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打南汉缺少帅臣,要把淄州刺史李处耘将军召回京师。李将军对皇上有些怨气,你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乖乖地回朝应命?”赵普直截了当地问。

  苗训皱了皱眉,咧着嘴说道:

  “有件事正想找先生说呢。小人这几天观测星象,北方大为不利,南方倒是将星明耀。”

  赵普没把苗训的话当真,顺口说道:

  “那你把南方和北方颠倒过来,不就把李将军说动心了吗?”

  “先生有所不知,天象乃是神明所示,岂能颠来倒去?臣观测太微一垣,其象甚凶呢。帝座左、右的上将、次将之星十分昏暗,又有流星在其间闪落,乱亡之象啊。”

  “什么?”赵普虽然半信半疑,也被苗训一句“乱亡之象”吓了一跳。“你是说北方有将军要谋反?”

  “那倒未必。”苗训认认真真地摆弄着手指头。“小人是说北方将军们大概会有乱亡之象,可没有说朝廷和先生啊。如果小人估计得不错,这李处耘是召不回来的。不但李处耘召不回来,其他将帅也是一样。”

  “召不回来又怎样?”

  “那就不好说了,反正李处耘离不开北方,也到不了南方。”

  赵普不再说话,他在琢磨苗训的话会不会应验。如果真如苗训所说,那北方的将领是要相继谢世呢?还是要相继起兵?他脑子里闪过一张张面孔: 符彦卿在大名府,袁彦在曹州,韩令坤在瀛州,昝居润在相州……难道这些人都会死?不可能!难道这些人都会反,也不可能。不过苗训这话也不能一点不信,符彦卿、袁彦、韩令坤,还有那个李处耘,眼下对皇上都留着一手呢。这还不算,西北的耀州刺史伊审征对皇上也十分不满,他本以为自己在蜀国时官居极品,来到宋朝,即使不做副相,至少也该当个尚书,可赵匡胤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知州。再如庆州的姚内斌,虽然口不多言,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万一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叛朝廷,那将会乾坤震荡,非常可怕!他突然觉得后背直冒冷汗,赶快定住了神,对苗训说:

  “别废那么多话,叫你去你就去,李处耘回不回来,用不着你操心。”

  话没说完,属吏来报晋王府属僚柴禹锡求见,赵普点头命他进来。

  “禀丞相,”柴禹锡给赵普施了礼。“晋王让下官请丞相屈尊到府,有事要议。”

  “好好,本相立即就去。”赵普说罢,又问苗训,“明日启程,如何?”

  苗训傻呆呆地瞅着柴禹锡,突然说道:

  “让这位柴大人去吧,小人实在为难。”

  “你……”赵普刚想发火,猛想起柴禹锡过去一直在李处耘帐下,与李处耘十分投契,于是对苗训说:“也好,那你们两个人去,路上也好作个伴。”

  “到哪儿去?”柴禹锡问。

  赵普把皇上要召李处耘回朝的事给柴禹锡讲了几句,又说:

  “正好本相要到晋王府,顺便跟晋王说说,想晋王不会不同意。”

  柴禹锡也正想去看望李处耘,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与苗训约好明日一早上路。

 
 
 
  赵普匆匆赶到晋王府,赵光义正在厅里等他。

  “不知晋王唤赵某何事?”

  “有几件事想和丞相商量。”赵光义命赵普坐下,慢条斯理地说道。“先说第一件吧。吴越王钱俶又命其世子钱惟浚来贺长春节,先派人私下给本王送了银子。本王想借此机会把钱惟浚扣留在汴京,逼迫钱俶投降,岂不又收一方陪邻?本王也想让皇兄看看我的本事,不用一兵一卒而屈人之国,岂不比大兵征讨要便宜得多?”

  “恕赵某直言。”赵普沉思片刻后答道。“晋王,此事万万不可行!钱氏数十年来尊奉中国,甘为陪臣,我们找不到任何讨伐他的理由。如今乘他贺长春节而扣留人质,赵某以为错在中国。取之不以义,则不能服天下。就是皇上听了,也不会答应晋王这样做的。”

  “皇上现在正忙着陪伴花蕊夫人,他当然不急于恢阔疆土!”赵光义话里带着很强的情绪。“本王看他要的不是蜀国,而是蜀国的嫔妃罢了!”

  关于花蕊夫人的事,赵普早已分析过,孟昶死时看到的最后一眼,至今清清楚楚地印在他的脑子里,那分明是中毒而死。连自己这个外行都能看出来的事,为什么所有医官都不说破?原因很简单,这个下毒的人不是常人,一旦说破,脑袋可能会立刻搬家。从当时的情况看,孟昶已不威胁任何人,这个下毒的人不可能是赵匡胤,也不可能是其他官员,惟一可能的只有赵光义,而赵光义下毒的惟一目的,也就是为了得到花蕊夫人,这逻辑恐怕不会有错。赵匡胤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他为什么不去追究孟昶的死因呢?或许他明知有人毒死了孟昶又难以明言,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管怎样,孟昶的死合了他的心意,因为他也想得到花蕊夫人!如今一个皇帝,一个皇弟,竟为一个花蕊夫人起了恩怨,这对大宋王朝总不是件好事,可他赵普夹在中间,又无法明言调和,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碰到的最无奈的一件事了。

  “晋王,依赵某看,不妨让钱氏在唐国东边攻城略地,以消耗唐国精力。这样时间一久,唐国必然疲惫不堪。一旦时机成熟,攻下唐国,吴越还不是囊中之物?倘若大宋扣留钱氏使者,就算是我们得到吴越数州之地,也会引起唐国的警觉和反感,迫使他们扩军备战,岂不更增添了我们的麻烦?”

