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在城市或农村以一个公民、臣民或统治者的身份生活。第三,你们要成为
教会的一个成员,或牧师、或助理、或教堂司事,或其他什么的教会仆人,
假如你要了解上帝之言的话。”②
1523年他发表《世俗权威》一文,这时他不仅完全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
威性,还充分肯定了世俗权威的合法性,他用《圣经》来为贵族的政府的合
法性辩护。路德在1533年对自己的观点作了回顾,把对世俗权威的肯定看
成是自己的一个重要贡献。他说:“也许我没有教导过人们什么事,但有一
事的功劳却不容抹杀,这就是我的赞成世俗权威统治的论断。自使徒时代以
来,没有一个博士或作者,也没有一个神学家或律师,能象我一样,或比我
更加光荣和清楚地去按照神意,肯定、论述和安抚世俗权威了。”①
路德所说的神意,指的就是《圣经》中圣徒保罗在《罗马书》第13章
第1—7节中所说的一段话:“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应当顺服他,因为没有
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
命;抗拒必自取刑罚。”
路德引《圣经·罗马书》中的话,强调世界上的统治者是上帝授权建立
的,他们的任务是惩罚罪人,传播神的言语。路德反对把神法直接应用于人
世,因为宗教是精神性的。上帝是天堂的主宰,他不直接颁布人间的法律。
对世俗的统治者的反抗只局限于精神方面和宗教方面,但也仅限于消极的抵
抗 (不服从),而不能造反。路德视人间为魔鬼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只有混
乱,没有秩序。统治者们多行不义,也因为他们是混乱中的秩序,因此不可
以否定和推翻。
① 朱孝远:《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1—153
页。
② 参阅同上书,第141—153 页。
① 参阅朱孝远:《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1—153
页。
… Page 45…
路德一贯认为社会就是不平等的和分成等级的,只有靠世俗权威才能建
立起社会秩序。他指出:暴民是一种魔鬼。上帝象对待其它魔鬼一样对他们
进行惩罚。大众之所以成为反叛,就是上帝使他们的心中没有了对权威的恐
②
惧和顾虑 。于此可见,路德的“精神自由”和“两个世界”的理论是不支
持社会革命的。路德的宗教自由理论不是人民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宗教改
革同人民的宗教改革具有性质上的差别。
路德的另一个理由是“不让无辜者流血”。早在1522年,路德就已表
明他否定人民起义的态度,他的立场非常鲜明:“我一直是站在反对叛乱的
人方面,我不管他们的理由是多么不公正。我一直反对造反者,我不管他们
的理由是多么正义。因为,没有一种动乱会不伤及无辜,使他们流血。”①
“两个政府”理论成为路德支持诸侯、贵族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1510
年,路德就从经院哲学家奥坎姆那儿追溯到了奥古斯丁的传统,又从奥古斯
丁那儿追溯到了圣徒保罗的神学政治理论。奥古斯丁虽然提倡天堂和人间,
但只是为教会独立于王权作舆论准备,远没有把这种理论推向精神和肉体的
对立。路德把奥古斯丁的两元论体系化,发展成为精神与肉体、永恒和暂时、
天堂和人世、将来和现时、隐蔽和公开、不可见与可见、内部和外部、福音
和法律的体系,即“两个王国”论。他的叙述如下:一个是“暂时的世界,
它是由剑统治的可见的世界,另一个精神的世界,由仁慈和对罪行的宽恕进
行统治。”②
1522—1523年,路德从瓦特堡回到维滕贝格,对激进传教士控制了那里
的宗教改革运动强烈不满,他开始认真考虑社会秩序问题。他责问那里的宗
教改革者们,“秩序在哪儿?”1522年3月9日,他在一次宗教布道中说:
“这里的一切都杂乱无章,没有秩序。人们对邻居进行诽谤。这里的人首先
应当为此而祈祷,然后应当同政府进行磋商。这样人们才能确信他们的改革
①
是符合神意的。”路德的神学重复君权神授和必须对领主服从的看法,从
而与人民革命运动相对立。路德希望世俗秩序通过皇帝、诸侯、贵族的政府
和法律来实现。这种政府观使路德在1525年革命的关键时刻坚决站在贵族
