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70年代,犯罪活动的中心在空中。1967~1972年,美国共发生了147起劫机案件,但只有一件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70年代的美国,犯罪活动的中心集中在空中:1967~1972年,美国共发生了147起劫机案件。为此,美国安全部门不断改进防护反恐措施,决心要挫败任何犯罪图谋。然而,就在他们的严密防控之下,一位颇具绅士风度的青年却只身挑战了强大的美国联邦安全系统,成
就了一件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大案。说它传奇,不但是因为他个人挑战了世界最具权威的保安部门,还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惟一悬而未绝的疑案,让联邦调查局大大地丢了面子。
1971年11月24日,一位自称“丹·库普”的人,登上了西北航空公司的客机,准备在犯罪史册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他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将一张打印好的便条递给空姐。空姐起先以为他想要些饮料,并不在意,随手把纸条塞进了制服口袋里。可库普随后打开了自己的皮包,并轻声说道,“你最好重视一些。”而皮包里的东西显然就是一枚炸弹。
空姐重新掏出那张便条,上面写道:“小姐,我带了一枚炸弹,坐在我身旁好吗?”历史上排名第十的传奇案件就此拉开了序幕。
为了飞机和乘客的安全,空姐遵从了他的意思,而库普早就写好了一系列的纸条,并不时递给空姐一张,以表明自己的要求。库普要求为他准备20万美金和两个降落伞,作为交换他将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
20万在现在看来并不多,但在1971年,这笔钱就相当于80万美金。从劫机索要金额的数目来讲,在当时也足够大的了。但机组人员还是很快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飞机降落在西雅图前,与总部取得了联系。
联邦调查局接到航空公司的报告后,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准备了赎金,并把所有的钞票都复印了下来,这样他们就掌握了这20万赎金里每张钱的编号。一旦犯罪分子花这些钱,联邦调查局就能立刻抓到他们。但接下来的情形,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赎金和降落伞被送上飞机后,库普放走了所有的乘客和大部分的乘务人员,只扣留了驾驶舱里的3名机组人员和1名空姐。当机组的另外2名空姐下飞机时,库普还给了她们2000元小费,她俩虽都拒绝了,但人们还是佩服他的从容和镇静。
对库普的行为,联邦特工大为困惑不解。就在他们狐疑之时,库普带着扣留下来的机组人员再次起飞了。他把机组人员牢固而又安全地锁在驾驶舱内后,就进行了他早就计划好的下一步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
波音727的机舱后面,有一部可以放下的舷梯,在飞机到达里诺前的某个时刻,库普自己设法将它放了下来。随后他从3000多米的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飘入了脚下广袤的原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这次空降的结果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他失踪了。
联邦调查局用尽所有的方法追查他的踪迹,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这让调查此事的联邦特工大为挠头。“他是个聪明的家伙”,这就是他们调查的最后结论。虽然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仍没有放弃哪怕一丝希望,特别是2001年一名逃亡30年的劫机犯的被捕,更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但是库普的案件却仍没有什么起色。
关于库普是何许人也,那些赎金怎么样了等等,在美国有许多离奇的传说。特别是被联邦调查局登记在册的20万的赎金中,没有一张进入过流通领域,更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但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库普本人的下落。有人说他隐居在南美的某个城市,也有人猜测他带着钱,生活在某个美丽的热带岛屿上。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一种观点,即他已在那次跳伞中丧生,葬身在某个人迹罕至的旷野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所有的波音727飞机都装了一种叫做“库普开关”的装置,用来防止在飞行时打开舱门。
从库普惊人的一跳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或者他的尸体,或者他的降落伞始终无影无踪。警方最后也只是在华盛顿的哥伦比亚河附近,发现了那笔赎金中的5880美元。这使人再次相信,库普还活着,就生活在我们世界的某个角落,回味着他年轻时候的传奇经历。
这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件悬而未决的劫机案。
丹·库普案是一件人人都想知道结果的著名案件。或许除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外,我觉得还是不知道结果比较有趣。
