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丈笔急峡珊沟哪背际肥裎び诼硪兀ǹぶ紊蒲簦裆轿魉废兀J急峡珊勾笪宦哟瞬辉偃氤K弥屐镜鄢鲅驳南⒑螅吐柿旒甘蚱锉ハ餮灿蔚亩游椤P铱魉宄黾薜酵回实囊宄晒髋墒拐咔老缺ǜ媪苏庖幌ⅲ屐镜鄄鸥峡斓窖忝趴ざ惚埽胪跹钹侣柿旌缶卦卺葡兀ń裆轿髟奖贬蒲粽颍┚仍J急峡珊孤蚀缶坊鳎忝趴さ乃氖蛔浅毓ハ萘巳抛鲇嘌忝拧⑨葡亓匠恰U庋回饰Чパ忝牛巧舷麓τ诨怕抑小S捎谌鄙俜烙ぞ撸寰缓貌鸹傩矶嗝穹坷戳偈贝蘸稀5蓖回嗜斯コ鞘保忌涞搅怂屐镜勖媲埃屐镜劬淌Т耄桓鼍⒌乇ё判《友铌搅骼幔劬Χ伎拗琢恕P问剖治<薄W笪来蠼钗氖鼋ㄒ樗屐镜鄞盖衿锉晃В硗獾拇蟪级挤炊哉庋觥K侨八屐镜奂崾匮忝牛⑾铝畹骷鞯卦K屐镜弁馑堑慕ㄒ椋⑶鬃匝彩泳越棵撬担骸按蠹遗ι钡校绻馨捕ü遥苍谡饫锏娜硕几俜⒉疲欢ú蝗闷渌僭蔽栉呐ㄉ纺忝堑墓汀!彼窒铝钏担骸胺彩爻怯泄Φ娜耍薰俚慕谟枇饭伲透砍褚话俣危挥泄俚陌醇侗鹪僭黾由透瘛!彼共欢吓墒拐呷ノ课式浚⒈Vひ院蟛辉俣愿呃鲇帽K寰科笤觯渌郎瞬抑兀苑苡碌挚埂
  雁门虽然暂时守住了,但与外面的联系却被切断,信使根本出不去。隋炀帝十分着急,不知如何办才好。后来不知是谁急中生智,从史万岁的竹筒传书中得到启示,总之,隋炀帝突然就有了主意:命人把调兵命令密封好,捆绑在木头上,然后投入汾水河中,让其顺流而下。隋朝地方守军看到命令后,赶忙在全国募集新兵,火速增援雁门。刚刚成年的李世民就是这次募集的新兵之一。他应募从军,隶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突厥久攻不下,又侦知隋朝的援军已到达忻口(今山西忻县北),而义成公主此时又派人谎报说:“北方边境有紧急军情,赶快回来!”始毕可汗只好撤围而去,隋炀帝这才捡回一条命,安全回到洛阳。
  风筝通信
  有诏河东马燧、河阳李芃与昭义军救伾。三节度次狗、明二山间,未进。伾急,以纸为风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燧营噪迎之,得书言:“三日不解,临洺士且为悦食。”
  ——《新唐书·田悦传》
  与木鹅、竹筒等临时应急通信工具相比,风筝用于通信不仅时间要早得多,而且应用范围也要广泛。著名英国学者、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世界传播的一项重大科学发明。
  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木匠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也曾造过“木鸢”。这大概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纸糊而成,才有了“纸鸢”。后来,人们又在纸鸢上拴上一个竹笛,再放入高空,经风一吹,竹笛就会发出筝(古代弦乐器)一样的声音。“风筝”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最初的风筝并不是供人娱乐的工具,而是一种军需品,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风筝用于军事,历史上记载颇多。战国时代的古书上,早就有“公输班为木鸢以窥守城”的话。但这位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究竟是怎样用风筝来侦察敌情的,由于古书记载简单,今日已无法稽考。但是,汉王刘邦利用风筝瓦解楚军斗志,史书上却记载颇详。秦末楚汉大战时,汉王刘邦将楚霸王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的军队粮草断绝,人困马乏,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为了瓦解楚军士气,入夜后,汉王命人在城四周的高空放飞起了风筝。风筝上安放了竹笛,夜风一吹,笛声凄凉,汉军士兵又和着笛声唱起了楚歌。被围困的楚军以为楚国已被汉军攻占了,再也无心恋战,纷纷向汉军投降。最终项羽虽然带着数百人冲出了重围,但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终于自刎于乌江之畔。另据《诚斋杂记》记载,汉朝初年,韩王信与陈稀勾结进行叛乱,“信谋从中起,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坠(隧道)入宫中也”。
  军事上利用风筝通信的例子,史书上也多有记载。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叛变,把梁武帝萧衍围困在南京的台城。梁朝大将羊侃建议在风筝上暗藏告急文书,然后放出城外,搬运救兵。太子萧纲听从了这个意见,扎了一个很大的风筝,在风筝背面绑上告急文书,用几千丈长的绳子放出,写明谁若获得此文引来援军,赏银一百两。侯景突然见到风筝从城中飞起,认为是妖道施展的一种害人的巫术,便急令士兵射箭。只听弓弦响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萧纲连放了好几只风筝,都被侯景射下,梁朝终未得救。
