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碰上这么个活宝贝,岂不是天假人便?樊若水刚说完,他便盛情说道:

 
 
 
  “不知樊处士可否随本官走一趟汴京?”

  樊若水一听这话,连忙答道: “小人原想这几日就去汴京,正在担心投靠无门。今天遇到李大人,也是小人有些造化。李大人何时动身,小人为你牵马!”

  “当真?”李穆问道。“那你夫人呢?”

  “夫人有个屁用!”樊若水干干脆脆地回答。“自古以来想干大事的人,谁老牵着个老婆,那还能干成什么?”

  “好厉害的樊处士!”李穆又说了句不知是赞赏还是挖苦的话。“本官明日即行,你且去安排安排。”

  “也好,小人再把整个的渡江谋划斟酌一番,明日随李大人北行!”

  李穆回到汴京,将此行的经过向赵匡胤奏报,并把在采石矶碰见樊若水的事也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李煜不肯投降,这是赵匡胤意料之中的事,朱元的态度也不甚意外。引起他兴趣的倒是这个樊若水。他问李穆:

  “此人现在何处?”

  “就在京师客舍。”

  “宣!”

  樊若水听说皇帝要召见自己,喜不自胜,连忙换上一身新装,随李穆进了便殿。赵匡胤已把晋王、沈伦、卢多逊、曹彬、潘美及翰林学士李昉等人也召来共同参议。樊若水跪叩之后,赵匡胤问道:

  “听说你对宋朝大军过江很有办法?”

  “是!”

  虽然是第一次入宫觐见皇上,樊若水却并不怯场,他从怀里掏出一卷黄纸呈给赵匡胤,然后便开始了长篇议论。原来此人颇有心计,他不但将采石矶与对岸的地形观察得一清二楚,还用绳索在江面上往返丈量数十次,得到了两岸宽度最精确的数值,而且将这段江面下的水位也都标注明晰。他认为宋军若想攻取江南,只有在此处过江,否则就算有巨舰和将军炮,也无法突破江南水路防线而登上彼岸。

  长江防线易守难攻,这是无须辩驳的事实。关于这一点,赵匡胤、曹彬等都再三考虑过,一直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可如今樊若水要在此处用竹筏搭建浮桥,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表示怀疑。

  “长江水流湍急,竹筏何以能止在水中?”赵匡胤问。

  樊若水一脸自信,侃侃而言:

  “竹乃空心之物。每个竹筏的两边用巨竹,打通其心,贯以铁索,筏筏相连,便成一体。”

  “竹筏可以贯成一体,可是放在江中,岂不都漂走了?”卢多逊也不相信此法可行。

  “竹筏无法止于水中,舰船却可以止于水中。”樊若水不畏讥嘲,依旧声调铿锵地说下去。“将竹筏在水缓之处预先联为一体,用舰船把它们勾连起来,再像扇面一样将竹筏一端朝对岸推去,待其与此岸形成一线时,所有舰船抛锚不动,则水中竹筏也就不会再被冲走。为稳便计,竹筏大体定位之后,其上再加一层竹筏,像垒墙的砖石一样,实处压缝,缝处逢实,这样的浮梁更为坚牢,将卒行走其上,如履坦途。陛下及各位大人如若不信,可于汴京河池中先行试验,所有竹筏,只要依小人所定的尺寸制作,小人以性命担保其万无一失!”

  “你试过了?”曹彬问。

  “小人已在家乡溪河中试过无数次,每次所试皆稳妥异常。”

  曹彬对这个方案动了兴趣,又问道:

  “采石矶自古为兵家要地,彼处必有唐兵驻守,岂容我等肆意架设?”

  “小人自然不会忽略这样的大事。”樊若水接着说道。“采石矶附近驻有唐兵约两万人,若想直接在此处筑架浮梁,要比登天还难!小人一直在采石矶附近察看地势,见采石矶以西一二十里有个江水弯环之处,而此处江面甚宽,恰是唐兵忽略之处。此地名叫石牌口,有数十户人家,还有道路通往北方,可以屯军。宋军可以在这里将竹筏先穿连成列,而后数舰齐发,展成扇面横截于江中。此时的竹筏总长不过半江之多,大船由此齐头推进,至采石江面,恰好可与两岸相接,这就将大江两头连在一起了。方才曹元帅讲,彼处必有唐兵驻守,岂能容宋军肆意架设?小人以为架设之事已移至石牌口,不必再赘言重复。惟唐兵驻守一事,则须认真对付,这也正是小人要说的另一方略: 宋军从采石矶过江,唐兵会有所防备。为了给唐兵形成错觉,宋军必须分成两路,一路先从枞阳过江到对岸池州,这就会把其西的江州驻军和其东的采石驻军都吸引过去,两股唐兵合围去包抄池州宋军,则荆南巨舰又可乘机畅行于江上,采石的浮梁也减轻了阻击。而采石距金陵咫尺之地,良马一跃,即抵石头城,江州、采石之敌再想回师,也已落于宋军主力之后,此乃调虎离山之计。为了防止采石矶唐兵仍留一部守险,宋军除横截江面的大舰之外,再列另一船队在沿岸排开,如铁瓮一般将采石矶一线全部堵死,使唐兵无法接近江岸,也就无法袭击浮梁,待宋军一踏上对岸,则唐兵只能望风披靡,再无还手之力了。小人所担心的不在这里,更有一着,慎须防备。”

  就在樊若水停顿之时,曹彬问道:

  “你怕金陵水师逆流进击,对不对?”

