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包括主教委任神父或教堂其他神职人员,赐与他们神力和权威,去履行他 

们的神圣的职务。婚礼是男女自己在基督教婚礼下结合的圣礼,经此圣礼 

后,婚姻就非人力可以解除。这样,宗教仪式就渗透到人的生活的每个重要 

时刻,紧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活动,使人的一切都要服从教会。不参加圣 

仪的人被认为是反对基督教的人们,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容易受到非难,这 

样,教会的势力就膨胀起来。 

     与教会崇拜相联系的是对善功的强调。善功就是做好事,它却使基督徒 

精神化的生活变得世俗化。人们很容易认为只要做好事,就能灵魂得救。然 

而,什么是好事?标准又掌握在罗马教廷那里。教皇宣布十字军征战是一种 

善功,向教会缴纳什一税也是一种善功。这样,对善功的解释,就紧紧地同 

罗马教会的世俗利益联系了起来。罗马教会发明了功和过的标准,利用这些 

功过格来确定谁能够进入天堂,谁不能进入天堂。人类的过失就是人的堕 

落,被解释为是魔鬼的作用。所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考验,如果教会认为 

是功大于过,说明人相信的是上帝,这样就可以免遭地狱之灾,进入天国福 

地。可见,这种善功说,是突出教会的权威,成为其控制基督徒来满足基督 

教会利益的一种手段。 

     为了使人们相信教会的神性,教会提出了许多禁欲主义的主张。例如: 

