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作法是难以使人接受的。虽然世间的显现均以业力与分别心执著所感,全无可靠,但是这些被称作“世俗”的东西也应分一个真假。假世俗的东西硬套在真世俗的头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对此月称论师已在《入中论》中详细论述,敬请参阅。
  成办巨大事业时,竭力依靠善妙友,
  犹如火烧茂林时,务必依靠大风助。
  成办一件宏伟巨大的事业时,当竭尽全力依靠善妙的好友。犹如烈火焚烧茂密的森林之时,也一定要依靠大风的帮助。
  俗语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办重大的事情,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若势单力孤,也难以遂愿。所以应当依靠善妙的朋友,通过他们的帮助,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可见良友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社会上办大工厂、承包大工程、做大生意、乃至治国安邦,依靠善妙好友是必不可少的。如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在蜀称帝,随后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辉煌局面,他的好友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对于要想从轮回中得到解脱的人,就更应选择、依靠善知识和善友。比如在一个修行道场,若上师是一位贤德的导师,渡人有方,座下的弟子们也严持戒律精进于闻思修行,则任何一个修行人都能渐灭罪行,增上善业功德,最终圆满菩提大业。身为上师也需要善友的帮助,属下必定要有些精明能干的法师,为其分管教务、财务、后勤等,这样他弘法利生的事业才会兴盛。
  比如大火要想把茂密的森林烧光,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大可能,倘若有大风的帮助,则火借风势,风助火力,要不了多久,先前茂密的森林就会变为一片焦土。若没有大风的帮助,火焰燃得极慢,在将干枯的林木烧尽后,火也自然会熄灭。同样,独自一人承办大事,期间会遇重重违缘,而且事情不一定成功。若竭力依靠朋友,各尽其能,疏通办事的关键环节,大事何愁不能成功。
  仁慈者说温和语,他人欢喜易成事。
  谁能耗财令人喜,舍弃身寿亦难足。
  仁义慈悲的人若常说温和悦耳之语,则听众会感到欢喜,而且也容易成办自己所欲之事情。有谁能以耗费资财的方式令人生欢喜心呢?那样就算舍弃自身寿命也难使人感到满足。
  作者在此提出办事的窍诀“金钱并非万能”,如果自己具足善巧方便,不花钱也容易成事。一个心地善良,仁义慈悲的人,谈吐不凡,软言细语,总给人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印象。这种人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大受欢迎,无论他要承办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成功。人类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有思想,而且是有着高度文明的精神。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明礼貌的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免不发生冲突,在矛盾产生之时,若人互不堪忍,恶言粗语相争,势必小题大作,大打出手,乃至伤及性命。然以温和悦耳的语言,讲道理,悔过致歉互相勾通,则天大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学佛的人要掌握这种技巧其实并不困难,佛教的慈悲教义及学佛者本有的善心已为佛门弟子打好了做个仁慈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自己再努力一点,常时忆念佛陀的教义、众生的恩德,勤修慈、悲、喜、舍、自他交换,目标就达到了。修行的道路曲折而坎坷,道友之间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但大多数都是因误会引起的,只要大家心平气和,礼貌待人,问题一挑明,矛盾就自然化解。依靠温和之语,有矛盾的能得以化解,没矛盾的能使对方增上欢喜心。如是常说温和之语,听闻者皆大欢喜,我等何乐而不为呢?人人欢喜,则违缘皆能变顺缘,办事何愁不能成功?
