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
在也。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
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抇其谷而得其鈇,○“抇”,旧讹作“相”,
今从 《列子·说符》篇改正。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
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以帛缀甲。公息忌○旧校云:“一作‘忘’。”谓邾君曰:
“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
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公
息忌对曰:“上用之则民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
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
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于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以,
用。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
公息忌虽无组,○孙云:“《御览》三百五十六作‘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
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鲁有恶者,恶,丑。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
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
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者翔,以钩■者战,以
黄金■者殆。○《庄子·达生》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鈇殙。”《列子·黄
帝》篇“注”并作“抠”,“殙”作“涽”,文义各小异。此“■”字无考。《淮南·说林训》又作
“鉒”。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
○《淮南》作“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注云:“掘,律气不安详。”《列子》作“凡重外
者拙内”,语更简而明。鲁人可谓外有重矣。解在乎齐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
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两事皆见《去宥篇》。老聃则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独,
必不合于俗,则何可扩矣。
听言
四曰: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
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旧校云:“‘圣王’一作‘圣人’。”
世主多盛其欢乐,○旧校云:“‘欢’一作‘观’。”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
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膌壮狡,汔尽穷屈,○狡与佼同,
说见《仲夏纪》。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
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
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
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与《墨子·非攻》篇意同。《周书》曰:
“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故当今之世,有能分
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
善不善本于义,不于爱。爱利之为道大矣。夫流于海者,行之旬月,见
… 页面 82…
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于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
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
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务,勉也。
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安
能使其言当合于事乎?其与人谷言也,其有辩乎,其无辩乎?谷言,善言。辩,别也。
造父始习于大豆,蜂门始习于甘蝇,习,学也。大豆、甘蝇,盖御射人姓名。○梁仲子云:
“《列子·汤问》篇‘造父之师曰泰豆氏’,此大豆当读泰。”案:蜂门即逢蒙,《荀子·王霸》篇、
《史记·龟策传》皆同。《汉书人表》作“逢门子”,《庄子》作“蓬蒙”,《法言·学行》篇作“逢
蒙”,音薄红切,《盐铁论·能言》篇作“逢须”,唯今本《孟子》乃作“逄蒙”,御大豆,射
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专学不徙,以得深术。不徙之,所以致远追急也,所以除害禁
暴也。专学大豆、甘蝇之法而不徙之,故御射得。御可以致远追急,射而发中可以除害禁暴也。凡人
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于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
古今无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白圭,周人也。惠子,惠施,仕魏。○见《不屈》
篇。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说偃兵见《应言》篇。梁仲子云:“空
洛之遇事,见后《淫辞》篇,作‘空雄’,地名,岂亦‘空雒’之误欤?”孔穿之议公孙龙,
翟翦之难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公孙龙、孔穿、翟
翦皆辩人。○二事亦见 《淫辞》篇。
谨听
五曰: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梁仲子云:“《淮南·汜论训》作‘一馈而
十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欲以问知所不知也,故曰“通乎己之不足”。
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情欲之物不争。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
○旧校云:“‘得’一作‘以’。”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旧校云:“‘言’一作‘宁’。”
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极,至。听者自多而
不得,自多,自贤也。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
宁。以冥为明,以乱为定,以毁为成,以危为宁也。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
足以举。殷、周以乱而亡,比干以忠而死。不当乱而乱,不可为忠而忠,故悖不可胜举。故人主
之性,○旧校云:“一作‘任’。”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所疑者,不敢行,
故不过也。其所不疑者,不可而行之,故以为过。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所不
知者,不敢施,故不为。所以知者,不可施而必为,故曰“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
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其所不疑,其所已知,俗主所专用。而贤主能以法制
行之,以度量揆之,以数术验之。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其慎所不疑,
审所已知,故不失过也。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恶,安;试,用也。何以得贤
于天下能用舜、禹?断之于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反,本。今夫
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惑,眩惑也。其次非知观于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成,成
其治。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奚,何也。逮,及也。太上
知之,其次知其不知。生自知其上也,其次知其不知也。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
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暮,晚。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学贤知,
昌盛。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宗,本也。《论语》曰:“不知为不知。”夫不知
者而自以为知,则反于道,百祸归之,故曰“百祸之宗也”。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惟贤者然后立名成功而存其国也。
… 页面 83…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此之谓也。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牟犹
大也。贤者之道,磥落不凡,惟义所在,非不肖所及,故难知也。其仁爱物,本于中心,精妙幽微,
亦非不肖所及,故难见也。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
不深知贤者师法之也。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祥,善也。主贤世治,则贤
者在上;位在上。○自“主贤世治”已下,又见后《观世》篇。主不肖世乱(原为“辞”,据乾隆
本改),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周厉王无道,流于彘而灭,无天子十
一年,故曰“已绝”。○秦昭王五十二年西周亡,十年而始皇帝继为王,又二十六年始为皇帝。所云
“天子已绝”者,在始皇未为皇帝之时。注非是。乱莫大于无天子,○“乱”字旧本脱在上注
内,今据《观世》篇改正。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旧校云:“‘休’一作‘暂’。”今之世当之矣。当其时也。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
士,则于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所,处也。若此则幸于得之矣。
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得贤则欲而得,为而成也。太公钓于滋
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梁仲子云:“《水经·渭水上注》引作‘太公钓兹
泉’。”孙云:“《御览》七十、又八百三十四并作‘兹泉’。”旧本句末“王”字脱,亦从《御览》
补。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文
王知太公贤,是以得之;纣不知贤,是以失之;故曰知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
不待礼而令。齐民,凡民。非一,故言诸众。○旧校云:“‘令’一作‘合’。”案《观世》篇
亦作“令”,注“令犹使也”。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可尽得
而用也。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
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能礼士,故曰得士。商纣不能礼士,故失太公以灭亡也。○案:
胜书说周公见 《精谕》篇,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