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僧侣们需要有特定的训练,有拉丁语基础及讲解《圣经》 

和举行圣仪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显得僧侣同世俗之人有很大的区别。这些 

做法使得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分为圣俗两界,后者的精神和行为实际上是受前 

者控制的。 

     中世纪后期,罗马教会竭尽全力来建立大一统的基督教王国,罗马教廷 


… Page 10…

企图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各个国家的主权之上。在中世纪封建割据状态时, 

各国的主权问题比较模糊,国家的地域原则和民族心理尚未健全,所以教会 

有可能发展它的世界教会王国的计划。在近代前期,这种做法就受到世俗统 

治者的反抗。另一个基本的趋势是教廷的世俗化,教廷要求每个僧侣过禁欲 

生活来提高教会的威望,但教廷本身却十分世俗,不仅拥有了大量的财产, 

还建立了法庭、军队和税收。在意大利的罗马还建立了教皇国。这样,上层 

和下层僧侣之间,宗教理论和教会实践之间,僧侣和俗人之间,就产生尖锐 

的矛盾。在近代前期,这种矛盾变得无法调和,一方面,人民普遍不满教会 

的世俗化,另一方面,王权强大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导致了王权和教权之争。 

这样,无论是在信仰问题上还是在政治结构问题上,教会都陷入了危机。罗 

马教会再也无法和平地保住它的权威。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终于把这一切 

挑明了,使得各种矛盾公开显现。所有这些,构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大背景。 



                 3。宗教改革时代的背景:资本主义兴起 



     15、16世纪,世界宗教进入改革时代不是出于偶然,这同封建主义的衰 

落、资本主义兴起有着直接联系。从14世纪起,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开始 

称自己的时代为“黄金时代”。学术和科学蓬勃发展,令人们对近代文明的 

晨曦充满赞美之情。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农民战争、海外探 

险和殖民运动,似乎要向人们证明:新兴变革力量正在中世纪的母体中不安 

地骚动,尽管中世纪的旧秩序,权力结构、财产结构、法律规范、道德体系 

和宗教制度仍然存在,但已缺乏强有力的利爪和凶猛力量,可以用来消除政 

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各方面的危机。封建主义表现出各种衰败的症状。封 

君封臣关系只停留在名义上,对封建主的忠诚已经消失。基督教会依然存 

在,但教会本身的纯洁性和教会在灵魂得救中的神圣作用已被普遍怀疑。贵 

族的封号仍然受到尊敬,但其权力、职业、谱系、特权、财产已不再具备严 

格的等级规定性。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制度蓬勃兴起,在经济上,货币商品 

关系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开始产生。在政治上,近代民 

族国家不断出现。简言之,这个时期,欧洲大部分的地区已经处在新旧社会 

交替的门槛上。能否跨越这个门槛,进入前所未有的近代文明,关键要看能 

否有一种替补的力量,用来修补或取代已经衰败了的封建秩序。 

     这个时期明显的社会特征,是新的社会结构在蓬勃兴起,但各种旧的利 

益集团都无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要把社会引向较有发展前途的近代文明, 

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时比较流行的词汇如“复兴”、“改革”、“公正”、 

 “神法”、“基督教之爱”等,包含着惊叹社会衰败,企图寻找振兴社会新 

元素的心态。这种复兴计划,本质是撇开旧的腐败体制,在其之外发展新的 

社会机制。大约从14世纪起,这项工作变得极为重要和富有创新精神,使 

得制度方面出现多种结构。在政治制度方面,重要的有帝国制、君主制、等 


… Page 11…

级议会制、城市共和国、诸侯公国模式,诸侯领地等。宗教领域有多种神学 

理论和教会组织。在经济方面,农业、商业、工业和海外事业齐头并举,经 

营方面包括了从再版农奴制到资本主义经营一系列相当不同的模式。在人 

口、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出现了社会分化。这些发展,现在看来是极富魅 

力的,因为在这种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秩序和事物内 

在的合理性。在追溯欧洲近代化的过程时,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我们开始 

面对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社会。问题在于:如何从这些众多的结构中,寻 

找出欧洲文明发展的动因? 

     15、16世纪,是西欧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封建领主、附庸政治制度的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天主教会的危机和改革, 

农村社会秩序的调整,这一切都表明一个转折时代的到来。这个转折时代的 

特征,必然是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机会和希望,另一方面又带来忧虑和不稳 

定。这个过渡时期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在寻找一种出路,各个阶层都在为自己 

将来的利益奋战。政治方面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封建制度衰退、中央化的君 

主政府兴起和社区化运动高涨。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中央化、官僚化的政 

府的发展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它制造出国家和臣民的关系,用以取代封 

臣制、贵族割据、社区自治和“罗马教会世界王国”。这样的发展需要国家 

从私家政治向关心公共利益的公共政府转化,虽然这种转化对君主来说是一 

个痛苦的过程。二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即15、16世纪的社区主义运动,通 

过城市和乡村的自我保护和联合,发展出新的“普通人”的合作机制,用以 

抵制国家和贵族的侵占。这一种自下而上地推进政治改革的企图不容忽视, 

因为它虽然不是政治近代化的起点,却是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基础。 

     正在衰败着的封建秩序,决无力量把人们从焦急、混乱中拯救出来。15、 

16世纪,贵族和君主的斗争削弱了政治上的统一,彻底铰断了建立在封君封 

臣关系上的传统封建契约关系。贵族从13世纪起就曾制订各种法规,限制 

君权的扩张。他们现在认真对抗君主势力,不再像以往那样忠诚地为封君效 

忠。骑士的失落感最大,他们公开起来叛乱,成为一种社会动荡的因素。国 

王必须依靠雇佣军才能维持,他们个人的威望、封君关系已经不足以保证自 

己的政治权威。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围绕着争夺政权和财产展开激烈角逐, 

时有诸侯领地被侵夺,时有公爵被赶跑,时有贵族流浪国外。 

     经济上同样发生巨大变革。商业化的浪潮向四处卷去,所到之处,贵族 

被迫改变经营方式,僧侣也开始进行商业投机,农民的生活开始围绕着价格 

而上下波动。城乡关系不是缓和而是激化了,穷人大批出现。商品化的浪潮 

刺激欧洲人进行海外探险,企图依靠对海外民族的掠夺来积累工商业发展亟 

需的资本。欧洲各地的贸易市场和世界贸易市场蓬勃兴起,刺激着商品化的 

农业和手工业崛起。农村经济和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涉及到许多人的 

生活、盼望和命运。这时,我们还看到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如城市出现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经济方面的调整无疑给西欧社会注入活力,使欧洲经济找到 


… Page 12…

一条出路。人的生活也发生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统治者对人民加剧剥削, 

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之间又出现新的不平衡性。 

     贫富分化在加强,富人们联成一个富人贵族阶级,而城市平民、农民也 

联合了起来,组成普通人的阵营。政治的动荡和经济的冲击,对以往的社会 

结构进行了大改组。僧侣、贵族、农民这三种基本的封建等级失去了自己的 

等级规定性,等级关系向阶级关系过渡。富人、有权者组成了权威阶级,农 

民和城市平民组成了“普通人”的阵营。在普通人之下还有一个为数巨大的 

穷人阶层,穷人向四面八方涌来涌去,出现流民潮。穷人阶层为城市提供了 

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劳动力价格低下,富人变得更富,穷人无立锥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