一边,并且号召贵族起来镇压农民。
(3)路德与德国农民战争
路德的“服从世俗权威”的看法,使他在1525年爆发的德国农民战争
中与站在农民对立的立场上。对于德国农民战争的过程,路德是十分清楚
② 参阅同上书,第141—153 页。
① 参阅朱孝远:《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1—153
页。
② 参阅朱孝远:《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1—153
页。
① 《路德全集》(“Invocavitpredigten”,in WA 10/Ⅲ:9,ii,10—13)。
… Page 46…
的。路德无疑是收到了农民向他呈送的上士瓦本地区的《十二条款》的,他
的反应是《呼吁和平》一文。他还知道士瓦本同盟和康斯坦茨湖联盟4月17
日订立的《魏因加滕条款》,他认为这个条款很重要,是一种和平解决冲突
的典范。他把文件重印了几次,还加上前言,在5月初出版。他也清楚1525
年3月签定的梅明根条约。在这个文件中,农民向神法的专家们进行了呼吁。
这个文件几乎列出了所有宗教改革家的名字,头一个名字就是马丁·路德。
在《呼吁和平》一文中,路德抄录了这个姓名表格,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名字。
此外,路德是认识闵采尔的,更熟悉闵采尔的著作和观点。他知道在米尔豪
森和图林根发生的事件。1525年4月16日至5月6日,路德正好在图林根。
他准备去埃斯莱本建立一所新的拉丁语学校。他曾被农民包围,后来他脱身
了。
路德写了论德国农民战争的专论多篇,还不包括其他的提及农民战争的
著作,主要有:一、写于1525年4月底的《呼吁和平》,在这篇文章中他
要求贵族同情和考虑农民的要求,并要求农民克制,停止战斗。二、路德关
于《魏因加滕条约》的按语,正式印刷发表于4月22日。三、5月6日他写
的反对农民的宣言;《反对农民的抢劫和屠杀行径》。四、闵采尔被俘之后,
他的一些著作和信件落入贵族之手,路德从别人那儿得到抄本,阅后加上自
己的按语,编成文集出版,名为《一个恐怖的故事和上帝对托马斯·闵采尔
的审判》。五、在路德的《反对农民的抢劫和屠杀行径》一文出版后,其他
改革家都认为路德过于偏激,要求他修正自己的观点,然而路德坚决不改初
衷,在7月中旬,他写了《关于坚决反对农民一书的公开信》。在信中他详
细地叙述了他反对农民的观点。这是他关于农民战争的最后一篇论文。他的
反农民观点至死也没有改变。
《呼吁和平》一文比较温和,没有激烈地反对农民。他解释《呼吁和平》
一文的写作动机时说:“因为我是在这个世界上享有声誉的《圣经》的解释
者,特别是农民们指名要我作答,我就有勇气和信心来谈我的观点。我是在
友好的、基督教的精神鼓舞下写作的,我出于一种兄弟之爱。”不过,路德
坚决不赞成推翻诸侯、贵族的统治。路德认为农民的行为没有同他倡导的福
音相吻合,他借口说福音的本质是和平,而农民的行为是造反,因此农民的
造反行为不合神法和宗教原则。路德向农民呼吁和平,但却向贵族呼吁镇
压。他要贵族象打疯狗似的镇压任何一个胆敢反抗的农民。果然,在一个月
后,贵族就采取行动,使用暴力残酷屠杀了起义军。
路德与农民起义者的分歧,主要是“当统治者成为暴君的时候,人民有
没有权力反对他们?”路德认为对世俗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即使统治者多
行不义也要对他们服从。例如,一本无名氏撰写的《致全体德国农民书》的
作者却认为,把“服从”一词的含义扩展得无边无际,就是把它变成了一种
虚伪玩偶,更把人民变成了傻瓜。宣传服从本身是一个戴着面具的稻草人,
有人却在狂欢舞会上把它挥个不停。这些人确实引用了《圣经》和法律书,
… Page 47…
不过上帝从来没有赋予他们足够的仁爱,使他们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一个政
府。
路德把“抵制暴君”的权力局限在“精神”方面。他指出,当政府在精
神的问题上违背了上帝时,人有反抗的权力。但是,这种反抗须是被动的和
个人化的,不能是集体的、积极的造反。路德的理由是,神法认为人们“必
须服从父母”,即便他们是要“否认上帝,抛弃上帝之言。”
在特殊情景下,路德也承认应对统治者的不义行为,“为了神的缘故”
进行抵制。如当皇帝和教皇准备侵犯萨克森的时候,路德说根据神法萨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