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综上可见,成年礼不只是对受礼者的一种检验、考核和鉴定,也是
对所有未成熟少年的有计划进行的集中、系统、严格的训练;成年礼不
只是一种仪式,且是一种教育过程。这种教育包括身体锻炼、道德教育、
意志性格训练和传统教育。成年礼体现了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性、自觉
性,并出现了教育制度的萌芽。
(4)利用奖惩进行教育
在原始社会,因部落、地域不同,运用奖惩进行教育的作法差别很
大。有的部落以启发诱导、表扬、鼓励和放任为主;有的部落以严厉的
惩罚和恐吓为主;有的则侧重于劝诫、说服以及树立榜样的方法。
生活在太平洋岛上的马奴斯族人,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表扬和
宽容。对他们的儿童来说,具有在水中生存的能力是生活的重要需要之
一。儿童3岁就开始学习游泳,稍长就能撑划较大的独木舟,父母安坐
于船的中央。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每一个进步都不被忽略,及时受到
… Page 27…
父母或长辈的表扬。儿童的学习活动从不受到限制或遭受阻拦,从不受
责骂,也不会因学不会而苦恼。如果失败,长者则鼓励他继续努力,必
要时还会受到保护以免发生危险。非洲查加族人教育孩子则强调恐吓和
惩罚。如果母亲制止不了孩子的哭泣,则以鬼怪吓唬之,甚至让较大的
孩子藏在树篱下模仿鬼怪的声音。对较大的孩子更施以严厉的惩罚手
段,不服管教者可能被关进空寂的小屋,不给他任何食物吃。懒惰的儿
童可能在夜间被绑在房柱上。一天两天不给食物吃是对儿童经常的惩罚
手段。放牧时玩忽职守的男孩,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脸上被涂粪便,或
由其父亲责打15棍棒。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梅诺米尼人(印第安人)教育
孩子的方法明显不同于查加人,他们从不鞭笞孩子,即使惩罚,也是温
和的,在盛怒之下也只是将冷水泼在孩子脸上而已。他们相信,责骂和
惩罚年幼的儿童,可能使孩子生病甚至死亡。他们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
是讲故事和劝诫,向儿童讲解什么是良好行为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
后果。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人类学家经过长期对近现代仍处于原始部落阶
段的部落的实地考察,发现他们特别喜爱儿童,很少采用体罚的方法教
育儿童。格林纳尔博士经过几十年对印第安人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印第
安人从来不鞭挞他们的孩子;非洲阿肯巴人的性情中突出的特点是爱儿
童,尤其是爱幼小的儿童;爱斯基摩人极其疼爱子女,无论孩子们怎么
倔强,从不打骂。
5。学校教育的萌芽——“青年之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男女两性教育在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已经有了差别,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种差别越来越大。同
时,随着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教育的内容也不断丰富,除
生产劳动以外,道德、宗教和军事体育也成了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的
组织也愈益加强,出现了“青年之家”。原苏联教育史家沙巴耶娃根据
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青年之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教
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存在于男子之家内,年长的一代在这
里对年轻一代进行预定的教育。在菲得利岛上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
男孩住在单独的一间屋子里,另一些部落的少年到达一定年龄(通常是7
—9岁)时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这些都是“青年之家”。到原始社会末
期,随着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青年之家”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
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者设立的。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有较大发展,产品相对增多,
出现了专门负责部落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部落首领——酋长,并建立了部
落男子大会和部落“议事会”,形成了氏族民主制。由于部落间的战争
日益频繁,又产生了“军事民主制”和“军事首长”。这些部落酋长、
军事首长和早已出现的专门负责祭祀的僧职人员,逐渐变成部落的特权
人物。他们不再从事生产物质产品的体力劳动,还把剩余的物质财富据
为己有。这个时期在教育方面出现了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加强了全体
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二是出现了阶级教育的萌芽。这个萌芽就是
为特权者设立的“青年之家”。这种“青年之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
… Page 28…
这时,特权人物,特别是僧侣,把劳动者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垄断起
来,只教给特权人物的子弟,而广大劳动者及其子弟,只能在从事体力
劳动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技能训练。这样,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相脱
离,教育与生产劳动也逐渐相分离,就出现了学校教育。原苏联沙巴耶
娃在《论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一书中指出,在中美洲墨西哥阿兹
特克人中,“青年的学校……是源自原始社会的青年之家的”。
在古代中国,学校大约萌芽于舜虞时代。 《礼记·明堂位》记载:
“米廪,有虞氏(舜)之庠也。”“庠”为学校名,本义为“养”,即
把有道德、有经验的老人养在那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开始有了剩余,
少数人得以在别人劳动产品的供养下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因而产生了近
似学校的教育场所,这是合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三、巴比伦和亚述
教育
1。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是西南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广大地区,
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包括今日的叙利亚东部和
伊拉克。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是贸易和交通要道,十分有
利于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两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两河流域最初建立的国家是什么,尚难以确考。历史学家认为:约
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
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它
周围的农村公社而组成小的城邦国家。接着,他们创造了线体图画文字,
称为楔形文字,即苏美尔文字。他们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阳历:
每月29天或30天,12个月为一年,每年354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
的时间差11天5小时48分46秒,就用闰月来弥补。在数学上,他们除
使用10进位法外,还创造了60进位法,用来计算时间和圆周。公元前
300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苏美尔城邦的繁荣时期,苏美尔文字已流行于
两河流域南部,给古代东方文化开了端。
根据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尼波尔城发掘所得的公元前 2474年以前的
18个王朝诸王表,最初的王朝始于公元前4200年。自此以后,许多小国
分布于各地,亚述和巴比伦是其中的两个,亚述在北,巴比伦在南。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代,建成于公元前2000年代。约于
公元前1894年,两河流域诸小国逐渐统一,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巴比
伦城则是王国的中心。由于生产的需要,巴比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
水利、建筑、机械等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黄
道角已被发现,日月蚀已能测知;很多寺庙设置了观象台,定时向国王
作天象报告;在他们的天象记录中,有日月蚀、行星的出没、偶见的彗
星和流星,以及虹、地震、台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等。在数学上,古
巴比伦人已掌握算术四则运算和分数的演算方法,还是代数学的奠基
者,已能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能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已发现巴比
伦的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已能运用勾股定理,已
推算出圆周率为3等等。巴比伦作为这一地区的文明中心,保持近2000
… Page 29…
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世纪以后,才逐渐衰落,成为废墟。
亚述约当公元前30世纪末期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是东方文明古国
之一。亚述起源于塞姆 (闪)人的一支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建立的亚述尔
城。这里土地肥沃,又当西亚的交通要道,在公元前19和18世纪期间,
由亚述尔城向外扩张,到约公元前1400年,成为两河流域北部的奴隶制
亚述帝国。到公元前8世纪后半叶,建立起东起伊朗高原、西临地中海
沿岸的庞大的军事帝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文化教育上巴比伦发展
较早,成就较突出,亚述则吸收了巴比伦的成就,亦得到高度发展。公
元前7世纪上半叶,亚述一度占领埃及。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国势转衰,
公元前605年灭亡。
在文化教育上,亚述和巴比伦同出一源,密不可分,导源于苏美尔
文化。巴比伦和亚述的经济发达,科学技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形成了两
河流域古代文化教育发达的背景。
2。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
巴比伦和亚述的学校产生于何时?有的学者认为至迟在公元前3000
年代中叶已经出现学校,到公元前2000年,学校已纷纷涌现;有些学者
则认为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