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画面上神祇变成了人间的英雄,他所钟爱的牧女拉达体现了美丽与理想。 

  这种细密画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曲折的反映。 

       拉吉普特细密画大大丰富了印度绘画宝库。说到近代中期的印度艺术, 

  决不能忽略它。另外,当18世纪后期英国人来到印度时,正藉英国水彩画兴 

  起和整个欧洲的绘画又处于新的蓬勃发展期,印度画家不可避免再次受到强 

  烈冲击。有的人在细密画中融入新的欧洲技巧,有的人干脆画起此时的欧洲 

  式绘画来,逐渐导致传统细密画消亡,殖民时代新画风则悄然而至。 



        (3)音乐和舞蹈 

        “绘画、雕塑、文学、音乐、彼此的关系比常人所设想的更要接近。它 

                                                                          ① 

  们都是表现站在自然前面的人的感情,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法国著 

  名雕刻家罗丹的这段话,在本书中一再得到证实。拿它来对照一个印度莫卧 

  儿皇朝的绘画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以及拉吉普特人怎样以绘画反映自己的音 

  乐生活,更是再适宜不过了。 

       印度自古代起就在原有民族的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博采外来音乐的精华, 

  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尤其强烈。早在11世纪,他们不仅把音乐作品,而且把 

  各种乐器都带到印度北部。14世纪起,由于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的冲击, 

  印度古典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仪式的束缚。从此音乐开始走向普通人家。莫 

  卧儿是伊斯兰教皇朝,彻底否定偶像崇拜,它的音乐并不局限在清真寺的宗 

  教礼仪方面,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波斯的影响。但是古代印度音乐的传统终没 

  有被取消,两部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同时是绘画和音乐 

  的不朽源泉。文化融和政策同样适用于音乐领域,况且皇朝的创建者巴布尔 

  本人就是一位音乐家,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在热心赞助绘画艺术的同时,也特 

  别重视音乐事业,在宫廷里拥有卓越的乐师,并经常举行包括音乐、舞蹈和 

  戏剧表演在内的喜庆活动。在现存的莫卧儿细密画中,就有描绘各种演出的 

  场面的:奏乐的、舞蹈的、歌唱的,形象非常生动,皇室贵族常常陶醉在艺 

  术欣赏的满足中。 

       在拉吉普特地区,民间音乐更为发达。史诗,还有表达爱情的诗集,给 

  民间音乐家带来取之不竭的灵感。特别有趣的是,根据诗集《拉格马拉》绘 

  成的细密画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当时的印度音乐的详尽而系统的,而且非常形 

  象的、生动活泼的资料。“拉格”一词源于梵语,意为“色彩、情绪”,但 

  在印度古典音乐理论中又指一种具有调式意义的旋律程式 (兼有调式的功能 

  和旋律的特色)。印度古典音乐的音阶要通过“拉格”来体现,形成它的特 

  性的是主音和次主音。每一“拉格”都有一组重要的音群,即特定的旋律片 

  断或强调的乐句,藉此表达各种情感,包括爱情、幽默、悲悯、暴戾、英勇、 

  恐怖、厌恶、惊奇与平静9种。根据传统习惯,“拉格”的使用与印度的春、 

  雨、夏、秋、凉和冬6个季节及一天中不同的时辰联系在一起。《拉格马拉》 



① 《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 


… Page 93…

  按意译应为《乐调之环》。依据它的内容来绘图,就是图解音乐理论。最早 

  的有年代可考的《拉格马拉》组画出现于1591年,然后在17和18世纪在许 

  多土邦里不断有新的同题作品。马尔瓦尔土邦的《维拉沃勒·拉吉尼》是1640 

  年创作的《拉格马拉》组画之一,它把某种在夜晚演唱的调式人格化为一位 

  对镜梳妆的少女,打扮漂亮去与情人幽会。出现于18世纪上半期的《纳德·拉 

  吉尼》,也是《拉格马拉》组画之一,它把表现爱的激情的音乐调式人格化 

  为战斗中的英雄。在我们看来,这类图解并不能达到令人充分意会的程度。 

  归根到底,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还是有根本相异之处的。不过,正是反复出 

  现它们,使我们能确定地说,当时在拉吉普特人中,音乐是生活的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人们喜爱歌唱,也喜爱器乐,最流行的是爱情歌曲和英雄叙事 

