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杰仁波切给西方科学家的解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般的经验中也必须没有违背这个客体存在的事实。以上是日常客体存在的两个条件。
  如果我们要谈哲学议题,就得加上另一个条件:当我们寻找所说客体的真实自性时,它无法被最终的分析所否定。比方说,试想早先讨论的根本识到底是否存在。我们如何判定有关某个东西是否存在的陈述为真或为伪?主张根本识存在的学派是基于他们假定必得有某个本质的东西、真正的个人。这是一种对于观念的本体式约定,当你追寻一种真相的最终自性,如果它是实存的,就不能用分析来否定这个物体的存在。然而反过来说,当你追寻根本识的最终自性时,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它。

  泰勒:有没有什么并非约定俗成的存在,而是究竟绝对地存在?有没有方法可以描述这个东西可能会是什么?

  法王: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中观所谓的究竟存在。一者,它指的是深入探究实相自性的分析方法。就拿这个麦克风当例子。你探究麦克风实际的自性时,会找不到可被等同的主体存在。没有本质、没有真正的所指物,而这种领会是透过“究竟”分析来达到。从这个观点来说,麦克风这个客体的“无主体性”是究竟的。但是这种没有主体的性质并不被称为“究竟存在”。尽管主体的不存可被视为究竟,它仍非究竟的存在;因为当你把“无主体性”当作客体而再次分析,进一步追寻它的真实自性,你找到的是“无主体性”的“无主体性”。这可以无限推演下去。因此就算是主体的不存,也只是约定俗成的存在。
  事实上,可用两种方式来说明某个现象的不存在。一者是当某个立论的指称违背一般用语的有效约定时,便可以判定它不存在。举例来说,有人说这是只大象(法王指着某个非大象的东西),显然这与我们对这个名词的用法有很大的抵触。这是一种判定这里没有大象的方法。另一种判定某个东西不存在的方法,便是透过究竟分析。
  进一步来说,一般我们用三种方式来否定某种现象。第一种是透过纯粹的约定。比如说,某人宣称这个人是约翰,你可以宣称他是亚伦而驳斥这个说法。如此一来,便要用公认的约定来决定。第二种否定现象存在的方法是透过逻辑的推论,第三种则是透过直接的知觉。还有第四种是基于对较高权威的信赖,而这需要信任。比方说,某人宣称我是在一九四五年诞生的,但是我可以驳斥而说明我是在一九三五年诞生的,这里牵涉的较高权威是我所听到的他人的证词。我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但知道它的权威人士是这么告诉我的。许多科学知识也是透过见证或权威的方式让大众接受。我们并未亲自证实许多科学家所宣称的真相,只是因为某些我们信任的权威人士以及见证语词,而采纳了这些说法。举例来说,基于您先前提到的证词,我接受关于快速眼动期睡眠的主张。

  真耶?幻耶?

  泰勒:也许我们应该要回到心理分析。刚才讨论的议题超过了心理分析的范畴。有人说心理分析并非是像神经学那样的科学,因为自然、精密的科学,其标准就是将研究主体视为独立于人类的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与情感生活之外。人们在形容自己的道德期许时,所使用的语言各有不同,总是具有争议性。西方自然科学之所以成功,乃因科学家找到其他方式来识别、描述从种种不同领域抽离出来的事物。心理分析是一门使用各种词汇来处理我们道德生活、精神生活或情感生活的科学,这些词汇包括:人们的感觉、自我认知等等。结果造成许多西方人将心理分析视为诠释学或解释学。这类科学永远具有一定程度的争议性,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佛洛伊德谈到求生本能与求死本能,你可能会说他是创造了迷思;其后还有人谈到父则与母则。这些迷思不相上下,而谁也不清楚不同的迷思如何全都能够协助治疗个案。然而各学派的必理分析师的确或多或少成功地治疗个案,不过目前我们还无法完全了解,让个案以这些名词来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何能够达到治疗的功用。
  第二点,所有不同的诠释仍旧是西方的观点。佛洛伊德与其追随者认为自己是向内探索心灵深度。而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中,可能会为了占卜未来而解释梦境,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解释梦境的方式并非向内探索,而是向外追寻。您认为心理分析是否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例如,预言式的梦境是否存在于西藏文化中?

