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鼠的战斗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冬季是灭鼠的最佳时机,这时,大雪封山,老鼠找不到草吃,它们就会扑向放在洞口拌上药的食物。但老鼠不会被全部消灭,而活下来的老鼠只要有繁殖的机会它们就会卷土重来。
有时这块草地灭了老鼠,而另一块草地没有灭,老鼠就会跑到没有灭的草地上继续繁殖危害,其结果是草场陷入鼠害、灭鼠、再繁殖、再危害的恶性循环中。
青海果洛州农牧局草原站副站长来德珍对我说,果洛州各县被老鼠危害的草地已达到大约3700多万亩,国家给每亩草地投入的灭鼠经费是5角钱。第一年灭鼠效果比较好,但第二年如果不灭老鼠,其繁殖速度就会更快。为了改变灭鼠的方式,农牧局要求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上自己出钱灭鼠。
第一章 母亲河发出的“SOS”
制止恶化钱从何处来 “草场面积退化实在太快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牧民承包草场后他们还增加了放牧的数量,产出的牛羊多卖出去的却少,我们对他们的宣传是要多卖羊,有多少草地才能放多少牲畜,因为草场承受不了过度放牧的压力。”果洛州玛沁县农牧局局长李周曲忧虑地对我说。
李周曲还报出了这样一串数字:全县土地总面积1335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645。9万亩,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510。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0。18%。但全县被鼠危害的草场达590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6。24%,水土流失面积164。9万亩,中度沙化面积达246。9万亩,正在沙化的面积145。96万亩,草场退化面积达600多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6。9%。草场的沙化导致玛沁县可有效利用的草场萎缩,原来可放牧100只羊的草场,可能现在只能放牧50只。李周曲认为每亩投入5角钱灭鼠,不但成本都不够而且在仅保工资发放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拿不出资金改造草场的退化,牧民小规模的灭鼠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自1998年以来,玛沁县灭鼠的面积是590万亩,国家投资290万元。2003年种植的2。5万亩草地,是在国家投资了125万元后才完成的。有些海拔在4000米以上寒冷的地方根本无法种草。
由于玛沁县盛产虫草等珍贵药材,每年有大量的人员在境内采挖,使草地植被进一步受到破坏。玛沁县地处高原,生态极其脆弱,一旦草场被破坏就再难以恢复。草场的沙化使玛沁县许多季节性的河流干涸,这反过来又威胁到当地牧民的生存。
为减轻草场面临的压力,李周曲说正在给各乡下达种草任务,同时动员牧民搬迁,搬迁将在玛沁、甘德、达日等地区实施。玛沁县昌麻河乡有179户牧民计划搬迁到一个镇上。2003年有10户牧民搬迁,有草场使用证的牧民每户给6万元的搬迁费,没有使用证的每户给4万元。
但有些牧民不愿意搬迁,那些牛羊是他们多年放牧积累的财产,他们觉得放牧前景好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们还有别的顾虑,搬迁到城镇后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文盲多没有接受什么教育更没有什么专长,到城镇以后靠什么维持生活?
青海牧科院草原所副所长马玉寿,2002年在青海玛沁县以机械化方式,利用300万元科研经费种植了3万亩草地。这是一个示范草场,目的是通过引进草种,试种,给当地牧民提供一个新的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被牧民过度使用带来的压力,同时促使当地政府朝着维护生态迈出一步。
尽管是起示范作用,但财政只够发工资吃饭的果洛州各县,难以拿出资金投入种草。面对大规模的沙化他们已显得无能为力,像果洛州的甘德、玛多、达日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玛多地处黄河源头,它原来是千湖之乡,可如今它现存的湖面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它的草场退化面积达178。5万公顷,,鼠害面积128。8万公顷,沙化面积78。41万公顷,与黄河相连的支流不是在退化就是在慢慢消失。支流的干涸导致流入黄河的水减少,进而使下游供水出现危机。
扶贫县的官员们,希望国家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种草。拿到资金时他们也搞一些种草项目,但小规模的种草在迅猛退化的草场面前显得无济于事。退化的速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种草的速度,结果是年年投入效果却不理想。
受财力所困,官员们缺乏动力把精力投入到制止生态恶化中。急剧的退化反而使当地的一些官员与中央形成一种博弈:如果不对贫困地区投入资金治理,沙化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环境恶化会更加严重。
有限的投入解决不了整个草场退化的问题,停止放牧或者减少放牧,牧民又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对他们来说,草原就是他们的土地,牛羊就是他们的财富。
