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牧师的职位对贵族来说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3。路德的神学理论和政治思想
(1)以信称义
路德的新教仍然是基督教的一种。虽然路德教同罗马教会统领的基督教
(后来被称为天主教,以示区别)有所不同,但路德教仍然承认神由上帝、
圣灵和基督三位一体所组成,仍然承认基督的神的性质和人的性质、人的堕
落和原罪说,仍然承认《圣经》的《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
新教和天主教的主要区别,在于拒绝罗马教会是基督教会的统领,拒绝
罗马教会有独一无二的解释《圣经》的权力。新教认为人和上帝之间有一种
直接的关系,掌管人的精神的是上帝本身。新教认为基督教的依据是《圣
经》,拒绝罗马教会传统的具有与《圣经》同样的权威。虽然改革家对神学
的意见和解释不甚一致,但都认为上帝之言是唯一的权威。基督教的原则是
统一的,原始基督教的原理对16世纪的基督徒也同样适用,只要是根据上
帝之言。新教认为,凡是《圣经》中没有提到的宗教仪式都应该废除,但《圣
经》提到的受洗和圣餐礼需要保存。
对于路德来说,圣·保罗是最好的神圣真理的解释者。保罗认为人是不
完美的和无法自助的。人的努力永远不能达到上帝要求的程度,人因此不能
靠自己来实现完善,并在完善基础上同上帝建立关系。灵魂的得救因此不是
靠宗教仪式、善功、朝圣、惩罚和忏悔,而要完完全全地依靠对救世主基督
… Page 42…
的信仰。神是完美的,是他把他的恩赐予了他的信仰者。因此,灵魂得救不
是人的工作,也不是教会的工作,而完全是上帝的工作。对上帝的信仰也是
上帝赐予的。路德在信仰问题上与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尤其是托马斯·阿
奎那的理性逻辑证明完全不同,他认为信仰就是信仰,不是学术性的研究和
证明,而是如孩童那样完全出自天性和内心。只有上帝给予的慈悲和对上帝
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信仰是一种上帝的恩惠,不需要代价,不是一种理性
的关系。人具有信仰本身不是一种善功,因为它只是上帝无偿恩赐的礼物。
坚信得救不是由人决定而是由神决定的,所以这是神的工作。人的自由度,
在于他接受还是不接受上帝的恩赐。路德还接受了圣奥古斯丁的前定论,认
为神圣的恩赐是上帝的计划,是前定的。这样,路德就有了一个十分不同于
当时所流行的基督教理论的思想基础。
路德的“以信称义”的教义,与中世纪罗马教会提倡的“行为称义”明
显不同。关于灵魂得救,教会根据传统提倡一种合作论,即人需要自己努力,
积累功德,然后上帝再帮助人。这种说法就是行为称义。路德则认为人不能
贡献出什么,一切依赖于上帝的拯救。根据这种理解,路德否定了善功在得
救中的作用,也否定了赎罪券的作用。路德认为,基督教的本质是爱,信仰
是衡量的标准,好的行为如祈祷、仪式等不能导致灵魂得救。
“以信称义”要求重新摆正人和神的位置。由于原罪的结果,人类变得
傲慢自私,把自己当作偶像进行崇拜,相信自己的功德可以为自己挣得灵魂
上的得救。这样,就背离了上帝而成为“撒旦”的信徒。路德认为,由于人
类的堕落,人类甚至不能明白上帝的意志,也不服从上帝的意志。因此灵魂
得救的问题,不是人的功德所致,因为人所自认为的功德在上帝的眼里也许
并不是功德。灵魂得救必须依靠上帝的无偿的恩赐。路德由此发现了基督教
的福音的一面,即上帝慈爱世人,拯救世人。灵魂得救不是依靠个人的功德,
而是完全地依靠上帝。人只有信仰上帝,接受上帝的恩赐,才能灵魂得救。
路德“以信称义”的神学基础是上帝之言。路德是一个卓越的《圣经》
研究者,他系统讲授过 《圣经》讲座。对《圣经》的研究和讲学,使他同流
行的神学相对立,因为在维滕贝格大学,神学的主要部分不是讲解《圣经》,
而是讲经院哲学和托马斯主义。路德的同事、神学院院长卡尔斯坦特是路德
的好朋友,他曾说他虽然是一个神学博士,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圣经》。路
德在维滕贝格大学同时还与亚里斯多德派进行斗争,他曾经根据《圣经》提
出了152条拉丁文的论纲,批判亚里斯多德,捍卫奥古斯丁的前定论和上帝
的慈爱论。他不无高兴地看到在维滕贝格大学,亚里斯多德的影响变得越来
越小。他在维滕贝格大学对同事们说,他发现了灵魂得救的新途径,不过在
赎罪券事件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路德提出教会是人们学习《圣经》的地方,教会不是具有神性的机构,
而是一种世俗的机构。在1517年,路德就已考虑了这个问题。1519年莱比
锡争论时,他提出教会是世俗机构的论点,把教会看作世俗机构,而灵魂得
… Page 43…