  与之相反的是《新唐书·田悦传》中记载的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建中二年(781年),唐朝的魏博节度使田悦发动叛乱,带兵包围了临洺城(今河北永年),过了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城中守将张伾固守城中,士兵死的死、伤的伤。粮食快要吃尽了,府库已空。有一天,张伾把心爱的女儿打扮一新,让她出来拜见各位将士。张伾对大家说:“诸君守城打得都很艰苦,我家中没有其他东西,愿意卖掉此女,作为将士一天的费用。”见此情景,大家都哭了,说:“愿尽死力守卫城池,不敢图大人的赏赐。”当时唐德宗已下诏让河东节度使马燧、河阳节度使李芃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等前来救援临洺城。马燧与李抱真的部队汇合后,东下壶关,打败了田悦的一支军队,接着逼近临洺县境。马燧见田悦的军队封锁严密,未敢轻进,就在城外山间驻扎下来,以便让部队稍作休整。而援军已经到了城外,却不能尽快解围,张伾心里非常着急。为了让援军知道守城部队的艰难,尽快开展救援,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让人把告急信绑在风筝上,向援军驻扎的方向放飞。田悦看到风筝,明白了守军的意图,命令箭术好的士兵把风筝射下来。无奈风筝飞得太高,箭术再好也鞭长莫及。于是,风筝越飞越远,终于飞到了援军的上空。马燧的部队见到风筝飞来,兴奋得不得了,士兵们大呼小叫地伸开双臂,争先恐后地追逐着风筝。风筝落地后,兵士赶忙把告急信送到马燧手中。上面写着:“援军再不解围,三天后叛军就要攻占临洺城,到时全城的士兵都会成为叛军口中的粮食。”马燧当即命令部队全力进攻,很快打退了叛军,杀了田悦的大将杨朝光,俘虏了另一位大将卢子昌,彻底解了临洺之围。田悦本人则带着残部连夜向洹水(河北大名县西南)方向逃去。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充分运用各种自然力量,发明和创造了多种形式的通信方式,木鹅、竹筒、风筝等,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尽管科学在迅猛地向前发展,但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通信,仍然不时出现,并且还在发挥着它们一定的作用。比如目前被人广为使用的“漂流瓶”,就是从以上通信方式中得到启发转换而来的。
  鸽子送信
  其纪律极严,魏公尝按视端军,端执挝以军礼见,阒无一人。公异之,谓欲点视,端以所部五军籍进。公命点其一部,于廷间开笼纵一鸽以往,而所点之军随至,张为愕然。既而欲尽观,于是悉纵五鸽,则五军顷刻而集,戈甲焕灿,旗帜精明。
  ——《齐东野语》卷十五
  鸽子为何能送信呢?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它能感受磁力与纬度,并能用这种感受来辨别方向,从而在经历长途飞行后能认路回家。
  目前虽然尚不完全清楚古人是从何时开始驯养家鸽传递书信的,但到了唐宋时代,用信鸽传递书信便已很普遍了。如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辟有“传书鸽”章节,其中说:“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非常有才干有远见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使用鸽子传书,而且还为他的信鸽取了“飞奴”这样一个爱称。《宋朝事实类苑》卷六一记载:“今人驯养家鸽通信,皆非虚言也,携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蜀人以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及贾人舶船浮海,亦以鸽通信。”其后元、明、清几朝,信鸽也一直是人们通信生活中的信使。
  在我国历史上,信鸽用于军事通信,史书上多有记载。如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有一次去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到了军营,空荡荡见不到一个士兵,便感到非常奇怪,就对曲端说要看看他的部队。曲端立即将所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呈上,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闻命,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的全部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另外的四只鸽子,其余四军也火速赶到。部队军容严整、精神抖擞、旌旗招展、兵器锋利,深得张浚夸奖。很显然,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军鸽,它们分别携带着调兵文书,随时听候放飞的命令。
  利用信鸽通风报信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北宋和西夏间的好水川战役。
  据《宋史·夏国上》记载,庆历元年(1041年),元昊又一次向宋发动进攻。二月,元昊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自天都山出发,深入宋境准备同韩琦统领的泾原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