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武帝八个儿子中,萧综以外,四子萧绩封南康王,死于529年;五子萧续封庐陵王,死于547年。萧续死后,存者唯太子萧纲、六子邵陵王萧纶、七子湘东王萧绎、八子武陵王萧纪四人。 
  邵陵王萧纶自幼聪慧,博学能文,但性格暴躁,喜怒不定,行为怪诞。他在任南徐州刺史期间,经常扮作杂役模样,在市井闲逛。一次,他问一个鱼贩对刺史印象如何,鱼贩随口答道:“是个暴虐之徒!” 
  他哈哈笑完,抽出刀来就把鱼贩杀死了。本来,一个刺史杀一个鱼贩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可这种事情并不是只有这一次,而是很多次。对他的行为怪诞,有这样一件事可以说明:有一次,他在街上闲逛,忽然遇到一辆丧车,不知是抽什么风,竟抢上前去,夺过人家的孝服穿上。扮作孝子,匍匐号啕,可谓丑态百出。 
  萧统死,萧纲立,萧纶以为“时无豫章(萧综),故以次立”。这就是说,萧纲被立为太子,在他心目中是“兄终弟及”。他的五哥萧续一死,他觉得只要父皇和太子三兄萧纲命不长,皇帝的宝座便是他的了。这个“博学能文”的混账就打听了父亲的活动,然后派伏兵准备刺杀梁武帝。幸好被宦官张僧胤探知,梁武帝的一条老命才保住了。可信佛的梁武帝不忍处罚,大哭着教训了他一番完事。但这件事以后,他并没有放弃杀掉父亲的决心。 
  不久,他就以请罪之名向宫廷献名酒曲阿酒一百瓶,梁武帝有了上次的教训,不敢饮用,将酒赐给宫中宦官,饮者不久即便死去。即使如此,梁武帝也不忍处罚,只是在宫中多置卫士,严加守备而已。 
  第七个儿子萧绎性好矫饰,多猜忌,趁着侯景之乱,拥兵自守。景乱未平,湘州刺史河东王誉趁机起事,朝廷遂派大将王僧辩先东下讨伐侯景,后再平誉。552年侯景之乱平,萧绎即位于江陵,并击败与之争位的武陵王萧纪。555年,西魏攻陷江陵,萧绎被杀。临死前,他烧了自己所收藏的大量书籍。 
  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萧纪更是混账透顶,公元552年,他拥兵自称皇帝,用黄金、白银做成一斤重的金饼一万个、银饼五万个,临出征打仗前,他把金饼、银饼拿给将士们看,但并不分给有功的人。他的军队被他哥哥萧绎打败溃散,梁兵追赶萧纪。萧纪掷一小袋金饼给追他的梁兵:我用这金饼雇你,送我去见我七哥。追兵说:我先杀了你,金饼会跑到哪里去!那追兵手起刀落,结束了萧纪的性命,随手又取了那些金饼。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知道,萧统的死其实就是梁朝灭亡的先兆。虽然他弟弟萧纲在品德与能力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毕竟这个太子之位来历不正,引起后来的诸多内乱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时候,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天要灭梁,才让昭明太子死掉,才让梁武帝的那些儿子个个猪狗不如?昭明太子的品德与能力并不是与这些家伙比较而得出来的,就如一块金子,无论与任何东西比较,它都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 
  一位不可多得的仁义太子,在青史上所留下来的美名却是《昭明文选》,从他的仁义上来讲,是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记住了他的风雅,却对他仁义的观察几乎于若隐若现,昭明太子在天有灵,岂不会痛哭?     
  太子刘强——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刘秀;也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和后来的李成器让太子位相比,他的“让”更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身后殊荣(1)   
  公元58年,光武帝刘秀死的第二年,当时东汉的“东海王”刘强病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前,刘强给弟弟汉明帝刘庄写了一封信,读来让人泪水顿下,心脏绞痛。 
  我蒙受父亲和兄弟们的恩遇,得到了两国的封地,还有超越礼制的宫室礼乐。你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今生无以回报。由于我没有保重身体,常年患病,让皇太后和皇帝担忧,频频地派来太医看望,我想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但所有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很惭愧。我死后,请皇上照顾我的儿女,为我的女儿们找到一个好丈夫。如今父亲去世,皇上一定要加意孝顺母亲,在饮食起居上定要让母亲满意。另外,向其他的弟弟们辞别,从此,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汉明帝和母亲阴丽华读了这封信后,失声痛哭。他失去了一位好哥哥,如果不是这位哥哥把太子之位让给他,他怎么能有今天?! 
