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姜 查鼓励他的弟子们把他们所学的跟他人分享。“当你体会到真理时,便能够去帮助他人,有时候是用语言,可是,大部份都是透过你的身行。对於佛法的讨论方面,我并不精通。想要认识我的人,就应该来和我相处。如果你住很长一段时间,你自会明白。身为一位森林僧的我,也云游了许多年,并没有去弘法──只做修行和聆听禅师们所说的。‘当你在闻法的时候,确实地聆听’这是个很重要的建议。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他所说的,足以让我们去反省一段时间了。
哪一种禅坐是最好的?
阿姜 查一天中大部份的时间都被访客围绕著──学生、农夫、政冶家、军人、朝圣者、信徒等等。他们请他祝福他们、徵求他的建议、质问他、赞美他、问难他、毁辱他,也带来数以千计的问题请他解决。他毫不歇息地教导这些川流不息的群众。有一天,有人听到他说,他从接见这些访客中所学到的“法”和从其他修行上所得的一样多。
美好的一餐
有些弟子问阿姜 查,为什么他极少谈到涅槃,而却一直教导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其他的老师经常谈到证得涅槃,和证得涅槃的喜悦与其他修行中的重要性。
阿姜 查回答说,有些人会品尝一道美食,然後逢人便赞扬其殊胜。其他人也会尝同一道餐饮,但,尝过之後,却觉得没有必要到处去宣扬已吃过的餐饭。
阿姜 查的茅蓬
阿姜 查说,他已不再做梦,他一个晚上只睡几个小时──在一个小小的茅蓬顶层。阿姜 查的茅蓬底层,是泰国式的木柱围绕开放空间,供他接待访客。
通常,这些访客会送他礼物,除了食物及袈裟外,还有精美而古老的雕像,以及精心制作的佛教民族艺术品。有一位喜好收藏和欣赏亚洲艺术的西方僧侣,当他被分派到帮忙打扫阿姜 查的茅蓬时,对能有机会看到这些他所珍爱的东西,感到非常与奋。他上了顶楼,打开了门,只看到一张空床和一顶蚊帐。他发觉,阿姜 查在得到礼物後,就立刻送出去了。他并不执著任何事物。
神圣仪式与大热天
自从佛陀那个时代开始,僧侣们就已经被邀请做宗教仪式、祝福或安慰处於困境中的在家弟子。传说佛陀会被邀请做洒圣水和祝幅的传统仪式,以安慰他的信徒。
由於研究和仪式的生活方式,已取代了大部份泰国僧侣以实际修行的生活方式为主的地位,因此,阿姜 查常常取笑这些仪式是“道”上的干扰物。虽说如此,当仪式有所助益时,他也会利用它。一个炎炎的午后,他被邀请到镇上开示,并为在家弟子们做一场祝福的仪式。开端的课诵和开示过後,阿姜 查继续向穿过陪同他的八位僧侣手里,一直接到佛陀坐像的线所接系的钵水诵念(古印度教遗留的神秘线的仪式)。在供养蜡烛与香之後,加持水的仪式已算圆满,於是阿姜 查站起身来,用棕榈叶将圣水洒在房子四周及前来听法的人身上,作为一种的祝幅。
在仪式中,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在这炎热的天气中愈来愈不耐烦,尤其对这种宗教仪式更不耐烦。於是他低声地对阿姜 查说:“你为何要为这些对修行毫无意义的事大费周章呢?”阿姜 查低声地回答道:“也许是因为天气热,所以这些人想要冲个冷水澡吧!”