  “也好,此事就依你所说吧。”

  “晋王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赵普笑了笑问道。其实他很明白,赵光义这第一件事本来就没认真,只是个开场白罢了。

  “第二件事……”赵光义迟疑了一下,说道。“皇帝现在的样子你也看见了,耽恋女色,荒忽国事,冷淡大臣。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大宋朝就要毁了!”

  赵普对自己曾经拆柴荣的“榮”字所得的结论深信不疑,他认为这是天命所定。正因为如此,他才一直对眼前这位晋王大人惟谨惟慎。但眼下他还得在赵氏兄弟之间斡旋,因为他觉得晋王这把火现在就烧未免为时过早,现在就烧,肯定会出乱子,赵家王朝出了乱子,他这个宰相也就彻底完了。

  “晋王何必说这样的话?陛下不过是出于皇嗣的考虑,多纳几个妃子而已。臣以为大宋鸿运当空,绵延万世是无可怀疑的。”

  “本王是怕群雄并起呀!”赵光义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丞相没见李处耘将军吗?与皇兄那么好的关系,如今闹成什么样子了?”

  赵普见赵光义的话越说越明,心里真有些发慌了。他想起方才苗训说的“败亡之象”,竟与赵光义所言十分符契,莫非晋王真的已经开始联络众将?他不敢往下想了!他闭上眼睛,眼前立刻闪现出血影刀光的残杀场面,吓得他连忙又把眼睛睁开。他觉得此事干系重大,必须给赵匡胤知会,哪怕是暗示一下也好。他刚想告辞,赵光义又咄咄逼人地问他道:

  “赵丞相,万一有老帅们上演逼宫戏,你怎么办?”

  “这怎么可能?”赵普心里越明白,说起话来就越冷静。“就算真有此等事,赵某也只能挺身而出;捍卫大宋基业!”他猜想赵光义的意思是让自己说捍卫晋王,站在他晋王一边。但赵普认为现在说这话还太早了点。就算你晋王敢起兵,能与赵匡胤相抗衡吗?你晋王能笼住多少将帅?

  从晋王府里出来,天已经傍黑了。赵普下意识地刚想进宫,立即改变了念头,径直朝自己府第走去,他是怕赵光义派人暗中盯住他。其实赵光义断定他不但现在不敢向赵匡胤胡说一句,就是今后,他也不敢信口妄言,所以赵晋这次实在是多虑了。

  不过赵普猜想得不错,赵光义的确是为花蕊夫人的事一怒冲冠。他想起了前几年符彦卿在自己府中怨恨赵匡胤的那些话,骤然发现这个老岳父实在是个可以借用的得力人物,恰好现在大军或在蜀中,或在湖南。如果符帅打起“清君侧”、“谏君王”的大旗,会合数位与赵匡胤离心离德的将领,突然振臂一呼,江山岂不就落在自己这个贤明晋王的手中了吗?前些日子他专程到大名府去找符彦卿试探此事,符彦卿未置可否,只说让他晋王拿定主意,说到打他的旗号,他也没有明确反对,只是反复强调自己已经年迈体衰,诸事无力再过操劳。赵光义心里明白,这分明是默许了他自去筹划。在赵光义看来,符帅德高望重一呼百应不在话下,就是自己这个晋王,这些年来笼络人心,威望日重,也是人人心中有数的。近些天他已暗中在做这件事,他就不信赵匡胤能一夜之间得了天下,自己偏偏没这个本事!

  一连两三个常朝,赵普所奏都是关于国家制度建设的事,比如荆南、湖南地区置转运使司,运转良好,奏请赵匡胤在淮南、陕西、河北等地再试行之;又如两湖及内地个别州郡设置通判,收效亦大,归州通判就查出州刺史擅自截留金帛粮米以瞒上供之数,直达朝廷,朝廷遂罢免了他的刺史之职,除籍为民。至于和赵光义、花蕊夫人有关的话,他一句也没说,他正在考虑一套万全的方案,尤其是不能惊动赵光义。

 
 
 
  再说苗训和柴禹锡奉命来到淄州州衙,递上名刺,不大工夫,出来一个主簿官,满脸愁容地把他们让进偏厅,告诉二人说:

  “李刺史病得很厉害,已有一个多月没坐衙了。二位既带了圣命,只能到刺史家中去宣旨了。”

  柴禹锡吃了一惊,苗训却深信自己观测天象的灵验,两人一声不吭地随着主簿来到李处耘榻前。只见李处耘面色黑黄,人也瘦了很多,两只眼窝深深地塌陷下去,样子有些吓人。柴禹锡扑地跪下,急急叫道:

  “将军,为什么不在京师继续医治,非要回到这个鬼地方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