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国家经历了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洛可可艺术和其他艺术风格或 

  流派的发展高峰。它们的出现有的在时间上几近同时,有的有先有后,并往 

  往越出起源国的边界,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开去,分别取得丰硕的成果, 

  而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近代中期的欧洲艺术又分为17世纪和18世纪两个时期。在17世纪,欧 

  洲的封建势力逐渐走向衰落,从市民阶层演化而来的资产阶级日渐强大,但 

  两者的斗争还处于相持阶段,哪一方都不能完全压倒另一方,而是各有得失, 

  以至在政治上一些国家形成了过渡性的君主专制,另一些国家建立了新生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从宗教上说,17世纪又是基督新教与罗马天主教会激烈对 

  立的时代,但双方也势均力敌,互不退让。对于当时欧洲艺术发展十分有幸 

  的是,无论是在哪种情形中,它都获得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因为艺术“被作 

                              ① 

  战双方当作宣传的武器”,他们都视艺术上的优势为自己争取胜利的力量和 

  取得胜利的标志。 

       17世纪的欧洲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和现实 

  主义艺术中。其中,巴洛克艺术发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艺术则在法国特别 

  兴盛。但是,在艺术史上也有把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看作巴洛克艺术的一个组 

  成部分的,而且相当普遍,认为“在路易十四(1638—1715年)的统治下……, 

  巴洛克艺术和建筑的全部魅力被用来赞颂和维护这位统治者集权国家的君主 

  的绝对权威。”② 

        “巴洛克”一词的来源有两种既不相同但相互间又有联系的讲法,一种 

  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畸形的珍珠”,另一种认为源于拉丁 

  文,意为“古怪荒诞的思想”。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6世纪后半期, 

  在17世纪初开始兴盛起来,但当时并未以“巴洛克”作为它的风格流派的名 

  称,直到18世纪这一称呼才开始流行,原因在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发 

  现它与常规有悖,到了离经叛道的程度,即违反了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崇尚 

  人文主义追求高度写实与和谐端庄的传统,用“巴洛克”这个有贬斥含义的 

  词来说明其特点最适宜不过了。 

       但这在后来引起了争论。19世纪末,瑞士著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明确肯 

                            ③ 

  定了巴洛克艺术的价值 ,其观点获得广泛赞同。当今甚至有人指出,不仅不 

  能认为巴洛克艺术是与传统的审美标准相对立的,而且,恰恰相反,随着巴 

  洛克的出现,曾经在16世纪后半期遭到严重摧残的古典艺术概念和形式开始 

  复活过来,许多伟大的巴洛克作品都从古代罗马艺术中得到启发,因此,罗 

  马成为这种风格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心也就不是偶然的事情了。这实际上 



① 



② 《麦克米伦艺术百科词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版,第178 页。 

③ 参看《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660 页。 


… Page 7…

  告诉人们,由于文艺复兴原来是指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和文化的“再生”, 

  因此巴洛克与文艺复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风格, 

  怪诞和夸张仅仅是巴洛克的“次要特点”,尤其是“它对于运动、丰富的色 

  彩和多样化材料的偏爱,构成了它全部惊人的技巧和视觉手法的基础,从而 

                                  ① 

  体现出对统一和秩序的追求” 。 

       罗马,或者说意大利,成为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继而又成为其中心, 

  还因为刚才已提到的两股社会势力尤其是两股宗教势力的斗争需要。17世纪 

  的罗马依然是天主教的根据地。天主教会发现巴洛克艺术,首先是它的建筑 

  十分壮丽豪华,其外观自由奔放,线条曲折多变,色彩绚丽,无论是断檐还 

  是重迭柱或波浪形墙面都富有创新的特点,给人一种变化无穷的动态感受, 

  加上与之配合的透视深远的壁画,以及姿势夸张、栩栩如生的雕像,组成奇 

  伟、丰富和五彩缤纷的艺术结构,兼有神秘莫测的气氛,充满激情和魅力。 

  这样的建筑风格,为教会所用,颇合它通过新建或扩建教堂以重新强化和扩 

