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症状与方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
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
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 瘾疹
1。内治: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十。 牛皮癣
1。内治: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
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 白庀
1。内治: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十二。 粉刺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十三。 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 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 
十五。 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
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第五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一。 痔
1。内治:
实证:
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
虚证:
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
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
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
便秘:
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熏洗法 
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 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第六单元。 男性前阴病
一。 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 实证:疏导法。
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 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二。 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
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 
第七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
一。 烧伤
1。内治: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 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 脱疽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
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 
四。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 
六。 肠痈
1。初期: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