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平时,梅兰妮并没有这么复杂,今天,正好,歇工,有了时间折腾。
    安托尼第一次吃这样的食品,觉得很好吃,便问,这是什么东西。
    梅朵取了一把绿豆给他看。又和他说了这种植物的种植方法。对于爱好植物的人士,还有什么话题比这更有趣。谈了好一会儿,他方想起了他来的目的。
    他对梅兰妮说,他后天动身去广州。这盒子里是一套银制西餐刀叉具。送与梅兰妮作为临别礼品。并感谢华家对他的友好。他告诉梅朵如果想要什么,可以和林永青和乔制说,他已经吩咐过他们了。
    梅兰妮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当着安托尼的面把礼品拆开。盒子里是十二人套的餐具。每套有大小四个叉,匙勺大大小小六个,刀两把:一把是割肉,一把是切面包的。还有六把大调羹和一把大叉和夹子。意大利的银制品还是很精致的。
    梅兰妮说,她很喜欢。衷心感谢了安托尼。
    书是给梅朵的。梅朵看了书名,也很感谢。
    说了一会话,日头斜了,安托尼告辞而去。
    两日后,安托尼去了广州。
    华家的日子,照旧进行。
    王重已经做了六千个蜂窝煤。秦炼,又买了一千斤的煤碎和炭粉。让王重继续做。现在,在秦炼的改进下,简易的制煤工具,好用多了,王重一天能做五百多个煤饼。
    王重这些日子还要整理园地,草房的附近,杂草已经清理干净了。梅朵让王重翻了一块土地。种下了蚕豆。
    梅兰妮有些奇怪,问梅朵为什么不多种几样过冬的菜。
    梅朵笑道,“你以为,什么土地都能种东西。荒地起马要养上三年才会有出产的。”
    齐逸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开荒地能三,四年免税的原因。”
    整个九月,基本上没有下雨,可是,到了三十这天,开始下雨了,而且下了很大,整整下了两天,方停。
    地上泥泞,下不去脚。梅兰妮觉得古代吧,人和自然贴的很近,刮风下雨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卖菜的少了,买菜也不容易。出门很不方便。不象后世有雨鞋。布鞋穿出去马上就泥了。梅兰妮不舍得布鞋,她只好穿草鞋,每次回来,都要洗脚。尽管有雨伞,但衣服也要湿一半。真的很不方便。所以梅兰妮很不喜欢雨天。
    来到这里,并不是没有下过雨。那下的都是阵雨。停了雨,几个时辰,地也干了。像这样的大雨,还是第一次碰上。
    通过了这次雨,梅兰妮开始对雨具注意了。她观察到,金伯出门时穿蓑衣,脚上是草鞋。她知道,这样,两手到能派用处。
    早上,出门买菜时,她看到有的妇人穿一种木制厚底的麻,草编织的鞋,这种鞋子都很大,一看就是套在布鞋外穿的。梅兰妮想起上海人把雨鞋说成套鞋,出处就在这里。她后来知道,这叫草翁鞋。它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苏州城里的草翁鞋,自然是要精致许多。
    梅兰妮知道,江南多雨,特别是春末夏初,还要有雨季。所以雨鞋是必需的。
    由于地上还泥泞,梅兰妮一时无法出门。她在家里一边绣屏面,一边和孩子们闲话。她忧心忡忡地说,“今年的冬天会很冷。”
    所有的人象看神棍似的看着她。
    梅兰妮说,“别看着我。苏州地方有个风俗,叫做,看五风信。就是以十月初的天气来推断本冬的冷暖。如果,天晴,代表暖冬。天雨,代表寒冬。这几天下大雨,按照这个习俗,不是说明,要有一个很冷的冬天?”