  大天主教势力的需要。于是17世纪成了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大力修建巴洛 

  克式教堂的时代。教会不仅极力鼓励,而且有足够的金钱投入,使艺术家们 

  都愿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作品。上述情况使 

  巴洛克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堂是教会的重要活动场所,教堂里的绘 

  画和雕刻,多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尤爱表现殉教与虚幻,宣扬宗教崇拜,与 

  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不过,一些重要的巴洛克建筑家、雕刻家和绘画大师, 

  也创作了不少豪华的世俗作品。 

       与建筑、雕刻和绘画相呼应,意大利也成为巴洛克音乐的起源地。正如 

  巴洛克建筑以波浪形墙面表现盘旋起伏的动感,以鲜明的光影对比造成激烈 

  变化和神秘莫测的戏剧性效果那样,巴洛克音乐依靠流利酣畅的多声部旋 

  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对比产生类似的作用。“17世纪初是音乐史上最 

  激动人心的转折点之一。”由此开始,“和声逐渐由调性体系所取代,并一 

  直统治着西方音乐,直至1900年左右”。“纵观这个时期,有两项新的发明 

  使它区别于以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人声和乐器的对比、组合和交替,以及低 

  音音部,一种由低音乐器组成的伴奏,并和键盘乐器或诗琴结合在一起。”① 

       意大利巴洛克音乐最早的,而且后来长期都是十分重要的载体是歌剧。 

  原先歌剧较少宗教内容,但天主教会很快就看上它可以为自己服务,因而大 

  加提倡,使之演化为宗教音乐中的圣剧、唱诗和受难曲等,从而大大增强了 

  教会活动的吸引力。不过巴洛克音乐之被引入教会,并不等于它的完全宗教 

  化。它在早期以意大利为中心,其盛期转移到以法国和德国为主,后期则流 

  行于整个欧洲。在法国,它演化为优美典雅的宫廷音乐,迎合了贵族的趣味。 

  在德国,它甚至也为新教所用,并创造了特别辉煌的成就。巴洛克时期不仅 

  是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的技能与技巧大发扬的时期,也是提琴族乐器和 

  古钢琴的制作达到高水平的时期。它们互相促进,赋予近代欧洲音乐以五彩 

  缤纷的色彩和动人的魅力,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巴洛克建筑和绘画 

       ①巴洛克建筑及其代表人物 



① 《麦克米伦艺术百科词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版,第181 页。 

①  '英'戈登·伊波森:《西方音乐》,载于《音乐知识手册》(续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年版。 


… Page 8…

     巴洛克建筑是最能显示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的一个艺术种类。曾被誉 

为“巴洛克建筑之父”的波罗米尼(1599—1667年)设计罗马的圣卡尔罗教 

堂时,充分运用了正弦弧和反弦弧构成的多变状曲线,其殿堂的平面近似橄 

榄形,周围是不规则的小祈祷室,立面山花断开,墙面凹凸度很大,椭圆状 

的穹顶布满十字形、八角形、圆形、四方形和弧形图案,确实寄托了“畸形 

的珍珠”的寓意。圣卡尔罗教堂设计于1636—1640年间,始建于1638年, 

其正面完成于1662—1667年,是波罗米尼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另一个重要作 

品是萨边察的圣伊沃教堂,其平面图呈六角星状,是基督教所称的圣父、圣 

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的象征。整座建筑物结构复杂,形态奇特,穹 

顶上有独特的螺旋状阶梯,六个采光的窗户象六朵花瓣,给人神奇高超的感 

觉。 

     波罗米尼的建筑作品在17世纪的罗马显示了最新奇的个人风格。后人认 

为这与他的性格孤僻十分吻合。他的父亲也是个建筑师,本人则曾在同辈建 

筑大师贝尔尼尼的手下当过圣彼得大教堂工地的刻石匠,不久就成为后者在 

艺术上的竞争对手。他为人古板好强,不善合作,但对艺术的追求极为高远, 

每件作品都要做到超群出众。后来他自杀身亡,令人惋惜的不仅在自杀本身, 

还包括在临终前他竟把自己的设计手稿付之一炬。 

     不过,在波罗米尼和贝尔尼尼之前,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早已在意大 

利陆续出现。1568年由维尼奥拉 (1507—1573年)和1575年由波尔达 (约 

1540—1602年)分别设计了罗马耶稣会堂的平面图和正门立面,是巴洛克式 

建筑艺术家们的最早成果。该会堂的长方形的端部有突出的圣龛,是由哥特 

式教堂惯常的十字形演变而来的,正门上面的分层檐部和山花被做成重叠的 

弧形和三角形,立面上部两侧有两对大涡卷,成为巴洛克建筑表现动感的开 

端,引起广泛的仿效。马丹诺 (1556—1629年)在1603年设计的圣苏珊那 

教堂,尤其是也由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东正面的建筑,是16和17世纪之 

交巴洛克风格的新发展,后者檐部曲折起伏,明暗对比强烈,给人一种波动 

不息的不平静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