  法王: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用来分析生理现象的各种测量方式,并不适用于心的探索。这种方法学只可用来寻求一般性的法则与规范,并由此衍生科学的法则。由于心的研究变项如此丰富,即使我们排除转世投胎的现象,只就这一生来说,仍有许多因素会造成彼此在态度、性向、欲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变数如此错综复杂,无法像生理现象那般找到规范法则。由于人类的心智极为复杂,也由于个体之间的变异极大,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描述所发生的心智事件,很难有一体适用于每个人的通用陈述。

  乔伊丝: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在使用各种理论,也许是在创立各种理论。然而,理论的定义仅是尚未证实的一组假设,也许永远都不可能证实。(如果假设可以证实,就会叫做法则了!)由此可得知,心理分析是由临床观察得知的人类学理论,它会不断演进。

  此时恰好是结束演讲绝佳时机,都已经中午了。杰仁波切热情地向每个人致意便离去。此后,周遭一片宁静,只剩下院子里的小鸟啼叫声。

  第四章、掌握梦境

  珍?盖肯巴为专研社会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过去十五年来,她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关注睡眠与意识状态的科学家之一。

  珍:清明梦就是作梦者可以清楚意识到自己在作梦。在清明梦中,意识与梦境内容分明,作梦者可能会想:“没必要忍下去。”然后就改变梦境,或者至少不要让自己牵扯在内。见证梦就是作梦者会有安静祥和的内在意识或醒觉状态,完全与梦境分离。
  研究人员大多把清明梦境视为自我反射的功能。在一般的梦境中,尤其是小孩的梦境,作梦者通常不会出现在梦中。清明梦可以在任何梦境中出现,清明梦的出现即是一种自我反映。

  清明梦:我知道我在作梦

  清明梦的报告存在许多文化中,在欧洲甚至可以追溯到刚开始有历史纪录的时候,然而我要跳过历史,直接切入清明梦在当前科学上的地位。
  一九七零年代中期,英格兰的契斯?荷恩与亚伦?渥斯利以及史蒂芬?拉柏吉,同时发现脑波图可用来证实清明梦的存在;于是科学界才承认这种现象。他们分别进行了同样的实验:要求实验对象在进入清明梦的时候,移动眼睛作为讯号。他们可能是假设作梦者在梦中移动眼睛的时候,实际躯体的眼睛也会随之移动,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观察。这种实验方法是基于平常我们作梦的时候,除了眼睛可以移动之外,其他所有的肌肉一般都无法移动。
  实验对象同意做出特定或一般不可能做出的一连串眼部动作,例如左右左右。图4。1为其中一位实验对象在三十分钟快速动眼期最后八分钟的纪录。最上面的波段是脑波,第二波段为左眼动作,第三波段为右眼动作,第四波段为肌肉动作。肌肉张力的波段之所以平坦,乃因个体处于快速动眼期的缘故。实验对象开始觉察而进入清明状态时,会做出先前与科学家讲好的五个眼部动作讯号。第一组的讯号为“左右左右”,用以表示清明状态的开始。约九十秒后,实验对象了解到自己仍在作梦,于是再度打讯号,连续做出三组同样的眼部动作,然后他了解到讯号应该只有两组,便重新打讯号,连续做出两组同样的眼部动作。终于,一百秒钟之后,他又打了一次讯号,连续做出四次“左右”的讯号。实验对象醒来时,肌肉张力便开始增加。

  法王:打出这些讯号的人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梦境吗?他几岁?

  珍:该名作梦者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他叫做达尔,参与实验时,年纪在二十五至二十九岁之间。

  法王:当达尔打了讯号,知道这些梦境都是梦境,这时如果你们跟他说话,他听得到吗?

  珍:在快速动眼期要这样做十分困难,不过文献上是有一个这种案例。

  法王:藏传佛教的睡梦瑜伽里,有一个方法是要轻柔地指导正在睡觉的人,如果你看到任何显示他在作梦的迹象时,便对他说:“你现在在作梦”。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肌肉处于松驰而无力的状态。果真如此的话,您如何解释作梦时的射精现象?有些人梦到和别人性交,也真的达到高潮。

  彼特:这是反射动作。阴茎肌肉并非骨骼肌,在快速动眼期唯有骨骼肌无法移动。

  珍:虽然这类实验与其他已经进行的实验还有许多疑点有待说明,但是我希望能够将演讲方向转至其他的心理与社会研究,因为这些利用电波来做的研究并非我的专业领域。然而,这些研究似乎让清明现象成为睡眠研究认可的领域,这是十分重要的。
  在美国,仅有约58%的人一生之中作过一次清明梦。21%的人作清明梦的次数达每月一次以上。换句话说,清明梦仍旧是非常罕见的现象。然而,曾经从事佛教或超觉静坐的人,平均来说作清明梦的次数却每周达一次以上。我所说的并非是那些特别专精于睡梦瑜伽的冥想者,而是一般从事冥想的大众。

  法王:或许我们因此可把这些人视为具有较高程度的自我观照。在睡梦的状态中,显然有一种心识的形态可让人进行某种修行。举例来说,可以进行本尊瑜伽,这是一种金刚乘修持;或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或观照力。不过,在作梦时所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