——J。D。里德,《自由降落》一书作者
第一章 十大传奇案件伸向花旗银行的网络黑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许用不了多久,键盘就将替代枪支,成为银行抢劫犯们的最佳选择。
早在飞机发明之前,粗野的西部劫匪们,就已经策马冲进了城里的银行。
在更为文明的20世纪90年代,金融电子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潮流,其发展趋势超
出人们的想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攻金融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犯罪越来越多,银行损失也越来越大,其发展之快也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黑客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可以在世界各地实施犯罪。有了这样的条件,1994年,网上银行抢劫犯伏拉德米尔·列维走进了圣彼德堡地铁站,准备乘车回家,开始进行他在传奇案件中排名第九的犯罪活动。
1994年,计算机专家伏拉德米尔·列维在圣彼得堡只通过一台286计算机就从美国花旗银行窃走了数百万美元的巨款。他就呆在俄罗斯,甚至没有离开他的桌子。列维把自己的终端机接在了花旗银行的计算机上,并成功地进入了银行顾客的账户。他把别人的资金转移到他设立的账户里,就我们目前所知,这是首起利用互联网窃取巨款的重要案例。
列维虽然可以利用个人电脑,在网上成功转账,但他要提取现金,就必须有人走进银行去取款。结果警方守在取款机边,在取款人提款时将他们抓获,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了列维。
列维只在狱中呆了三年。对一个首次利用高科技犯罪的罪犯来说,这并不是最重的量刑。
这起案件让人们大开眼界。人们首次意识到,这种盗窃方式潜在的威胁。当罪犯登上互联网后,地理位置就无关紧要了。
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完全的解决,利用互联网犯罪的案例逐年增多。网络窃贼的作案方法、作案工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包括:释放计算机病毒使计算机系统瘫痪;通过可以发现网站软件程序薄弱之处的“扫描器”、窃取密码的“嗅探器”破译关键密码、窃取核心技术或信息;通过破译密码修改计算机系统内的账户数据,制造混乱以达到窃取资金的目的等等。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他甚至说,银行业是必需的,而银行是不必要的。现在看来,网上银行的安全隐患仍未消除,盖茨的预言未免过于乐观。
用来处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系统,已经相当安全了。但不同的是,现在金库是在每个罪犯的卧室里。
——查理·库夫曼,《网络安全》一书的合著者
第一章 十大传奇案件豪华酒店的一次噩梦
排名第八的超级抢劫案也发生在纽约。但罪犯并没有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而是直接开车冲进了第五大道。
20世纪70年代,纽约接连出现多起十分猖狂的珠宝盗窃案,珠宝大盗山姆·尼洛和波比·考姆夫特成为纽约警察局和当地政客的心腹大患。对犯罪分子来说,随着银行防护系统的日益完备,抢劫银行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低回报的赌注,而盗窃保管箱里的珠宝,只要精
心准备,风险却要相对小得多。
1972年1月2日,考姆夫特和尼洛这对精悍的搭档开始了他们抢劫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行动。他们的目标是:皮埃尔酒店。
他们将皮埃尔酒店作为首选目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该酒店为顾客提供“永久保管箱”的服务。考姆夫特和尼洛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熟悉酒店的各项事宜,所以对它的安排了如指掌。在长期观察中,他们发现了实施计划的关键:装扮成有钱人。
2日凌晨,考姆夫特和尼洛衣冠楚楚地开着一辆高级豪华轿车,停在了酒店的正门处。门童朝这两个阔佬躬身,欢迎他们光临。而进了酒店之后,这两个家伙亮出手枪,就成了最不受欢迎的客人。
他们挥舞手枪,给所有工作人员上了手铐。由于事先做了周密的调查,他们很清楚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人员,以及当班的人数。皮埃尔酒店的保安负责人约翰普·凯尼说:“我做了20年的保安,这些人给我的印象就是他们很厉害。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带了14副手铐,而当时正好是14个人当班。”
当时在场的还有3位客人。这是个意外,但考姆夫特和尼洛并不慌乱,他们随机应变,把客人都捆了起来,并封上了他们的嘴。
控制酒店之后,强盗们将保管箱洗劫一空。他们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抢走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现金和珠宝,然后钻进豪华轿车,逃得无影无踪。
这起案件的失窃款项达1000万美元,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酒店失窃案。
警方曾在底特律追回了价值75万美元的珠宝,但其他首饰就杳无音讯了。后来,警方意外地发现了考姆夫特的记账单,从而顺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