牧民也拿不出资金去种草。他们感到草场天然就存在,放牧是他们理所当然的事,哪有钱去投入种草?况且果洛州地广人稀,鼠危害的面积非常庞大,灭鼠需要大量的劳力、财力,靠人均收入只有1590元的牧民自筹资金灭鼠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前几年,用于防灾基地与牧民生产用房等项目的贷款,到还款期限时,许多牧民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提高,但他们仍处于贫困中,以至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而原来担保的企业因经营陷入困境而倒闭,致使银行部门从畜牧部门的项目专款中扣还贷款,这又严重地制约着草原防灾的实施。
拥有几千亩草场的牧民,他们有限的知识与微弱的资本,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草地退化,过度放牧造成危害却可以不承担责任。
牧民放牧与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心理是一样的,只要这块草场能放100只羊,他就不会只放50只羊。放100只羊当然比放50只羊获得的利润多,每个牧民几乎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扩大放牧数量。
来德珍说,果洛州大部分财政收入来自牧业,几乎没有什么企业,停止放牧对当地经济会带来更不利的影响。
在地处海拔3700米的果洛州草原站,工作了21年的来德珍说他的单位20多人共用一部电话,每人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500元,下基层调查、出差每天只有25元的补助,有时不够开支自己得掏钱补贴。
他每月工资只有1700多元,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全靠他的工资维持。每月开支得700多元,培训、学习等费用全得自己出,现在住的房子是草原站的,一旦退休回西宁没有福利房住,即使不吃不喝那点工资也难以买得起一套10多万元的房子。
第一章 母亲河发出的“SOS”
不愿意放弃熟悉的草原 牧民的经济状况到底怎样?他们对搬迁有什么想法?在李周曲局长的支持下,我跟随玛沁县大武乡一个叫索南才让的办事员去一户牧民家里采访。汽车在草原上的溪流里迂回奔波了几圈,经过一阵的颠簸汽车在离牧民帐篷的不远处停下。
索南才让把我带到一户名为党周的藏民家里,帐篷里冒着一股浓烟,用牛粪做的燃料正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坐在毛毯上,女主人给我们端上一碗飘着淡淡清香的奶茶。
党周的两个儿子都已结婚,各有两个孩子,一家共有9口人。家里养了牦牛60头与100只羊,拥有冬季草场1034亩,夏季草场2463亩,一家的生活支出靠卖牛羊的钱支撑,但2003年党周没有卖羊,而是靠自家草场收获的两斤冬虫夏草,卖了18000元维持全家人一年的生活。
现年59岁的党周是在草原上长大的,他放牧有40多个年头,可家里生活过得很简单,除了吃穿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消费。放牧几十年的党周并没有给家里积累多少资产,按每只羊卖250元计算,100只羊能值2。5万元,一头牦牛卖500元,60头值3万元,帐篷及一个平房值5000元,这样下来他一家的资产也不过6万元。
靠放牧为生的党周认为,目前家里养的牛羊数量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如果让他减少放牧数量退出一部分草场,那么一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危困,而他也知道增加牛羊的数量自家的草场难以承受,只能维持目前的放牧现状。
至于是否要结束放牧的生活,党周表示,搬到城里去住自己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因为自己除了放牧以外没有什么能力去做生意。一个游牧的自由生活与城市快速的工业节奏,他感到难以融合,这种融合对他来说很痛苦。
他不想抛开自己熟悉的草原世界投入到奔腾的城市工业气息中,他只想保持自己在草原上的生存空间,不想被外界的力量打破他的生活秩序。
炉子里的火烤得帐篷有点发热,炉火上面的铁锅煮的是手抓羊肉,主人给我切了一块,也许口味不同,刚吃下去就感到有点恶心甚至要吐出来。
党周静静地坐在炉火旁,火光照在他宁静的脸上,他仿佛是在回忆早已消逝了的牛背上的少年时光。那个挥着羊鞭把羊群从一个草场赶到另一个草场的情景,似乎在告诉他,宁静的表情遮住了草原上的风暴在他心中留下的创伤。如今他虽已不再放牧静坐在这帐篷里,但仍感觉到那些放牧的时光似乎没有离他远去。
草原是他能够无限奔驰的空间,帐篷是他安身立命之地,尽管放牧的生活充满了奔波流离,但他不感到生活带给了他艰辛。他那副望着炉火显得那样虔诚、眼里闪着祥和的目光的神色,仿佛是在平静地看着他的羊群悠闲地吃着青青小草。
他对外面繁华的世界没有什么需求,两个儿子接过他的羊鞭接受了与他相同的命运,但他说自己尊重孙子的选择,希望孙子通过接受教育去过一种不同于游牧的生活。
因为有了妻儿老小,儿子没有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求一个新的生存空间。他感到自己离不开飘着白云的草原与温暖的帐篷,他晚上只是偶尔听一下收音机播的藏语节目,由于没有受过教育,他听不懂里面讲的是什么意思。
与外界接触得太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