不
停,月月不停,年年不停。现在,你们又把这害人精送给了我,故意让我‘肥’
起来,是不是也想杀我呢?”
酋长们听完,纷纷站起身来,一律拱手施礼:“刺史大人,我们一片好
心,全无半丝歹意。”
梁毗哽咽着嗓子,继续哭问:“那么,你们之间为啥为这害人精争来夺
去呢?”
酋长们再次互相打量着,谁也答不出。
这时候,梁毗停止了哭泣,取过各人赠送的金子,一一亲自放到各人面
前,慢慢地说:“这个,我不要。吃完了酒,你们还是各自带回去吧!”
酋长们这才明白梁刺史哭金的目的,都惭愧地低垂下头。
从此,这些酋长不再为金子互相攻杀。这消息传到隋文帝耳中,龙颜大
悦,马上发出一道圣旨:钦命梁毗升任大理卿,掌管全国司法。
… Page 31…
贺若弼换防惑敌
公元589年正月,一场渡江战役将拉开帷幕。充任这次战役的先锋部队,
是吴州总管 (官职名)贺若弼(544—607年)率领的隋朝部队。贺若弼临行
前,隋文帝杨坚明确交代他:“此行重任在身,要从广陵(今江苏扬州)渡
过长江,袭击陈朝守军,为大隋朝劲旅攻克陈朝都城建康 (今江苏南京)铺
平道路。长江天险,强攻不是上策,你须以巧渡为宜。”
贺若弼心有灵犀一点通,自率军进驻广陵起,便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贺若弼买了好多大船准备渡江,但先把它们隐藏起来。他特意弄来了五
六十只破船,搁在江边的小河内作诱饵。陈朝的便衣侦察人员偷偷察看后,
回去报告上司:“隋朝处在内地,不会造大船。靠那几十条破船,没办法渡
江。”陈朝将领一听,放心地点了点头。
渡江的战幕即将拉开了,贺若弼的江边部队突然频繁换防。每次换防,
千军万马都云集广陵,刀戈耀眼,旗帜如林,喊声震天,广建营帐。陈军得
知情报,一下如临大敌,恐怕贺若弼大军全线压境,发兵渡江,忙紧急调集
精锐部队开来,准备决战。后来,他们才发现是隋军换防,连呼上当,斗志
松懈,忙心急如火将军队调遣开。
江边的隋朝部队仍在换防,陈军不再虎视眈眈、枕戈待旦了。哪知,贺
若弼放出了这个换防的烟幕弹,便悄悄调集、部署完了渡江大军。
发起总攻之前,贺若弼还特意布置士兵沿着江岸来回打猎。隋军人喊马
嘶,实际上在作渡江演习。陈军熟视无睹,他们早已麻木不仁了。
贺若弼策马江边,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命令渡江。刹那间,万舟竞发,
隋军一下子冲过长江。然而,麻木的陈军呼呼大睡,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庐
州总管韩擒虎带五百壮士从横江渡过,直扑入陈兵驻地。陈兵都喝得酩酊大
醉,正睡得像死猪样呢。
贺若弼巧渡长江,势如破竹,攻克了京口 (今江苏镇江),生擒陈朝徐
州刺史黄恪。贺若弼、韩擒虎一鼓作气,从南北两路一起猛攻,沿江的陈朝
守军望风披靡,四下逃窜。贺若弼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陈朝都城建康,率先
攻下了钟山。
杨玄感诈呼懈敌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举兵造反,
攻打东都 (今河南洛阳)。消息传开,震惊朝野,隋炀帝忙令刑部尚书卫玄
率兵镇压。卫玄统率步兵、骑兵两万人日夜兼程,直扑洛阳,急救东都!
杨玄感军和卫玄军在洛阳附近相遇。卫玄军队人多势众,明显占了上风。
杨玄感判断了一下战场形势,火速召集部下,说:“暴君隋炀帝派的军队锋
芒正利,我们只有智取。等会儿,你们假装混乱,再让士兵高喊:‘不好啦,
杨玄感已经给官军活捉了!’这样,一定能麻痹敌人。”
众将领连连点头,纷纷领命而归。
“蓬蓬蓬”,牛皮战鼓敲响,密如雷鸣。
两军人马开始厮杀。突然,杨玄感的士兵大声喊叫:“不好啦,不好啦!
