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颐强梢砸谎劭闯鑫尬摇5颐遣荒芙邮苷饷醇虻サ氖率怠;谎灾颐潜匦胙叭サ羲АU龉叹褪浅ㄎ摇ǖ墓獭N颐且匝按聿徽5乃枷牒颓樾魑迹缓缶闪私饪招曰虺ǹ远ゴ砦蟮母拍睿思纯招缘闹さ谩!ǹ招浴ǖ蔫笥锸恰ㄋ慈舳啵╯hunyata)〃,字面的意思就是〃空〃、〃空性〃、〃空间〃,空无任何概念化的心态。龙树在其所著《中观论》中说:〃正如日光破除黑暗,大智者已降伏其心之恶习。他既不见心,亦不见心念。〃
  《心经》的结尾是〈大明咒〉或真言。藏文本说:〃故知般若波罗蜜多咒是深智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除诸苦咒,应知其为真,因其无虚假。〃此真言的效能,不是出于某种想像的咒语神力,而是出于咒语的意义。有趣的是,在讨论过空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之后,《心经》接着又讨论明咒。它从禅定境界讲起,最后讲真言或咒语。这是因为我们在开始时必须对自己的了解产生信心,清除一切概念;所有断见、常见等信仰,都必须予以突破和超越。当你完全暴露、脱光衣服、摘下面具、浑身赤裸、彻底敞开时,你就在那一刻得真言之力了。当基本的、绝对的、终极的伪善被揭穿之后,你才真能开始看到光明之宝:敞开、放下、舍弃等所具活泼有力的素质。
  这里所说的舍弃,不只是抛弃,而是在抛弃一切之后,我们发觉心安住后所具活泼有力的素质。这种心安不是软弱的心安、软弱的敞开,而是具有坚强的特性、无敌的素质、坚定的素质,因为它不容许有伪善的缺陷。它是在各方面完全心安,所以连些微容许怀疑和伪善的黑暗角落都没有。完全敞开就是完全胜利,因为我们无畏,我们根本不想自卫。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是大明咒。或许在你的预料中,此咒不应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而应说与空性有关之事,如:〃舜若多,摩诃舜若多〃之类。但它却说〃揭谛揭谛……〃〃去了,去了,去彼岸了,全部去彼岸了〃。这比说〃舜若多〃有力得多,因为〃舜若多〃(空性)会意涵哲理。此明咒不是表达某种哲学,而是开示超越哲学的东西,所以才说〃揭谛揭谛〃〃去了,放下了、除去了、敞开了〃。第一个〃揭谛〃是〃除烦恼障〃,第二个〃揭谛〃是除所知障对实相的原始信仰。这就是说,第一个〃揭谛〃表示〃色即是空〃的观念,第二个〃揭谛〃是指〃空即是色〃。接下来的咒语是〃波罗揭谛〃〃去彼岸了,完全暴露了〃。至此,色即是色〃波罗揭谛〃同时不仅色即是色,而且空即是空,亦即〃波罗僧揭谛〃〃全部去彼岸了〃。此明咒中的〃菩提〃是指〃全觉〃,意谓〃放下了、完全摘下了面具、浑身赤裸、彻底敞开〃。〃萨婆诃(svaha)〃是真言结尾的惯用语,意思是说:〃心愿如是。〃故此明咒是说:〃去了,去了,去彼岸了,完全暴露了,彻底觉悟了,心愿如是。〃
  问:欲怎样导致生?
  答:每次有欲时,即有另一生。你种下欲,想做什么,想取什么,于是想取之欲又引起别的。此处生的意思是更多迷惑、不满、欲望的出生。例如,你若急欲赚钱,结果赚了很多,你就会想用赚来的钱去买点什么。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的连锁反应因是而起,以致欲望变成了一种欲网。你不断地想要得到什么,不断地想把什么拉过来据为己有。
  证得空性,精确的明见实相,即能突破此一有如蜘蛛网的欲网,因为欲网是在欲望的空间所织成,而当欲望的空间为空性的空间所取代时,整个概念化的欲望模式即被根除,你就好像是到了空气不同的另一星球,一个根本没有氧气的地方。空性如是提供新的气氛、新的环境,一个对执着或取着不予支持的环境。因此,证得空性,便不会再种业因,故说空性生诸佛,为诸觉者母。〃觉〃意味着不卷入业的连锁反应,不涉及业的任何纠葛。
  问:我们中间为何有这么多人不想如实去看事物?
  答: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怕看到事物的实相。
  问:我们为何怕见实相?
  答:我们想要有与〃我〃相连的脐带,以便随时有吃有喝。
  问:这种对〃空即是色〃的了悟,是籍禅修法获得,还是只能自然而有?
  答:空性不是做头脑体操即可得见;你必须实际去看。你可在坐禅时得见空性,也可在生活情况中得见空性,没有固定的产生空观的模式。就以那诺巴这位伟大的印度瑜伽士而言,他是在其上师脱下草鞋、用草鞋打他一个耳光时,得见空性的。他之得见空性,就在那一刻。这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
  问:这么说,空性便不是可寻的了?
