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国家的分布地。齐国的墓葬大多发现于临淄故城附近,这里大都是数以
百计的高大坟冢。坟圹是以石头砌成的;坟内有木质的棺椁;棺椁内多随葬
陶质的礼器,如鼎、豆、壶、盘、敦、舟等。这些说明,和中原的其他墓葬
相比,在埋葬制度方面,齐人既有中原人固有的特点,如随葬礼器系列、坟
墓中有棺有椁,但也有差异,如有高大的坟冢、用石头砌墓圹等。鲁国的墓
葬大多也是在其首都曲阜一带发现的。这里的埋葬制度与中原的大多数墓葬
一样,都随葬礼器。但其数量不一,除釜之外,其他的器物都是成双出现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墓葬大多是在燕下都附近发现的;还有昌平、怀柔、怀
来、承德等地也有发现。据初步得到的资料,可以知道:燕国的墓葬地表大
都有坟冢,墓葬的四壁大多夯筑,墓室的南北两端大都有墓道,有大量的陶
质仿铜礼器。
晋国居民葬俗 晋国大致就在现今山西、陕西、内蒙、河北诸省相交的
一带,而以山西作为其根本重地。到了战国时代,晋国被赵、韩、魏三国瓜
分。晋国的墓葬大都是在晋国的故都侯马一带发现的。主要出土青铜礼器,
如鼎、鬲、舟、盘、豆等,还有乐器和车马坑。战国时期的魏国墓葬主要出
土于河南的辉县、陕县、郑州一带,各个等级的墓葬皆有出土。从现有情况
看,最高等级的墓葬地表有突起的方形台基,台基之上有七开间的享堂建筑。
古墓有墓道,墓内有棺椁,有随葬陶质礼器。中型墓葬坐东朝西,没有墓道,
随葬既有青铜礼器,也有车马坑和乐器。小型墓葬皆头向北方,偶尔坐东朝
西,随葬器物以陶质礼器为主,主要是鼎、豆、壶、豆等。赵国的墓葬主要
是在邯郸、邢台附近发现的。墓主头向北,为仰身直肢。随葬陶质的礼器,
如鼎、豆、壶、盘、碗等。个别的墓葬里出土车马坑和玉器。韩国的墓葬主
要是在长治一带发现的。大墓的棺椁四周有积石积炭,多数没有墓道。墓向
北偏东约20度,墓内出土不同数量的鼎、敦、壶等。另外,在现今河北平山
县发掘的中山王墓是近些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
通过各地的墓葬发掘和文献记载,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简单的总结:春秋
战国时期的墓葬大多是分等级而下葬的,一般分王、侯、高级大夫、一般大
夫、平民这么几个等级。各个等级的随葬品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随葬的
礼器方面,这时的居民以礼器的数量来区别各自的等级。春秋时期大多随葬
青铜质的礼器,而至战国时期,则大多随葬仿青铜的陶质礼器,所有的礼器
都和饮食有关。春秋时期的墓葬大多没有墓道,而是长方形的竖穴墓,而自
战国以后,则有墓道出现。这个时期的古墓的墓主大多是头向北方,个别头
向东方。春秋时期的居民大多是屈肢葬,而战国的居民开始采用直肢葬。春
秋战国的居民都是使用木棺,一些贵族还有木椁。乐器随葬也是这一时期随
葬品的主要内容。这时随葬的乐器多以打击乐为主,而甚少弦乐,反映了春
秋战国时期我国居民随葬乐器组合方面的情况。
… Page 99…
7。居民的音乐舞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音乐舞蹈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
由于春秋时代有较多地保持着周代以来生活习俗,故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较
多地保留下来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在向前发展,一些新的音乐形式和内
容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1)音乐
众所周知,音乐是由两大部分——乐和曲所组成的。在这个时期,乐是
指乐器,即这时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都使用什么样的乐器来演奏曲调,也
即他们用什么样的一种“工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曲是指用乐器吹奏出来
的旋律或曲调,即这一时期所流行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旋律、什么样的歌、什
么样的情感。在这两个方面,春秋时期的居民对前人的东西一方面有所继承,
一方面也有所扬弃和发展。从整个的情况看,继承的比重大于发展的成分。
在这两个方面,战国时期的居民对于前人的东西,继承的比重要少一些,而
扬弃的东西多一些,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品种多一些、乐曲的内容更趋于大众
化。关于这一时期的音乐,我们首先想谈一谈乐器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究竟流行哪些乐器,在我们之前,人们只是从
文献中得到一些信息。这些乐器是一种什么样子,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组合的,人们一直是采用推测的态度。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一方面
作了很多的工作,提供了大量新资料,使我们对这一个问题有了更加明确和
准确的认识。
这一时期的乐器发现最多的地方是曾侯乙墓。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县
