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这里不再重复。
… Page 100…
九、世界古代前期的新闻出版
1。新闻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被人
们当作谈论资料的新奇事情;二是指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和
电视台等机构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事件所作的报道。就第一种含义来
说,可以推断,从人类社会一产生,也就有了“新闻”;就第二种含义
来说,也就是现代意义的新闻,出现得很晚。
新闻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是适应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交流的需要
而产生的。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除了依靠自己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
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别人的知识和经验,或别人
传递过来的信息和知识。这种传达、报告信息的活动就是最初的新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并不是有了报纸、电台以后才出现的,而是在
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就产生了。
新闻,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
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新闻发展的
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口头新闻、手抄新闻、印刷新闻、电子新闻等4个发
展阶段。本书只涉及前两个阶段。
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
式经历了“有声无言”和“有言无文”的两个漫长的时期。在“有声无
言”阶段,人们只能依靠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以后逐渐
进化,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便可以通过互相对话来沟通
思想、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了。
远古人类交流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语言和符号(如打手势、结绳、
划记号、烽火报警等),这就是口头新闻阶段。可以想象,从人类一出
现,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新闻”,如哪里有野兽、“今天打了几只鹿”、
“某处发生了水灾”、“某处打了胜仗”等等。怎么传递这些消息呢?
例如,人们打猎时发现了野兽,就可能用打手势、使眼神或喊叫等方式
向同伴报告消息,或打猎后向别人叙述打猎的经过和见闻,或向别人介
绍听来的什么消息等等。当然,这种“新闻”不是用报纸或电台进行传
播的,而是口耳相传,逐渐扩大传播范围。这样的“新闻”,可以想象,
在文字产生之前就会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要比出
版早得多。
用动作和语言传递信息,只能局限于一时一地,距离稍远,就不便
于传到;时间稍久,就可能被忘记。为了进一步使感情、信息得到交流
和传播,人们就开始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用精炼的、便于记忆的语言编
成歌谣、口诀和故事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这就是“传说”。时间
一长,这些传说有些情节就会被遗漏,甚至完全走了样。于是,人们在
长期的实践中,又摸索出一些新的便于记忆和传递信息的实用方法。例
如,结绳、实物、图画和书契等。锡兰岛上的辛哈利人常把死人头发缠
在树枝上,用树叶或布包起来,作为讣告,这就传递了“这里死了人”
的消息。
除了原始的口耳相传和实物、图画等传播手段以外,通讯方法也不
… Page 101…
断改进,使各种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播。在殷墟甲骨文中,可以发
现已经有了几种原始的通讯方法:①乎(呼)告。《甲骨文合集》第6068
号片记载:“七日巳丑,长友化乎(呼)告曰:工方征于我奠丰。七月。”
意思是说:到第7天巳丑时分,长友化(殷商部族名)呼喊报告说,工
方 (殷商北边敌国名)对我边地丰进行了侵犯。时间是7月。从这里可
以看出,这里的“呼告”是当时的一种军事情报的远程接力传呼告急。
②骨告。 《甲骨文合集》第20576号片记载:“庚申卜贞:雀无祸,南
土骨告事?”意思是说:庚申日占卜询问,雀(部族首领名)没有祸,
南方骨告有事吗?这里的“骨告”当是骨书传言,就是把重要情况刻写
在甲骨上进行传送。这说明殷代就有了文字通讯。③击鼓报警。古书记
载,军情告急常是烽燧、大鼓并用,进行报警。《甲骨文合集》第6057
号片就有报警的记载,甲骨文中有一个从“女”或从“人”跽跪守“鼓”
的字。这说明殷代已经有了击鼓报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烽
烟报警、竹帛传言的通讯方式,用来传播各种信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改进新闻传播的方法,用来提高传