  答:如果你真的热心,真的致力于发现空性,全心全意想要了解空性,那么你就得放弃找它。
  问:我觉得难以调和空性的概念和现实的情况。
  答:你证得空性之后,并不是说你就不再看了,不再生活在世间了。你还是在世间生活,但你把世间的事物看得更精确。我们自以为了知事物的实相。其实,我们只看到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所以我们之所见并不完整。人生真正的微妙之处,还有很多是我们要学的。我们所见的事物,只是实相非常粗糙的版本。证得空性,并不是说整个世间都融入空间,而是说你开始注意到空间,感觉到空间不再是那么拥挤。例如,我们若要去与人沟通,我们可能事先准备好用什么话让他镇静下来,或用什么话向地说明事情。可是见到他时,他却有着那么多的烦恼,说了那么多的话,以致你还没弄清自己在哪儿,就被他完全搞糊涂了。你跟着他一起糊涂,而失去了自己原先准备好的清明,且完全陷入他的迷惑之中。空性意谓看穿迷惑;所以你随时随地都保持精确与清明。
  问:证得了空性,你还活在世间吗?
  答:当然!你要知道,成觉不是死去;否则,成觉便成了一种自杀,岂不荒谬可笑。那是执断见者的看法,因为他们想逃离世间。
  问:成觉之人无所不知吗?
  答:这恐怕是根据瑜伽宗的唯识论所作的错误推断。唯识论也见于其它宗教或哲学传统。那种看法是,成觉之人已与〃一识〃合一,故对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人一卷入不可知的奥秘,就永远会有此类狂想。但实际上恐怕没有所谓〃一识〃之类的东西。
  问:我们应怎样开始看实相?
  答:不开始,放弃那有个开始的想法。你若想要确定某一特殊领域我的经验你就不会看到空性,你必须完全放弃领域的观念。这是办得到的,不是不可能的。这不只是哲学上的推想。你能放弃领域的观念,你能不开始。
  问:长久努力以致筋疲力竭而放弃,也属于不开始吗?我们能不试就放弃吗?有没有捷径?以前讲的那只猴子非要经历撞墙和幻想的整个过程不可吗?
  答:我想我们必须如此,因为顿悟只在筋疲力竭时才有。它的顿然发生并不一定是说有捷径。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偶有瞬间的开悟经验,但他们若不修行,他们的习惯想法还会恢复,他们的心中还会再度拥挤杂乱。你非修行不可,因为如你所说,就在你开始失望的时候,你成功了。
  问:这似乎是回到持戒的小乘道了,是吗?
  答:是,禅修是辛苦的工作,可说是劳力的工作。
  问:一旦开始,就似乎有事可做了?
  答:有事可做,但同时不管你做什么,都只跟当下有关,而不是与未来的达成目标有关,这又把我们带回禅修。禅修不是开始入道;禅修是了悟自己已在道中完全生活在当下一刻当下、当下、当下。你不是真的开始,因为你从未真正离开过道。
  问:您说成觉之人不为业链所缚。我想知道您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似乎又造成一种新的业链。
  答:〃业〃这个字的意思是〃造〃或〃作〃连锁反应。例如,我们望着未来,而于现在下种。成觉之人则不计划未来,因为他们没有保全自己之欲,他们不再须要知道未来的模样,他们已降伏对〃未来〃的预料。他们完全生活于当下。当下即含有未来的潜能,也含有过去的潜能。成觉之人已完全控制了不安和偏执的心行。他们完完全全生活于当下,因此也就不再种业因。当未来降临时,他们不把它看作过去善行之果;他们视之为始终都在眼前。是故他们不再制造任何业的连锁反应。
  问:〃醒着〃跟完全生活于当下有分别吗?
  答:有。觉是当下醒着。例如,畜生生活于当下,婴儿也是生活于当下,但那与醒或觉很不相同。
  问:我不太懂您说畜生和婴儿生活于当下是什么意思。那种生活于当下跟做成觉之人有何不同?
  答:我想问题在于专注某事某物跟真正〃醒着〃生活于当下的差异。婴儿或畜生生活于当下,但也专注当下。婴儿或畜生因专注当下而得到回馈,虽然这种注意可能不是有意的。觉者的情形就不同了;他不是老在想着〃我是觉者〃,因为他已完全超越〃我是〃的观念。他只是身心俱在,全然醒觉。能所或主客之分,已完全被他超越了。
  问:如果觉者无我,虽感觉得到周遭之人的愁苦,但不一定自觉愁苦,那么您是否认为觉者之愿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也是〃欲〃?
  答:我不认为如此。当你想看到某人快乐时,你就有欲。那个人快乐,你也觉得快乐,因为你为了让他快乐而做的一切,就某种意义而言,都是为你自己做的,不是为那个人做的。你〃想〃看他快乐。觉者没有这种心态。无论何时有人须他帮忙,他就帮忙,其中不含自满或自赞的成分。
  问:您为何称您这里的道场为〃噶玛藏(Karma Dzong)〃?
  答:〃噶玛〃的意思是〃业〃,也是〃佛行〃;Dzong是藏语,意思是〃堡〃。这里的情况都是自动出现,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情况不断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