官军把杨玄感捉去了!”那声音似惊弓之鸟哀鸣。卫玄的官兵本来士气极其
旺盛,听到这阵阵叫喊,个个心花怒放,斗志马上松懈下来。
… Page 32…
杨玄感见敌方中计,自知良机已到,挥剑长啸:“杀!”几千铁甲骑兵
应声扫向敌方,一下子搅碎了敌阵,把卫玄军队打得大败。
卫玄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回头惊望,只剩下了8000名垂头丧气的部
下。
窦建德诈降之计
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暴虐,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潮。高士达义
军是其中的一支。
公元616年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刚刚投奔高士达的窦建德被授于军
司马之职。高士达对他说:“建德贤弟,你才高八斗,远远超过高某,军队
大权由你调遣。”窦建德知道,山下,涿郡通守 (官职名)郭绚带领一万多
人已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军。窦建德想:“良机来了,我一定要露一手,
初建奇功,给各路起义军看看!”
几天后,窦建德唤来传令兵:“对高士达大人说,请他留下看守武器粮
草,我带七千精兵前往迎战郭绚。请他放心,我自有锦囊妙计在!这封信请
你交给高大人,让他按信行事!”
“是!”传令兵转身返营。窦建德率领七千精兵渐渐隐向山林深处。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郭绚军营门口来了位使者,自称是窦建德派来的。
郭绚派人唤进使者,那使者气喘吁吁相告:“郭大人,高士达欺人太甚,我
家窦将军受不了这口窝囊气,想投奔大人!”
郭绚没言语,送那使者走了。他正狐疑间,一个消息传来:高士达五花
大绑了窦建德的妻子 (其实是用一名女俘冒充的),押至军中,高声大骂窦
建德忘恩负义背叛自己,当众斩了那女入。
当天下午,那位窦建德的使者又来到郭绚军营,呈上一封急信。郭绚拆
开窦建德的亲笔手书:“郭大人,高贼杀妻之仇不报非大丈夫。如大人肯收
降我,我愿当先锋回击高士达,取他狗头,报效大人。”
郭绚左右一思量,马上眉开眼笑对使者说:“回告窦将军,欢迎他加入
大隋朝军行列!”
三天后,郭绚率领士兵跟着窦建德赶到长河 (今山东德州东)界上,订
下盟约,发誓不灭高土达决不罢休!从此,郭绚手下兵将不再戒备窦建德部。
窦建德见郭绚中计,几天后发布命令,起义军精兵悍将突然袭击,揍得郭绚
军队七零八落。这次夜袭,窦建德兵将杀死隋兵几千人,缴获战马1000多匹。
郭绚带着几十人骑马逃命。窦建德派强将一鼓作气,直追到平原(今山
东平原西南),杀死了郭绚。
从此,窦建德威名远震各路义军。
何妥反嘲顾教官
这是隋朝的名士何妥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天,左邻右舍的大人取笑他说:“小妥啊,你在我们地方上可算得
上是没有对手的神童了,要是你到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去,那就可要处处
碰壁,大败而归了。”
8岁的何妥撇了撇嘴,不服气地说:“国子学又怎么?难道有三头六臂
… Page 33…
会吃人吗?”
那人说:“吃人倒不会吃人。不过,那儿都是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你去了只能虚心求教,否则,必定自讨没趣的。”
何妥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我若去国子学当然是虚心
学习,但如果有人恃才傲物,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会买账的呀。”
邻居听了,似信非信地摇摇头,走了。
何妥果然不服气,终于找了个机会,跑到国子学里去,站到教室旁虚心
聆听那些学者的讲课。
忽然,某教室下课了,涌出了一批学生。走在最后的是一个教官,名叫
顾良。他看见了何妥,又惊又喜地说:“嗨,你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妥吗!
今朝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何妥恭恭敬敬地说:“顾大人,特来国子学一游,顺便恭听您的教课,
得益非浅。”
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刚柔相济,在暗暗佩服之余,
不免生出开玩笑的想法,便说:“你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叶’的‘荷’,
还是 ‘河水’的‘河’啊。”
顾良说着,顿时就有一些大学生围拢来,嘻嘻地笑着,看何妥怎么回答。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顾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于是应声答道:“您
老先生不是姓顾吗,请问,那是 ‘眷顾’(照顾、关怀之意)的‘顾’,还
是 ‘新故’(新近死去或新旧之意)的‘故’啊?”
顾良顿时面孔绯红,有些难以招架。
何妥到17岁,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给湘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