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德宏基(第一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说话间,婢女进门禀道: “老爷,太夫人和夫人回府了。”

  赵匡胤连忙起身出迎,赵普跟在后面,把老夫人接进正厅。寒暄数句后,赵匡胤的夫人贺氏转回自己房中。赵普朝杜老夫人深施一礼,说道:

  “晚辈赵普拜见老夫人。”

  “这位是何人?”

  赵匡胤把赵普此来前前后后对母亲讲过。杜老夫人端详良久,几番让赵普落座,说道:

  “我看赵先生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一脸的斯文气。先生既愿与我儿交友,还望能时时对他有所教诲。”

  “老夫人言重,晚辈实在当不起。赵将军乃当朝名将,晚辈欲随马拾蹬,尚且不及……”

  “哪里话。”杜老夫人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赵普的脸。她以前也曾见过儿子不少的朋友,却很少见到读书人,不知为什么,她感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书生或许会给儿子帮上大忙。“我家匡胤终日里疆场厮杀,若得先生这样的人与他谈论些仁义礼教,才能帮他成为真正的人才。”

  这位老夫人绝不像赵匡胤所说的“笃信佛法”,她方才上香,是因为儿子新升了殿前都虞候心里高兴,她是求佛祖保佑赵氏一族百事平安,免遭祸患。

  杜老夫人又将目光转向赵匡胤,问道:

  “赵先生现在何处高就?”

  没等赵匡胤说话,赵普抢先答道:

  “晚辈现在还是一介草民,惭愧惭愧!”

  “如此,总该在你府中为赵先生安排一职呀。”

  “赵先生龙虎气象,匡胤择日须向皇帝举荐呢。”赵匡胤说道。

  “那是后话,总该先让赵先生安顿下来吧?”

  “请老夫人放心。”赵匡胤给母亲浅鞠一躬。“只要赵先生不嫌屈就,就先在本衙里当个掌书记。”他又转身对赵普说:“皇上初登大位,政务繁多,赵先生还需要耐心等待,只要有方便的机会,本将一定尽力保举。”

  赵普被安排住在信陵坊以东的顺巷,此巷一出来,便是大相国寺。说起这汴京城中的相国寺,真可以称得上是全城第一胜地,而且颇有些来历。此地相传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游赏之地,信陵坊这个名称就由此而来,且历久不改,可见后人对信陵君的爱戴。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土广泛传播,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是个笃信佛法的人,他命人在此处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建国寺,当时香火之盛,甲于中原。到了唐睿宗时,西域有个叫慧云的大和尚自称在此地望见了佛殿楼宇,睿宗认为这是个祥瑞之兆,于是下诏命慧云募集钱财,又从朝廷府库中拨了不少银子,将建国寺大大扩建,还铸造了一座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铁像。因为睿宗即位之前曾封为相王,故而寺成之后,将它改名为“相国寺”,并为它题写了寺门的大匾。就是梁、唐、晋、汉更迭之时,相国寺一带也十分热闹,可以说是汴京城的中心。赵匡胤为何要把赵普安排在这里呢?一来是想让他闲暇时逛逛信陵坊,游游汴水,因为信陵坊就在汴水之滨;二来是此地离朝廷皇城也不算远,往西不远,就是御街,倘若宫中有人传唤,也好就近找到他。

  他和苗训住在一起,可苗训几乎不在客舍待着,一天到晚在相国寺门前为人卜卦,没几天,这一带都知道汴京城里来了个半神仙,言人休咎,无所不中,更兼他为人看相只收十文钱,所以慕名找他的人有时竟寻到客舍里来。

  这些天赵匡胤又奉命到潞州监军,据说李筠与他闹翻了脸,还大骂他后生狂徒。越是如此,他越要驻在潞州静观其变。这一待就是几个月未归。赵普虽觉无奈,也只能随遇而安,他正在反复考虑自己的下一步棋。初到京城,他就给皇上下了一剂猛药,当他得知柴荣完全按照他的谋划一次杀了二十多名将官后,他感到自己的大事有望成功,而且为期不会太远。然而来京这么久,没有任何一个人来找过他。柴荣给郭威送葬也早完了,为什么还不派人来宣自己进宫呢?既然如此,急也没用,索性再下些功夫,把草拟的奏折仔仔细细推敲一下。他深知像自己这样一个无名小吏要想在皇帝心中留下点儿印象,甚至让他事事都想起你,进而事事都离不开你,单靠一招一势是绝对不行的。他在奏折中详细谈了三件事: 第一还是用人,当今天下虽然四分五裂,武夫不能不用,但只能用之,不能由之,“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古人早就说得明明白白。治国的关键,还是要用读书人哪!要用读书人,但不是用那些只会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废物,真正的读书人既要有文韬,又要有武略,“略”就是智谋,要会谋划,会运筹,将天下风云运于自己手掌之中,这才叫会读书,这才叫把书读懂了,读透了。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看柴荣能不能慧眼识珠了。他所谓的“武略”很明确地体现在自己所说的第二件事上,那就是认清天下大势。他隐隐听别人说过,先皇帝临终嘱咐柴荣要先平北狄,再收南土。他认为这种方略大错特错: 北狄凶猛强悍,若是以硬碰硬,势必两败俱伤;而南方诸国占据着九州之半,可这些小国偏安几十年,君臣苟且,士无斗志,是一堆软骨头,想嚼就可以一块一块把他们嚼碎。更需考虑的是,这些国家大都沃野千里,粮谷丰饶,若是先将他们征服,就有了充足的粮食,那时再集中兵力对付北狄契丹和小小北汉,就进可攻,退可守了。打下来则扩展疆宇,成万世之大业,即使打不下来,那北国荒僻之地,容他一时又有何不可?至于第三件事,就是整肃吏治。吏清则民心齐,吏贪则民心散。大周连年来内外用兵,无暇顾及官吏的贪廉,这些贪官乘机向百姓敲骨吸髓,国家何日可得安宁?