  樊若水抬了抬眼,看着正襟危坐的赵匡胤。赵匡胤点头说道:

 
 
 
  “此事朕已有良策,想必你樊若水也早有见解吧?曹将军,你说说。”

  曹彬应声回答道: “臣度陛下是想在浮梁架设之前,预先将战舰数百列于采石之东,拦截唐舰,使其无法靠近浮梁。”

  樊若水接着说: “有陛下之神武,曹元帅之妙算,何愁江南不可立取?”

  赵匡胤感觉樊若水很精于谋划,他的设想又十分奇特大胆,倒有意用他。

  “听李学士说,你在江南屡试不第,你真有才学吗?”

  “小人不敢说能倒诵五经,然圣人大义,却是从来关注。”樊若水回答得不卑不亢,甚至还带些对迂腐文人的嘲讽。

  “口说无凭。你若真是个人才,朕一定会给你用武之地。倘若虚张声势,朕也要治你欺君之罪。”

  “愿听陛下所试!”樊若水不但不怯,还有心借机一展才思。

  “好啊。”赵匡胤朝李昉说:“此事交给李承旨办,务要试得精详。果能中式,朕绝不会食言!”

  “谢陛下!”

  樊若水退下后,赵匡胤看看众臣,说道:

  “朕听李穆奏报之后便定下大计,樊若水又给朕添了把柴火,看来是江南必复,长江必渡了。朕命曹彬将樊若水所拟之法详细验证,果然可行,便用此法渡江。”

  曹彬应道:

  “方才樊若水所言,臣以为甚有道理。不过此策乃是兵家大手笔,需战舰数百艘,方能济事。”

  “那有何难!”赵匡胤成竹在胸。“荆南李汉琼本是员虎将,却静卧了数年。朕所以从来不命他出战,就是让他不断地打造战船。那地方竹林又多,竹筏也可先行造好,装在舰上,顺流运至采石矶。用船的事,朕已经谋划好几年了!”

  “陛下圣明!”群臣纷纷赞颂。

  赵匡胤显得神采飞扬,看来借了樊若水这股东风,他认为拿下江南已是胜券在握了。

  “说到战舰,朕还想给你们讲个笑话,是李符回朝后讲给朕听的。”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潘美是跟随赵匡胤最久的人,知道赵匡胤早年讲话饶有风趣,只不过后来做了皇帝,不轻易与臣下多聊了。现在他又兴奋了,潘美觉得有一种久违了的轻松,笑着对赵匡胤说:

  “陛下这个笑话,不知又要褒贬谁了!”

  “哈哈哈哈,你们且慢慢听。”赵匡胤先自大笑了一阵。“这件事只有李符知道,因为他在邓州任京西南面转运使,和张永德同城为官。”他轻咳一声,接过阎承翰递上的茶,呷了一口。“今天朕要表的就是邓州张永德。众位都知道此人将姚内斌将军的千金姚桦哥带到邓州,且这桩婚事还是朕做的媒,你们算算,此事已经有几年了?”

  潘美想了一下: “快四年了。”

  “对!这位张将军把未婚妻子带回邓州后,严守礼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为了保证让桦哥小姐守孝三年,张永德为桦哥单独安排了一间住处,像供菩萨一样把她供了起来,这一供可不是三个月五个月啊。你们想想,那桦哥也是血肉之躯,女儿心性,名义上嫁了夫君,却要长年累月独处一室,心里自是不痛快。不过人家张永德谨守孝道,也没话可说。好不容易挨过小祥,桦哥小姐脱了身孝只剩心孝了,连姚老夫人也劝张永德与桦哥完了婚事,这位张将军硬是不肯。桦哥生气了: 你当初像贼一样盯着我,恨不得一把抓过来塞进怀里。如今我归了你,你倒如此待我!要不是她母亲哄劝,桦哥非要回北国去,不和张永德做夫妻了。有一回张永德碰上个难缠的官司,邓州富民高进被张永德审得破了家,怀恨在心,扬言要告张永德谋反,张永德一怒之下把高进捆起来抽了几十鞭子。他心里憋闷,便和僚属喝酒,喝得醉醺醺回到家,躺在床榻上哇哇地吐,惊动了桦哥。这桦哥小姐又给他擦脸又给他换衣,怕他夜里再难受,伏在他榻上歇息伺候,这一歇也就睡过去了。第二天张永德一醒,看见桦哥与自己同床而眠,像被虫子蜇了一样推了桦哥一把,桦哥小姐没有防备,被他推到了地上。醒过来揉了揉眼,天大委屈地骂了一句: ‘你真不是个男人!’她本想等张永德道个歉也就罢了。没想到张永德理直气壮,倒说桦哥失了礼教,你们听听!盼到三年孝满,张永德这才如释重负地来到桦哥房中,想和他做交颈鸳鸯,把个桦哥气得不知说什么好,一心只想收拾收拾这个榆木疙瘩。于是哄他说: ‘你去拿根绳子,把咱们俩捆成一砣儿,那才更显亲热。’张永德傻乎乎取来一根绳子交给桦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