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行脚或定居一处,都要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山上或洞穴中是找不到平静的;你可以到佛陀开悟的地方,但,却无法更接近真理。
刚开始,怀疑是很自然的──为何我们要课诵?为何我们睡得这么少?为何我们要闭著眼睛坐禅?当我们开始修行时,诸如此类的问题会生起。我们必须彻见一切苦的起因──这才是真正的“法”──四圣谛,而非任何特殊的禅修法门。我们必须审察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事。如果我们审察的话,我们会洞见一切都是无常、空的,於是就会生起少许的智慧。但是,我们仍然会发现疑惑和厌倦还会再回来,因为,我们仍未如实地了知真理,仍未清楚地明了。这并不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而只是我们跟自己的心灵状态、心对抗的一部份。
寻找佛陀
阿姜 查对於西方弟子的来来去去特别地宽容。依照传统的规矩,一位新出家的森林僧,在他开始苦行云游以前,必须跟他的第一位师父过至少五次的夏安居。阿姜 查强调,规律是他修行的主要的部份──严谨地、小心地守好出家人的戒,然後学习去遵循寺院的作息和团体的规矩。然而,西方的弟子们就如受宠的小孩,在传统上,被容许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四处参访其他的老师。通常,当某人离开时也不会有什 惊扰或惦念。在“法”的生活中,是当下的、圆满的、完整的。阿姜 查说,对他而言:“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去。”
有一位美国弟子,只在巴蓬寺里修行了一年半,就请求并允许去云游并跟其他泰国、缅甸的禅师参学。一、两年後,他带回了许多云游的见闻、数月的格外精进修行和一些特殊的经验。消完假之後,他受到如以往的对待。阿姜 查结束他早上的法义探讨及与僧侣、在家众的事情处理完後,终於转身询问他,在森林道场之外是否有找到任何新的、更好的“法”。没有,虽然他学习到许多新事物,但,事实上,在巴蓬寺里也一样学得到。“法”,一直都在当下这里,等著你来看、等著你来修习。“是啊!”阿姜 查笑著说:“我在你离开前,就可以这样告诉你,但当时你是不会明了的。”
後来,这位西方僧侣到阿姜 查西方弟子中的大弟子──阿姜 苏美多的茅蓬,告诉他所有的见闻及奇遇,和他的新领悟与对修行的深厚内观。苏美多静静地听著,同时准备著用森林里的某种植物的根所做的下午茶。当他把故事及内观都叙述完之後,苏美多笑著说:“啊,很好,不过,还有须要放下的。”如此而已。
然而,还是有很多西方弟子们继续来来去去,但,他们都亲身体验了这一课。有时候,阿姜 查会祝福他们的行脚──但是,通常他都会调侃他们。
有一位英国僧侣,为了寻求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师父而犹豫不定,来来去去、出家还俗好几次。“这个出家人,”阿姜 查终於责备道:“他的僧袋里有狗屎,因而认为每个地方都很臭。”
另一位英国僧侣,曾经出入於寺院,到欧洲、工作、订婚、又出家好几次。有一天,他正坐在阿姜 查的茅蓬外,阿姜 查便向大众说:“这个出家人所要找的,是一只有胡须的乌龟,你认为他要走多远才能找得到呢?”
另一位西方僧侣因为受到挫折的缘故,便去请求阿姜 查允许他离开。因为修行和遵循寺院生活很困难,所以这位出家人开始挑剔周遭的环境。“其他的僧侣话太多了。我们为何要课诵呢?我要有更多的时间独自禅坐。年长的僧侣也没有好好地教导新进比丘,还有你,”他谴责阿姜 查:“就连你看起来都不像开悟了。你总是在课诵,有时很严格,有时又似乎漠不关心。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开悟?”
阿姜 查对这点哈哈大笑,使得这位僧侣又气又好笑。“在你看来,我并没有开悟,那是件好事,”他说:“因为,如果我符合你的开悟形象,符合你对觉悟者应有的举止观念,那么,你就会依然执著於向外的寻找佛陀之中。他不在外面,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
依靠自己
对成长在没有家俱文化的村民而言,盘腿坐在寺院的硬石板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对一个新来的西方沙弥而言,即迟钝又僵硬,用这种方式来开始一天的禅坐与课诵,是个困难的方式。因此,这位沙弥发现,只要早点去打坐,他使可以坐在大殿前面的石柱旁,只要大家一阖上眼睛修行,他就能够轻轻地靠在石柱上,以西方较舒适的方式来打坐。
这样地修行了一个星期後,阿姜 查摇铃结束坐禅,然後开始晚间的开示。“今晚,”他直盯著这位新沙弥开始说道:“我们要谈谈为何修习佛法说要依靠自己、支持自己,而不是去依靠外在的东西。”大殿里的其他僧侣都在偷偷地笑。这位西方人,有点不好意思,坐得比平常还要直,静静地听完开示。从此以後,他的决心坚固地建立了起来,而且学会了如何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地板上,都能挺直而坐。
简明的教导
附近的一位村民捐赠阿姜 查一大片原始森林地来开辟寺院。一位富有的在家护法居士听到这个消息之後,便在森林中的一个小山上布施造一座雄伟的讲堂和寺院。其他的护法居士也集会一起讨论,这座在几个省内最大的法堂设计蓝图於是诞生了。僧侣的茅蓬建在山区四周的洞窟中,而路则是费尽心血从树林中开穿过去。建筑工程从法堂开始──水泥地基、高柱、钢制佛像的基座。工程进行中,新的设计构想陆续加进。负责人与建筑师之间的繁复研讨,例如:屋顶应该多华丽?可否为了这个更进完美的构想而更动原来的设计?或另一个构想?那下面建空心住及大蓄水池如何?每一位都有很好的意见,但都非常昂贵。
这几场兴阿姜 查的漫长讨论的结尾──建筑师、负责人,种种不同的设计构想、花费、建筑所需时间等等。最後,这位富有的护法居士说出她的意见和问题。“师父,请告诉我们应该用哪个构想,节约型的或昂贵型的?我们该如何继续进行?”