  他捻着颌下不多的几根胡须,十分得意。他要给柴荣好好地上几堂课,让柴荣知道,能帮他一统江山、威震万国的英奇之才就在他的眼前。胸中既已有了成算,赵普这才走出来逛一逛街市,因为有一个月,他一直大门未出,二门未迈。

  他信步来到大相国寺前,此处游人很多,熙熙攘攘。相国寺门前立着唐朝大书法家李邕写的《大相国寺碑》,这块碑虽在唐末便被誉为相国寺十绝之一,可汴京人却大多对它熟视 
 
 
无睹。赵普是首次看到。“云廓八景,雨散四花。人间天上,物外异乡”,他细细地把碑文一直读完,又从寺门外向里望去,此寺的确有佛宇的威严和肃穆。再看寺外,卖饴糖瓜果的,卖假古董假玉器的,卖花草盆景的,吞刀吐火玩幻术的,耍刀弄枪混世糊口的,说春秋的,说三国的,讲梵经故事的,无所不有,乱哄哄这里一堆那里一伙,这使赵普感到,似乎大半个汴京城的人都聚到这里来了。他漫无目的地从一丛丛人群旁走过,忽然在一处站住,但见几十号人正围着苗训,听他给人卜卦。问卜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身边簇拥着七八个壮汉,从这排场上看,此人来头不小。他身边站着的是位十七八的年轻女子,从话语里听得出,这女子是胖子的少夫人。

  胖子身边一个满脸横肉、身穿皂服的黑汉神气活现地对苗训说:

  “嗨,你若是给我家老爷和夫人算准了,老爷赏你两匹细布;要是敢胡说八道,哼,别怪我们哥儿几个拳头太硬!”

  这苗训也不是等闲之辈,早年游洛阳、下长安时,见过的官儿多了。他一脸不屑地说道:

  “叫你家老爷亲自和我说话!”

  “你!”黑汉受了这句噎,想发作又不敢。胖子用手把他拨到一边,说道:

  “山人,看看老夫日后的运气如何?”

  苗训眯着眼睛,将胖子的脸端详了一番,半晌,才缓缓问道:

  “大人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胖子的眼也眯成一条缝,笑道:

  “真话怎样,假话又怎样?都说出来让老夫听听!”

  “不然。大人若想听假话,我当着众人恭维一番,落得一团和气,也不会少付我钱。若是想听真话,那就请借一步,咱们单独说。”

  胖子心中似有所动,一手搀起小夫人,对苗训说:

  “那就单独说说吧!”

  苗训与胖子走到一旁静处,说道: “大人日下洪福齐天,富贵已极,可惜命门上有一道杀纹,怕是会有血光之灾。慎之慎之!”

  胖子听罢,不以为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

  “怎么个解法?”

  “大人命里福在南方,只要一生中不断南行,便可免灾。”

  胖子又指指身边的少妇问道: “你看看她怎么样?”

  “少夫人面相与大人甚为相合,只要一生往南,便可无虞。干脆说吧,我已经断定大人一家的命相,连同子女孙辈,福命都在南方。”

  你道这胖子是谁?他便是当今皇帝的亲戚,大将军张永德的父亲张颖。听罢苗训的话,他倒觉得颇有些说准了,因为他起家在太原,这些年一直在往南走,如今这汴京城已在太原以南千里之遥了。他不气不恼,又回到人丛中,对那个黑汉说道:

  “张某说话绝不食言,今天没带细布,赏他纹银十两!”

  赵普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听到人群中发出了一片惊嘘之声。

  赵匡胤应命赴潞州时,柴荣本欲让他带潘美同去,可潘美回到京城后不久,箭伤复发,一卧床就是两三个月。这期间寻了几位良医精心调治,总算日渐痊愈。他是个躺不住的人,听说皇上又要派张永德率兵攻打太原,于是急忙求见柴荣。

  再说北汉主刘旻逃回并州后,连惊带吓,不久便一命呜呼。新即位的刘钧扬言一定要报此大仇。这刘钧是刘旻的独生儿子,今春高平之战,他奉命留守太原,及至大军溃败,刘旻后悔没有让刘钧率禁卒出师,因为他知道刘钧做事果决,英勇无畏。刘钧做了皇帝之后,命刘汉忠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