  歌曲。 

       印度的舞蹈自古就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并且与宗教有非常密切的关 

  系。在17和18世纪特别兴盛的古典舞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产生于南印度 

  泰米尔纳德邦一带的婆罗多舞,初时是由寺庙里的侍女们表演。每逢宗教节 

  日她们就在神像前或祭神的人们当中带着生动的表情手舞足蹈起来。到了18 

  世纪,宫廷对婆罗多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让四名专业舞蹈大师对它进行 

  加工提练,逐渐形成表情、曲调、节奏和动作都充满特点的高技巧舞蹈。在 

  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17世纪初形成了有戏剧性的卡塔卡利舞。在印度东北 

  角的曼尼普尔地区则流行着拉依·哈诺贝舞、觉韧姆舞和拉斯·里拉舞等。 

  其中,拉斯·里拉舞是18世纪初出现的,得到当地的国王的尝识和扶持。专 

  门表现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和牧女罗陀的爱情和欢乐,主要以雅致、柔软 

  的动作为特征,舞姿十分动人。 



                                 2。东南亚的艺术 



        (1)建筑、雕塑和绘画 

       东南亚各国的艺术,在历史上有的深受中国艺术的影响,有的与印度艺 

  术有密切联系,有的打上了佛教的深刻烙印,有的是伊斯兰教的艺术的组成 

  部分,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各自不尽相同的特点。在这里,只能 

  以其中的一些国家在17和18世纪的一些情况作为代表。 

       越南自古以来就一直吸收着来自中国的深厚的文化滋养,部分地也得益 

  于印度文化。17世纪初起,当时的郑氏统治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越南的经济 

  和文化都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阶段。朝廷和贵族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和御 

  园蔚然成风,首都升龙的西湖和湖畔的翠莲宫,是非常豪华的娱乐场所,郑 

  王每月御游此地三四次,中秋节时则“发宫中锦制作成为上千盏龙灯,异常 

                                      ① 

  精致美丽,每盏价值数十两黄金”。虽然后人怀疑“价值数十两黄金”一说 

  计算有误,但耗资巨大是确实的。到了18世纪初,除了国王和大臣们的宫殿 

  和陵墓外,佛教寺庙是比较发达的建筑物,如河西省的西方寺,按“三”字 

  形建成三层,别具一格,花、叶、龙、凤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布置简洁而自 

  然。寺中集中了许多塑像,最有名的是雪山佛像和十八尊祖(即罗汉)。这 

  些塑像取材于佛教事迹,但却以越南人为模特,显得特别生动和现实。稍早 

  些时候的1656年,在河北笔塔寺完成的佛像“千手千眼佛”更是杰出的作品, 



① 参见范廷琥、阮案著《沧桑偶录》,河内文化出版社1960 年版。 


… Page 94…

它虽是观音,看来又似越南美丽的女性,突出了她们天然的柔婉。胳臂婉转 

和舞蹈动作,细嫩的小手掌毫光四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神圣的感觉。寺院 

艺术还有一部分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例如当时的一些浮雕上刻有耍把戏 

 (两人按照拿大顶的要求倒立着)和歌伎演唱等场面。18世纪的越南绘画也 

不仅仅以宗教和寺院生活为题材,现在还留传着当时的一些家庭肖像画,通 

常绘在丝绸、裱糊纸或木板上,颜色是用植物或矿物制作的,色彩鲜艳而耐 

久。此外,民间风俗画颇为兴盛,它们取材于日常生活,把放牛和摘椰子的 

劳动以及争风吃醋的场面都绘画下来,还有的反映了越南立国和卫国的历史 

事件。 

     缅甸是另一个在 17世纪在绘画等艺术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东南亚国 

家。本来,在11—13世纪,缅甸的蒲甘城就是一个佛教中心,遗留了大量钟 

型佛塔、寺庙和宫殿给后世,是亚洲现存的最完美的中世纪砖砌建筑群之一。 

到了17世纪,寺院艺术重新繁荣起来,主要是绘制了大量壁画,以佛传故事 

和本生故事以及其他佛教人物和事件为题材,也有一些是绘画印度教神像和 

天神像的。 



      (2)音乐和舞蹈 

     东南亚各国的音乐和舞蹈非常丰富,其渊源与发展在受中国或印度,还 

有阿拉伯或伊朗等非本地区的国家的影响的同时,还互相影响,互相借鉴, 

国内各民族也互相学习和启发,在长期的历史流程中日益多姿多采。不过, 

音乐和舞蹈的发展有时不容易划分明确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南亚,由于研究 

还不够深入,这种困难就更突出。但也不尽如此。本书从整体来说把时间范 

围规限在17和18世纪,但就部分而言,在有些地区把时间的起点略为提前 

或推迟,对时间终点也作类似的相应的处理,以照顾到艺术史本身的特点。 

     先看越南16至18世纪的情况,这是民间传统音乐从恢复到获得较大发 

展的时期。先前在15世纪,由于朝廷的文化生活需要,着重发展了宫廷艺术, 

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中国明朝皇宫的音乐礼仪。16世纪开始,民间音乐和舞 

蹈受到新的重视。不过大多与中国相似,如歌、舞、剧相结合的■戏和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