播的效率。在原始口耳相传和实用新闻的基础上,许多国家在公元前许
久就用骑马来传播新闻。例如在中国、波斯等古代国家,都从京城到各
地沿途设置一个又一个驿站,备有信使、马匹和食宿设施,信使骑马接
力式地将消息以最快速度送到各地。
口头新闻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新闻传播手段,萌芽于原始社会早期,
甚至于更早的时期,到奴隶社会被广泛采用。至今有时仍然采用口头新
闻的发布形式,如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口头报道、互相口头
传递消息等。但应该指出,这种“口头新闻”与远古时代的口头新闻已
有本质的不同。
随着文字的产生以及文字载体的扩大和普及,出现了手抄新闻。这
是用手工抄发和抄售的新闻报道。信息的文字传播几千年前就有了。手
抄新闻在国内外曾风行一时。手抄书是形似现代书本的最早书籍,又称
手写书。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手抄是书籍制作的主要方法。古代的报纸
开始时就是手抄的。世界上最早用手抄写的报纸和最早印刷的报纸,都
产生在中国。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前后的西汉时期就用各种传播媒介发
布政令、文告等。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外逐日公布元老院议事情况,
后人称其为“每日纪闻”,这种会议信息就是用手抄写在涂了石膏的木
板布告牌上的。至今,仍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手抄的方式传播各种新闻,
如人们常通过书信往来互相传递各种新鲜消息,等等。总之,在人类社
会的初期是口头新闻阶段,文字产生之后,出现了文字传递的方式。在
文字传递新闻中,首先是手抄新闻,并经过长期的语言传递和手抄文字
传递并存的时期,直到后来,才出现专门传播新闻的报纸、通讯社、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等传播手段。
2。世界早期的文字载体和文字传播
(1)古代中国
有了文字,就产生了文字载体和与书写有关的文具,也就有了文字
传播。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器和石头等。
… Page 102…
甲骨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载体。甲是龟甲;骨是
兽骨,牛的肩胛骨居多。刻写在这些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据考
证,甲骨是殷朝人们占卜的工具,甲骨文则是占卜后关于占卜人姓名、
占卜时间、事由和结果的记录,是用刀子刻上去的。甲骨上的文字记载,
不是为了传播知识和经验,也不具备传阅而沟通信息的作用,它只是把
某件史实记录在案。
石头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载体。在石头上刻画各种符号或文字,本
是原始社会人类的一种遗风,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这种习惯。《墨子》
中有“镂于金石”的记载,现存最早的石刻为陕西省凤翔县出土的石鼓。
石刻的目的在于纪念,少有传播之意。
约在公元前1300多年前,正当殷朝后半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青铜铸
件。在青铜器上铸镌的文字,称为铭文。史书上曾记载禹铸九鼎。在青
铜器上镌字和在甲骨上刻字,其效用稍有不同。作为文献,二者都能给
后人留下信息;但因有些铭文就是为了公布于众,让世人遵循或了解。
所以青铜器上的文字一般具有横向传播信息的作用,而很少“新闻”的
性质。
甲骨、石头和青铜器等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能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
和传递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专供人们书写的材料;这样,就大大限制
了它们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据专家考证,约从周朝末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字载体—
—简和牍。“简”,是经过削制的狭长竹片;在这种竹片上书写文字,
将其编连成册,叫作“简册”;“牍”,是经过整制的木片,在这种木
片上书写文字,将其编连成册,称为“版牍”。后来,又将它们统称为
“简”。此后不久,在中国又出现一种轻柔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缣帛。
到了西汉,又发明了造纸,新闻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文字传播离不开笔、墨、纸、砚。在中国,古人在甲骨、金石上作
书用的“笔”是“刀锥之类”,当然也会有木棒之类的“笔”,甚至用
手指直接书写。从我国文字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道理来:原来的
“笔”字写作“聿”,后来,毛笔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笔”字也就在
“聿”上加“竹”字头,写成“筆”(“笔”的繁体字)了。“筆”字
的出现,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笔’已经是竹木为杆的毛笔了”。
过去曾认为毛笔是秦始皇的大将军蒙恬发明的,故有“仓颉造字,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