救靠的是信仰,不是靠罗马教皇和自称神圣的教会。1520年他发表《罗马的
教皇》一文,称教皇为基督教王国一切异端的根源,不能逃脱入地狱的惩罚。
路德认为人和上帝是直接沟通的,所以他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
观点。路德认为教士的布道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宗教仪式。他认为最高的
权威是 《圣经》本身。这些观点在1517年后得到广泛流行。世俗之人完全
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圣经》而同上帝沟通。既然教会是一种世俗机构,而且
为了防止这种机构的腐败,它就应当服从世俗权威的管辖。路德希望把教会
置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下。在“教会的巴比伦之囚”一文中,路德提出信仰的
重要性和废除以往的奇迹崇拜。路德认为僧俗之间,性别之间没有高低之
分,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在世俗社会中,则需要服从世俗权威的统治。
“以信称义”对于基督教神学是一种革命性的修正。路德的敏感和博
学,使他能够概括出中世纪教会的问题所在。路德神学的诞生,也是路德经
过长期对灵魂得救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他曾一次次地煎熬着自己的灵
魂,每一次都发现自己的无助,他开始怀疑罗马教会所教导的灵魂得救方式
的正确性。他开始对教会的整个体系产生了怀疑。
(2)路德的政治观
路德在宗教方面比较激进,但是在对待世俗权威的问题上却十分保守。
他要求人们服从世俗的权威,并把世俗统治者的权力说成是神授的,统治者
是“剑”的持有者。路德把精神世界同世俗世界分开,不承认在尘世能够建
成上帝之国。路德认为宗教的信仰是很个人化的事情,在世俗和社会的事务
上要服从世俗的统治者。路德认为上帝建立了两个政府:精神的和世俗的。
精神的政府只在真正的基督徒中实施,它的领袖是基督。这个世界充满着爱
和相互服务的精神,一切的基督徒都完全平等。基督徒享受着基督徒的自
由,世界上的法律、权威都不能高于真正的基督徒的天良之上。对于上帝的
爱,也不是强迫的,而是自愿的。这个精神的世界也是一个真正的教堂,不
同于尘世任何外部的教堂,而是完全精神性的、福音的世界。
另外一个政府是尘世的或世俗的政府。这个政府与统治教会的上帝世界
即自由平等的精神政府是完全不同的。世俗的世界有一个政府,政府也是由
上帝建立的,目的是进行控制,防止人们之间的相互撕裂。因为尘世充满着
罪恶,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来维持秩序。这种力量就是世俗统治者,他们掌管
着上帝神授的权力之“剑”。真正的基督徒是生活在精神王国之中的,因此
不需要世俗的政府,但为了他的邻居,他支持这个世俗政府,可以接受公职。
如果统治者的法律和命令违背了上帝的《圣经》中的原则——神法,基督徒
必须拒绝服从。但是基督徒的精神地位使他们只能拒绝不能反抗,因为“剑”
是神授给统治者的,基督徒不能用暴力去反对统治者。在尘世间,低位者需
要服从高位者。
除了两个政府理论,路德还在1523—1525年间提出“三种秩序”的理
论。路德强调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它们是政府、教会和家
… Page 44…
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又分为“不
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
所以它是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至于人间所存在的教会,那只是一种世
俗的组织,如同政府和家庭,所以它应该是一个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
归世俗政府管理。
路德认为,这三种秩序是上帝直接建立的,人们必须对此服从。他写道:
“神圣的秩序和真正的制度是由上帝建立的,一共有三种:神父的教堂,婚
姻建立起来的关系和世俗的权威。这三种制度或秩序是根据神的语言和命令
建立的。”①
路德要求每个人在世俗的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首先,你们必须成
为家庭的一分子,或父亲、或母亲、或子女、或奴仆、或婢女。第二,你们
须在城市或农村以一个公民、臣民或统治者的身份生活。第三,你们要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