真实的魔术
住在巴蓬寺附近的村民和其他弟子,传出很多关於阿姜 查有神通的传说。他们说,他能够同时在很多地方出现,甚至望称见过他的复身。他们谈他的治病神通、他医病的良方或谈他有他心通、他的天眼通和进入三摩地的神通。
对於不明智地顾虑怪力乱神的故事,阿姜 查引以为笑。他说:“只有一种魔术是真正的魔术,那就是“法”的魔术──能够使心解脱并断除苦的教法。任何其他的魔术就如同牌戏的幻影,干扰我们的真实的游戏──人类生命的关系、生与死和解脱的游戏。他说:“在巴蓬寺里,我们只教导真实的魔术。”
在另外一次的集会中,他告诉僧侣们:“没错,如果达到三摩地的话,可以拿它来做其他目的之用──长养超能力、做圣水、祈福、咒符和巫术。如果你达到这种境界,就能有诸如此类的神通。但那样的修行就好像喝醉酒一般。这里,才是“道”的地方──佛陀走过的路。在这里,三摩地是用来做为昆婆奢那、思惟的基础,而且也不需要非常深的三摩地。只须审视生起的和继续观照因、果。如此一来,我们利用专注的心来思惟(观)色、声、香、味、触和法。”整个解脱的“法”是在我们的感官中找到的。
在家的修行
大家经常问到关於在家的修行方法。在家的生活可以说是既困难又容易──易懂难行。就好像你手里握著一块炽红的煤炭,然後跑来跟我抱怨一样,我会告诉你丢掉就好了,但你却拒绝说:“不,我不要!我要它冷却下来。”既然你不丢掉它,你就必须学习非常非常地有耐心。
“我怎能就这么丢下它呢?”你问,你可以丢下你的家庭吗?就在心里放下它,放下你内心的执著。你就像一只下了蛋的鸟,有孵它们的责任,否则,它们会腐坏。也许你希望你的家人能珍惜你,能体会你在某方面为何有如此的行为,然而,他们却没有。他们的态度也许是封闭的、心胸狭窄的。如果父亲是个小偷,而孩子不认同,他算是坏小孩吗?尽力去把事情说清楚,诚心地做,然後放下。如果你有病痛去看医生,但他和他的药都无法治疗的话,除了放下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是“我的”家庭、“我的”修行的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只是另一个苦的起因罢了。无论是与他人共住或独处,都不要想要寻找快乐──只要与法同住就好了。佛教能协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先修行和增长智慧才行。你不能把米丢进一锅水中,然後就有煮熟的饭。你必须生火,让水煮开,然後让米煮上一段够长的时间。有了智慧,问题终就可以经由对有情业力的思虑得以解决。了解了家庭的生活之後,你便能够真正地学习到业、因果,并且能够开始对你日後的行为谨慎小心。
在团体、寺院或静修院中修行并不困难,因为你会不好意思不去和大众一起坐禅。可是,当你回家时,就会发现其困难之处──你会说你懒得坐或找不出时间来。你放弃你个人的力量,而把你个人的力量投射到你以外的人身上──或环境或老师。清醒吧!你是在制造自己的世界。你到底要不要修行?
就好像我们出家人必须在戒律、苦行上加紧努力,和增长可以导向解脱的训练一样,因此,你们在家众也必须这样做。你在家里修行时,应该试著去更加注意基本的戒律,努力去更正你的身行及言语。实际地精进努力,持续不断地修行。对於专注心的修行,千万不能因为你试了两、三次,心无法平静就放弃。为何修行必须一蹴即成呢?你已经让你的心毫无控制、随其所愿地到处乱跑多久了呢?你已经让它牵著你的鼻子到处跑了多久呢?对於一、两个月仍不足以将心平静下来,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没错,心是很难训练。当一匹马真的很顽固时,一段时间不要喂它,它就会乖乖地服从。当它开始照著规矩来时,就喂它一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庄严之处,在於我们的心可加以训练。有了正精进,我们便会得到智慧。
过在家生活并修习佛法,必须在世间,但却又必须保持在它之上。戒行,始於五条基本戒律,每一条都很重要,它们是一切善行的父母。戒行也是拔除心中之恶的根本──拔除苦恼、烦扰之因。因此,把戒行稳固地建立起来,然後,当机缘现前时,就修行外相的禅坐。有时候,禅坐的状况会恨好,有时则否。但不必去担心,只要继续就好。如果疑惑生起,只要明白,它就像心中的其他现象一样,都是无常的。
就在你继续修行之际,“定”会现起,然後就利用它来增长智慧。彻见喜与恶都是从感官的接触中生起的,而不要去执著它们。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进展,婴儿们都是先爬,然後学走路,接下来才跑。只要坚固你的戒行,继续不断地修行就对了。
第六章 觉悟
前 言
眼见古时佛教经典里所记载的开悟和喜悦,至今依然存在,真是一个美好的发现。我们在阿姜 查的不断强调其觉悟和喜悦的恒常性中便可以看到,此外,他本身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策励我们要藉由正确的修行及真实的了解,在自己的内心中明了和觉悟解脱。
而真实上,这是有可能的。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是透过内观与正念之道,而寻得觉悟的──不但只有阿姜 查如此,他的弟子及其他佛教的老师也是如此。它就在这里啊!它的本质是不离我们自身的身与心。阿姜 查以一种很直接的方式来说明,那就是:将它──所有的执取与评判,都放下,不要试图想成为什么。於是,在那寂静之中,便能够使自己去看透整个假相的我,没有任何一点是属於我们的。当我们内心宁静及觉醒时,就会自然地、自在地达到这种觉悟的境地,没有恒常的自我,里面什么也没有,那都只是意识的把戏罢了!
这种觉悟会带来自在、生命力和喜悦。生命的重担的意识抛掉了,一齐与自我的意识一块儿抛掉了。剩下来的就反映在这些章节里──心的清明与坦然,一个蕴藏著智慧与自在的精神。
就如阿姜 查所言:为何不去试看看呢?
无 我
当一个人不了解死亡时,生活会非常烦恼。如果我们的身体真的属於我们,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说:“不可以变老。”或者说:“我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