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可很多父母往往扮演着过来人的角色,对孩子事事进行“专政”,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言听计从。然而,这不平等的方式却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


  有一对西方的夫妇周末要单独外出,但是要说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看看这个父亲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甚至有点仰视),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
  “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这个孩子在与父亲的交谈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护,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父亲失望。
  有的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为孩子包办代替,有的父母在孩子表现出独立意识时却一味指责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这不仅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与父母发生冲突、伤害感情,而且会压抑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变成依赖性很强的低能儿。
  孩子希望父母能和他们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坦诚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父母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和孩子说话呢?我的建议是:
  在和孩子说话时,注意用语。有些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常常使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每当父母发现孩子欠缺的时候,可以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像“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还要注意不能说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定时召开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上,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让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参与家庭讨论。虽然有时有些事务与孩子没有关系,但成年人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和你一起分担。
  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但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孩子去面对,而是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不但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健康成长。
  回想自己的童年。每一个父母都曾经有过童年,也有过不被大人理解的岁月。回想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1)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也被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只有十来岁就已经考取了好几十种证书,这样的孩子已经被无情地打磨成了一台学习机器。
  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融入娱乐,必然会事半功倍。孩子在快乐的时候,最易于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
  家长王龙君就巧妙地抓住了孩子的这种特点:
  孩子害怕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他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有一天,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王龙君凑上前一看,才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趣的一件事”。他想了一会儿后,对孩子说:“走,我们去玩。”孩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与父亲准备工具一起去捉黄鳝。孩子按照父亲的方法,好不容易捉着一只大黄鳝,兴奋得眼中放光。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马上就很自如地写出了一篇饱含真实情感的作文。
  通过一次亲身的体验,孩子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作文。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它与生活、娱乐等相割裂。热爱学习的孩子,也热爱生活,也喜欢玩。父母可以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方式,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玩是缓解孩子压力的最佳途径。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会休息和放松,孩子精神上的弦绷得太紧,就可能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初二学生小松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由爷爷奶奶来“管理”小松。可小松不服管,放学后经常跑出去玩。后来,爷爷天天接送小松上下学,而且放学回家后就把他锁在屋里不许出门,可是小松的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父母只好带小松去咨询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建议让小松自由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但每天必须保证八个半小时的睡眠。后来,小松按照调整了的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有了适当的玩耍时间,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初三时他的学习成绩已经在班上名列前茅。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2)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尽量地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可结果有时却恰恰相反。我们发现,许多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孩子大多是因没有适当的娱乐时间所致。因为,玩最能释放孩子的压力,最能放松孩子的心情。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有些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玩,即使允许孩子玩,也得是与学习相关、对学习有益的活动。孩子的整个生活就都围绕学习这个中心了。要知道,玩也能使孩子成才。
  我们来看看《怎样培养习惯》一书中这个“玩”出人才的故事:
  有个孩子从小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机。其父母认为太耽误学习,也影响身体,可孩子仍旧钟情于电子游戏,父母的各种劝说和阻挠也无效。孩子的游戏也越玩越精,成了同龄人中的高手。
  孩子大学毕业时,同时被几家国外大公司选中,并许诺高薪聘用。一天,孩子在聊天中透露:各大公司争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游戏机“玩”得太好了。他不但能玩市场上已有的各种游戏机,还能“玩”正在设计中的最新游戏或软件,并能提出改进、完善和发展新的游戏软件的思路和构想。而各大游戏软件公司缺的就是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玩”游戏经验的人才。
  我们并不提倡无限制地玩。有些孩子因迷恋网络而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些孩子整天东游西荡,惹是生非,学习一塌糊涂……,孩子因为缺乏自制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玩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同时也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更重要的,它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们要吃饭穿衣一样,他们也需要玩,但不能否认,有些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益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玩的天性,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父母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玩的天性呢?我的建议是:
  了解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往往与他的兴趣有关。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与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与孩子玩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
  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父母不可能整天陪着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但是可以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孩子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因此他们也很乐意一起玩。在和别的孩子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怎样与人和睦相处,如何处理临时冲突等知识。
  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有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的,孩子无法实行或者是根本就不愿意实行。父母应该注意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过程中,因为孩子最了解自己,只有他最清楚自己能否做到。
  玩和学要结合。有些父母总希望孩子学习,一看到孩子在玩就特别不高兴,甚至出面制止。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孩子有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可以常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让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很长时间。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1)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人是大自然中走出来的。长期远离大自然,使我们的很多天赋与灵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日渐衰微了。很多哲学家认为,万事万物的规律正是人类寻求自救的基本途径,因此,效法自然,回归自然,应是教育的一种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体验自然中成长,是孩子走向健康人生的活动保障。
  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远离大自然,往往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方面差点也没关系,能否让孩子去野外接触大自然并不重要,学习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事实上,大自然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么无关紧要,相反,它是人们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们获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很多成功者都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大自然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牛顿尚未出生父亲便已病逝,母亲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