  相反,拜金主义者深信“钱能通神,财能役鬼”,以为“有了钱,万事圆”,只要有金钱开道,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这种逻辑在某些场合适用,但不能说在一切场合都有用。世间上的种种矛盾,有的已经延续了几百上千年,如果金钱万能,早就可使之化为乌有了,哪能拖到现在。比如两方打官司,若自己不以道理事实依据服人,即便使用金钱买来了胜诉,对方心中仍然不服,矛盾反而会因此加深扩大。所以,谁能做到仅用钱财的方式令一切人欢喜呢?抱持这种观念的人即使耗尽资财,尽其寿命也难以令一切人满意。
  不因穷困极忧伤,不因富有喜而慢,
  业力所牵遥远故,种种苦乐随后现。
  不要因为穷困而极度忧伤,也不要因为富有沾沾自喜而生傲慢之心。人生之路随业力所牵显得非常遥远,所以种种苦乐随后还是会出现的。
  人生的旅途没有坦荡如砥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充满其中,福报现前的时候富足快乐;福尽恶当生,痛苦与穷困就会成双成对地到来。俗语说:“乐极生悲,苦尽甘来。”话语极其朴素,道理却令人警觉。一些心性懦弱的人经不起违缘的磨炼,遭受一点贫穷和困苦就哭天喊地,忧伤欲绝,这即是愚笨的行为。圣者无著说:“贫穷恒被他人欺,又遭重病及魔障,众生诸苦己代受,无怯弱是佛子行。”这即是将违缘转为道用的窍诀,如是行持,再长的黑夜也有黎明的时候,所以穷困不应忧伤。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自己才高八斗、财富五车、修持严谨、名声远扬,此时也不能因喜而生慢。物极则反,顶盛则衰,官位太高,财产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于危险状态。古人言:“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佛子行》中云:“众人恭敬遍荣誉,财物量如多闻天,然知世妙无实义,无有骄慢佛子行。”这即是教导我们将盛势安乐转为道用的窍诀,看看其他比自己聪慧、富贵的凡夫或圣者就能知道自己的傲慢是多么无知了。
  修行人无论遇到逆境还是春风得意之时,都要使自己保持平衡的心态。轮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可能一生平安幸福到底,也不可能永远充满荆棘,没有一点安乐。世间上的安乐且不说与出世大乐相比,甚至比不上天境的有漏安乐。《入菩萨行论》中说:“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当知世上的一切安乐痛苦都如梦境一般,没有一点真实可言,暂时的苦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关键看自己怎样以理智来转化。遇到困难,伤心哭泣有何用?又有谁会来替你擦眼泪?自己发财升官,感受种种快乐,高兴得手舞足蹈,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无非也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之气,况且富乐又能维持多久呢?随业力所转的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种种苦乐总会交替显现,若不明白此理,每次都要跟随苦乐或忧或喜,那就太累了。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即如佛陀所说:“利益的欲望太炽热就会掉入火坑,贪爱的欲望太炽热就会沉入苦海,一个清净的念头可以使烈火变成水池,一个警觉的念头可以脱离苦难,到达幸福的彼岸。”念头略有不同,境界完全不一样,学人怎么可以不慎重呢?只有通达佛法中“如梦如幻”的究竟真理,才能使我们常时安享于平静安宁的真实快乐之中。

  格言宝藏论第八品终


  第九品 观察佛法
  按作者的观点,本论前八品以宣讲世间法为主,此最后一品主讲出世间法;但为了便于我等修行人学习与领会,故而以佛法贯穿全文,尽量将每一颂格言所阐明的道理加以升华,使其与佛法对应,以求圆融一味。这一品摄略地宣说了布施、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佛法基础知识,若欲详细深入地学习,则可参阅《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典。
  众生怙主在世时,若人礼拜外道师,
  则如具八支河岸,又复欲掘盐水井。
  能引导众生脱离苦海的怙主住世之时,如果有人去礼拜外道邪师,那就好比是在具足八种功德的恒河岸边再去挖掘一口咸涩的盐水井。
  众生的怙主即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推而广之可理解为一切具足法相的善知识,他们有能力渡化众生令其脱轮回苦,得涅槃乐。如今佛陀已出世说法,佛法也兴盛于世,已得暇满人身者自当珍惜佳缘,精勤地依修佛法。如云:“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但偏偏有一些烦恼深重的人,也许是业力的感召,不依止导师佛陀,放着光明的解脱道不走,而去追随如外道六本师等恶知识硬往恶趣钻,这样的人堪称愚笨的可怜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住世之时,有一位名叫富藏的施主,对佛法有一定的信心,后来交往一个名叫劣贪的外道而受迷惑随修邪教。一次施主欲设斋供养世尊及其眷属,外道嫉妒满盈,便从中作梗,恶言诋毁佛陀,百般宣扬自己的功德,施主信以为真动摇了供佛的发心。外道趁热打铁,诡秘地对他说:“你可假借迎请佛陀之便观察他的功德和智慧,你且……”富藏一听连声叫好,于是按外道的计谋行事。他在家中挖了一个大坑,内装无烟火炭,其上覆盖一层薄土,再设法座,并在准备好的精美食物中掺和了剧毒。他们想以此方法检验佛是否有神通:若有,佛预先会了知;若无,佛陀不但要受火坑灼伤之苦,还要受食毒之苦。而施主的妻子却对佛陀有很大的信心,为了不使秘密泄露,富藏便将她紧锁在一间房子里。一切准备就绪,富藏即往灵鹫山请来了佛及眷属。是日,施主家门庭若市,人声鼎沸,具信者怀着虔诚恭敬之心一起前来睹佛尊颜,祈赐加持;外道诸众稍知底细者也都赶来看热闹,企图伺机羞辱佛陀。其间盲人、聋人、精神发狂者也被人流拥来挤去,好不热闹。随着世尊的莅临,奇迹出现了,盲人见色,聋者闻声,疯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