阿姜 查笑著说:“你们行善,就会有善果。”他只说了这么多。
法堂落成後非常庄严。
学习教导
Makkha Puja是个重要的佛教节日,庆祝一千两百五十位悟道的弟子在佛陀前的聚会。集会中,佛陀告诉他们去“四处云游”以弘扬佛法──为了一切众生的“好处、利益和觉悟”。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阿姜 查与他数百位弟子和村中的在家护法居士一同静坐一整个晚上。在一个代表性的年度中,大殿坐满了大约一千位村民。他们静坐一小时,然後由阿姜 查或他的首座弟子中的一位──他们都已是僧院的住持,来给一场生动的开示。接下来,他们再静坐一小时,整个晚上静坐、开示轮流交替。
一位阿姜 查的西方弟子中最早期的弟子,坐於新进比丘之中,感受著这漫长的庆典及修行的启示、喜悦及艰辛。半夜里,一小时的静坐结束後,阿姜 查对村民们宣布,现在他们将会听到一位西方僧侣以他们当地的语言──寮语,来给大家开示。那位僧侣跟村民们一样惊讶,但,他连准备和紧张的机会都没有,就坐於大众前,将促使他出家的启示和他从修行中得到的对“法”的新领悟说给大家听。这次的经验过後,他在群众前说法就很少紧张了。
事後,阿姜 查解释说,法的教示,必须不经准备地从心和内在的经验中流露出来。“坐下来,将双眼阖上,走出障碍,”他说:“让法自然流露。”
在另一次的机会中,阿姜 查叫他资深的弟子阿姜 苏美多上去开示。苏美多开示了半个小时,阿姜 查对他说:“再说半小时。”半个小时後,阿姜 查又说:“再继续说下去。”於是苏美多继续地说下去,但他逐渐地变得乏味无趣,许多听众也开始打盹了。“尽管说,”阿姜 查鼓励道:“继续说就对了。”经过几小时的挣扎过後,他的听众已十分厌倦,可是,他学会了在开示时不再对他们的评语感到惊恐。
阿姜 查问一位即将离开的僧侣,他回到西方时,是否有计划要弘法。他回答,没有,他没有特别的计划要弘法,虽然如此,如果有人问,他还是会尽力说明修行的方法。
阿姜 查说:“很好,对那些询问者说法,对他们有很大的益处,而当你在解释佛法时,”他继续说道:“何不称它作基督教?在西方,如果你谈到佛陀,他们是不曾了解的。”
“我对基督徒谈上帝,然而,我不曾读过他们的圣经。我在心中找到上帝。你认为上帝就是一年一次带礼物来送给小朋友的圣诞老人吗?上帝就是“法”——真理,一位彻见这点的人,即彻见了一切。然而,上帝并没有特殊之处──如此而已。”
“我们实际上在教导的是,如何解脱痛苦、如何去爱、如何有智慧和如何充满慈悲。不论任何地方或任何语言,这种教导就是“法”。因此,称它作基督教,如此一来,便能够让他们更容易明了。”
阿姜 查对一位有志说法的法师有以下的建议:“别受他们的惊吓,保持坚定、直接。了解自己的短处,对於自己的极限要有自知之明。从爱与慈悲著手,当你的能力无法帮助他们时,增长平等心。有时,教育是件很辛苦的工作。老师就好像人们丢弃他们的挫折和问题的垃圾桶。你救的人愈多,垃圾的处理问题就愈大。别担心,教育他人是个修习佛法的最佳法门。佛法会帮助这些将它真正实践在生活里的人。这些教育他人的人,增长了耐心和领悟。”
阿姜 查鼓励他的弟子们把他们所学的跟他人分享。“当你体会到真理时,便能够去帮助他人,有时候是用语言,可是,大部份都是透过你的身行。对於佛法的讨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