  他忍住悲痛,下令以皇帝的仪仗为刘强举行隆重的葬礼,他亲自和皇太后出洛阳津门亭发哀。又特遣司空持节主持刘强的治丧事宜。并要求诸王诸公主诸外戚诸侯必须参加。刘庄所做的一切大概也算是对兄长礼让太子的回报与奖赏吧。 
  汉明帝对这个哥哥太了解了,谦恭、节俭,事事小心谨慎。所以,在以天子之礼为刘强治丧的同时,又特别诏令不许厚葬。要求随葬之物一律从俭,以彰刘强独行之志。 
  所以,挖到刘强墓的盗墓者们气得直想骂娘,因为里面的陪葬物品和老百姓死后的陪葬物品没有什么区别。 
  刘强的品德与经营东海的作为在东汉皇族中影响深远,几代皇帝对他都甚为怀念。后来的汉章帝、汉安帝都到过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城祭祀过这位一直活在他们心里的祖宗。特别是明帝刘庄,在这位天子心里,长兄刘强的言谈举止始终在他脑海里萦绕。刘强去世五年后,明帝到鲁城住了一个多月,以示对哥哥的怀念。九年后,明帝又诏广陵侯和他的三个弟弟一同到鲁城的陵墓祭祀这位哥哥。 
  如果我们仔细读那段关于东海王的历史,就会发现,明帝之所以在刘强死后谥其为东海恭王原因就在于刘强的让太子之位和治理东海的成绩。在刘强的遗书中,他谈到自己身受两国之封,很是惭愧。而这两国就是东海和鲁郡共两郡二十九县,租税收入数倍于其他藩国,东汉时期最大的藩国就是东海国,其都城则是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县。当初,明帝刘庄被封为东海王,但刘秀并没有给他鲁郡。所以,真正的东海王,拥有两郡二十九县的东海国第一任东海王就是刘强。 
  刘强本性谦恭俭约,加上缘于父亲对自己的过分错爱,所以在其在世统治东海国时,多次上交钱财帛布给朝廷以助国费,为朝廷着想、出力,以尽屏藩之责。他只是在尽自己之力为朝廷出该出之力,而刘秀见他如此有功于朝廷,更是心上不安。于是,对他的赏赐越加厚重。也正是因此,刘强总感觉父亲对自己太过于宠爱了。他曾不止一次上疏请求父亲照顾一下其他的弟弟,但刘秀总觉得对不起这位让出太子之位的东海王。父子俩都铆足了劲地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为对方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 
  刘强的死对于汉明帝来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兄长,对皇太后来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而对于东汉来讲,则是失去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藩主。 
  在刘强身后殊荣还没有褪去一点星光的时候,其义子刘政继承王位,这个不孝儿子远不如他的父亲,其在东海的所作所为被史书称为“淫欲薄行”。在参加叔父中山王刘焉的葬礼上,这个瘪三竟把刘焉的姬妾徐妃据为己有,明帝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只削他一县以示惩罚。 
  只因有母 
  公元25年,刘秀中兴汉室,史称其所建政权为东汉。同年,刘秀的老婆郭圣通生下一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东海王刘强。刘秀事业后代两丰收,大喜,第二年就立郭圣通为皇后,立这个孩子为皇太子。刘强懂事起就继承了父亲刘秀的聪明与仁慈,刘秀虽然也是开国皇帝,但在其登基称帝后,他并没有如其他皇帝那样大肆屠戮功臣,而是给了功臣们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圆满结局。 
  他立刘强为太子后,请了诸多儒家大师来教育太子,并经常对刘强提出一些简单的关于治国为政的问题,刘强的回答都很让他满意。而让他最满意的是,在这位太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 
  原本,这一切都会平稳而又欢乐地发展下去,很可能是他死后,刘强来继承皇位,并继续开创东汉的“温柔”帝国伟业。但是,阴丽华的出现把这一切愿望都打破了。 
  公元23年,刘秀实现了他毕生的两个愿望: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事实上,公元23年的刘秀已经与天子的距离近在咫尺了,他对阴丽华的宠爱也是与日俱增。当时的郭圣通虽然偶有不满,但因为刘秀不是天子,她也不是皇后,所以对于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虽然放在心上,可是找不到该发泄的理由。男人三妻四妾本就很平常,况且,无论刘秀如何宠爱阴丽华,他所能给予阴丽华的,其实她也能得到。 
  但公元25年以后,情况就变了。作为皇后的她有了母仪天下的高贵资本,她没有这高贵资本的时候对刘秀宠爱阴丽华之行为还能做到心理平衡。但当她有了这资本的时候,就很怕失去,心理自然就不会平衡了。 
  人往往都是这样,拥有一件东西往往要比没有一样东西所付出的心血多得多。郭圣通就是这样一种人,她的皇后是怎么来的,她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阴丽华没有生儿子,如果不是自己生了个刘强,皇后之位怎么可能落在自己的头上?!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8年,郭圣通一直活在担心中。她担心阴丽华有一天会取自己而代之,事实上,早在封她为皇后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