擂鼓墩一个红砂岩的山岗上,这是一座年代和墓主都很明确的战国早期大
墓。这座大墓保存得极为完好,木构椁室的规模之大,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
和制作之精,都是已知战国墓中极为难得的。曾侯乙墓出土最多的是青铜礼
器,其次为大批乐器。品类之齐全、保护之完好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的发现。
其中一些还是前所未见的,因而对研究先秦时期的乐器帮助极大。
这里出土的乐器,最完整的要数全套的编钟和编磬。它们就像当年演奏
情况一样,是悬挂起来的。编钟和编磬是春秋战国时期侯国以上爵位的贵族
才能享用的一种乐器。通常,只有在侯国要举行大型宫廷音乐会、重大祭祀
时才使用这些乐器。编钟和编磬都是架在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上的。编钟
全长10米以上,共分上下两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
青铜圆柱承托。悬挂的编钟共有65个,总重量为3500公斤。编磬架长2。15
米,高1。09米,是由两只鹤状怪禽支撑,共分上下两层,共悬挂了四组32
件石磬。
编钟共有65个,每一个都发两个音,用于演奏的全套五组甬钟,基调属
于现代的C大调,总音域跨至五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的音域两端平均各少
一个八度。其中心部位12个半音齐备,全部音域的基本骨干则是五声、六声,
以至七声的音阶结构。用这种编钟,在旋宫调转的情况下,可以演奏古今中
外多种乐典,音色优美、效果甚佳。
编磬由于已经朽蚀,而不能测音。根据残存的磬铭仍能复原当年编磬的
悬排情况,并进而推定原先各磬的音高情况。
在编钟、编磬、钟架、木质磬匣上,还附了许多的乐律铭文,总字数在
… Page 100…
4000字左右。编钟的铭文共有2800多字,除楚惠王所作铺之外,上层的3
组19件钮钟铭文较少,一般仅在隧部和鼓右标注音名。中下层的5组45件
甬钟不仅有标音铭文,而且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记载该钟所属律名、阶
名和变化音名,以及曾、楚、晋等国律名的对应关系。
除了编钟和编磬之外,在这座古墓里还出土了四种不同性质的鼓,其中
包括较为罕见的铜盘龙座建鼓和铜立鹤架悬鼓。鼓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
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在此见到如此大的建鼓和悬鼓,不
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墓中还出土了瑟,这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而且
是春秋战国时期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墓中出土的瑟一共有12件,都是25
根弦的。出土时腔体完整、彩绘尚存,只是柱位已不明。在这座古墓里还出
土了5弦和10弦的琴。琴是春秋时期居民常常使用的一种乐器。著名的焦尾
琴,以及与琴相关的动人故事就是产生于春秋时代。在这座古墓里,出土的
最为珍贵的要数横笛和排箫了,各出土了两件。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横笛共
有七孔,且有底,五个指孔并列,一个吹孔上出,采用叉口指法能吹出 12
个半音来。排箫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乐器之一,其管数不一,有12、13、
14、18等几种,皆长短依次排列,并有舌簧。
除了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之外,安徽寿县蔡侯墓中曾出土了一套编钟,
共三组19件,另外出土了一件钲铖、一件镦。这两件乐器也是春秋战国时期
重要的乐器之一。
古墓中出土的乐器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居民经常使用的部分乐器,而
不是全部。通过文献,我们知道,除了这些乐器之外,还有竽、箫、筑、埙、
虎、笙等。竽是排箫的一种,但又与排箫有所不同,是春秋战国时期居民喜
闻乐见的乐器之一。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滥竽充数”就是以这种乐
器为题材而形成的。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很喜欢听人集体演
奏竽,并给所有给他演奏竽的人以极好的待遇。于是一位不会吹奏竽的人也
前来应征,并在吹奏的过程表现得极为卖力,以致于摇头晃脑,深入佳境。
这位国王很高兴,给了他极高的待遇。这个小混混在宫殿里一住就是好几十
年,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享福之至。后来,这位国王去世了,而由其子继
承王位。新国王也喜欢听人吹竽,但不喜欢听集体吹奏,而喜欢听独奏,滥
竽充数者本不擅乐器,闻此信,就逃之夭夭了。这则故事虽然未必是真的,
但其背景是春秋居民喜欢吹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种乐器中,北方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