    楚源说,“这种民间的传言,不信也罢。”
    梅朵不同意,“当地人对气候的经验,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劳动人民对气象的经验积累。”
    大家都知道,梅朵在研究古代气象。她从金伯那里学了不少,诸如,“月晕午时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很多有关气象的民谣。
    她还虚心的跟着金伯学看云。她讲,这叫“看云识天气”。农业和气象有紧密的联系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现代社会里有气象局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而在古代,这就要靠个人的经验了。
    梅朵曾经玩笑的注解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她说,“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高度概括,种地讲究,合适的气象---天时,适当的土地---地利,还要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人和。”
    话归主题,冬天的寒冷,是要直接影响华家人的生活的,这问题他们不得不考虑。
    首先,是取暖的材料。房间里不能用煤。那样会煤气中毒的,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常识。想学西方人用木头烧壁炉,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苏州地区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木头可供燃烧。当地的农家,大多用稻草和棉花杆烧火,穷点的人家,很少有取暖设施。富有的人家用炭取暖。苏州的炭都是几百里地运来的,那价钱当然就很贵。
    楚源说,“从前,北方很多人家是用煤取暖的,就是要用一种煤炉。有管道通向外面。”
    秦炼手托腮,寻思了一会儿,“我记得,有一年参观乔家大院,他们的取暖炉是一种德国制造的铁炉,当时,我还觉的那炉设计很合理,特意多看了几眼,我想,我们应该能复制出来的。我们在房间里安装了,用它来取暖。”
    梅兰妮说,“别的都好说,安全第一。”
    秦炼说,“这事交给我办,我来想办法。”
    边峰力挺秦炼,“大哥办事,我最放心。”
    036 双面绣
    更新时间2013…11…15 1:17:32  字数:3932
    初五这天,天气放晴,地面上也干了。
    梅兰妮的两幅屏面也绣好了。在秦炼的帮助下,安装好了台屏。
    楚濂看时,国画的水墨深浅,丰润,色彩的明暗,浓淡,表现的很完美。小昆虫的细致生动。那些诗用的是行书,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折转,牵丝,勾挑,枯润变化一一表现出来,字画俱好,绣更是上品。把那画意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两方印,绣得极佳。更不用说是双面绣了。这年代,双面绣还未问世,绝对很有世价。
    台屏用玻璃装置,更是让它富丽。里贾蓉向凤姐借玻璃屏风请客显摆。可见那时是件稀罕物件。这时被蝴蝶效应了。玻璃没有那么稀罕了。可是,玻璃屏风还是少见。
    华家一干人是第一次见梅兰妮绣双面绣。这个比后世的旅游商品,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梅兰妮把两件双面绣玻璃台屏包好。
    楚濂的蜡染画也画好了,这次他没有打稿,在纸上略比划了几笔,就直接在布上画了。梅兰妮担心,万一又有人把蜡染屏面截了去。连个底稿都没有。楚濂拍胸保证,画稿都记在这里了。
    梅兰妮另外用布把它们包了。梅兰妮做了一个大布包,把两样东西放如包里。
    楚源拿出两个小木匣,每件只不过三寸长,一寸半宽。
    梅兰妮知道,每件里面蓝色的丝绒,衬着六颗猫眼石。
    梅兰妮把小木匣放入包底,带着边峰和三胞胎雇了小船,沿河北去到阊门方向去了。
    先到了阊门大街皋桥下船,皋桥跨架在学士河上,连接阊门大街,相传,汉议郎皋伯通居于此,因而得名。几个人进了桥东侧的无箴绣坊。
    边峰来过,三胞胎是第一次来。他们打量着绣坊,见临街的窗上镶嵌着玻璃。所以,室内光线很好。货架上放着绣品。有帐围,有衣边,有方绣。等等,就像繁花盛开。
    陈掌柜一眼就见到了梅兰妮,热情的迎了出来。“华家娘子,有日子没见了。近日家里可都平安?”把梅兰妮往次间里让。
    梅兰妮满面春风,“陈掌柜安好。”
    边峰见陈掌柜如此态度,知道那些缂丝定是让他赚着了。
    陈掌柜见了几个小孩,便道,“这便是几个小公子了,华家娘子好福气,小公子个个精神。”
    这话倒也不假,一个多月来,梅兰妮合理安排饮食,几个小孩日见玉润。皮色也白里透红。
    陈掌柜问,“今日,可又有缂丝作品?自从,本店卖出缂丝作品,常有人来问讯。我这里正盼着呢。”
    梅兰妮说,“今天,我来是想卖两件绣品的。只是,这绣品与寻常的不同,还需要掌柜的掌掌眼。”梅兰妮边说边结开包袱。
    “华家娘子,既如此说,我---,这就是?”陈掌柜看了两件台屏,一时无语,只是拿起来细看。
    看了半晌,才说,“华家娘子娘家原是姓梅。这绣倒是韩希孟一派,近百年来,倒是没见过如此的精品。”
    三胞胎心里说,你还没见过玛利亚。特瑞莎肖像!
    梅兰妮谦虚地,“这只是小品。是双面绣。”
    陈掌柜把台屏翻过来,果然。
    这画稿只是小品。但刺绣把国画的技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绣坊里的绣品,只是绣。这两幅是画。虽说,也偶尔有绣画作品问世,多数看上去象年画。这两件虽小,但文人画的情趣,思想,尽有表现。凭着多年的经验,陈掌柜知道遇上了大家。
    方想开口问价,只听得店中伙计叫道,“掌柜的,贝勒爷又来了。”
    陈掌柜听得,放下绣品,准备迎出去。
    只听得一人说着京腔,“什么叫做又来了。爷有那么不受待见吗。”边说,边进了此间,“掌柜的,我要的东西你找着了吗?哟!掌柜的!你有了好货也不和我说。”说完,他走近桌子,自拿起一件绣品细看起来,“好,好。”
    梅兰妮等人打量这此人,身穿团福蓝缎长袍,头戴瓜皮小帽。长的和帅实在搭不上边。想来,满人奉行满汉不通婚,满人长的实在不怎么办样。所以,尽管他们入关已经一百多年,像貌没有改良,依然小鼻小眼,尖嘴猴腮的。而且,个头也不高大。按现代标准,还未到一米七十。年龄在二十上下。梅兰妮知道,这就是贝勒爷了。
    跟着他进来的管事模样的人,见梅兰妮坐在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