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哲学和犹太哲学互相杂柔而成的新柏拉图主义。葛立夫斯认为,自亚 

历山大大学建立直到罗马统治时代,“亚历山大里亚已代雅典而成为世 

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大学也成为世界上的领袖大学”。二、原始社会 

                                的文化教育 



                               1。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提 


… Page 19…

    高人的素质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 

    畴。 

         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起源于什么?这是研究教育史首先应回 

    答的问题。 

         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来有种种见解,马克思主义与唯心论者的 

    观点有着根本分歧。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起源问题直接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存在相 

    联系,直接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两书中,科学地 

    论证了人类是通过从事劳动,特别是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而由古猿进化 

    为人的。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 

    造了人类,也促使人类产生了教育活动,但不宜说教育就是起源于劳动。 

    苏联教育界曾对唯心主义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教育起源于劳 

    动,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似乎将教育的起源说得远了。恩格斯曾指出: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生产 

    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 

                                                                     ① 

    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生活资料 

    的生产是维持生命的需要,种的蕃衍是延续群体生命的需要。当人类制 

    造出第一件工具后,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伟大转变。人从制造工具进行 

    劳动时起,就产生了教育。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延续群体生命, 

    必须把通过劳动实践获得和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习惯传给年轻一 

    代。这样,教育的产生就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了。这一“传授”的任务, 

     自然落在年长一代的身上。只有通过这种“传授”活动,年轻一代才能 

    学会生存,并将世世代代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传统习惯接受下来, 

    一代一代传下去。因此,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延续、发展的需要,起源于 

    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要。 

         但是,某些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在教育起源问题 

    上无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依存性,提出种种 

    唯心主义的观点。例如,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年),在 

    其《教育之进化》中详述了动物界的“教育”现象,认为蚂蚁群里也有 

     “教师”和“学生”,从而认为教育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所有动 

    物都有教育和学习过程。这是把教育现象生物化,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 

    的社会现象和它的社会本质。又如美国教育家保罗·孟禄(1869—1947 

    年),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他在《教育史教科书》(又译《教育 

    史课本》)中认为,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材,儿童的学习只是对 

    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这是单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教育现象。当然,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有模仿的因 

    素,但把人类的教育活动看作是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忽视人类的教育 

    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则是错误的。 

         语言的产生是教育起源的必备条件。教育史学家认为:语言和教育 

    都是人类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和它们一起产生的,都产生于“人类 

    的童年”——“正在形成中的人”。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 页。 


… Page 20…

                         2。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人们结群而居,形成原始群。原始群为使青年一代参加 

集体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智能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就产生了原始 

形态的教育。目前,我国史学界一般按生产方式和婚姻组织形式将漫长 

的原始社会分为前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 

期和“军事民主制”时期四个历史阶段。各阶段均有与其相适应的教育,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前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前氏族公社时期又称原始群时期,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水平极 

端低下。近代人类学者在中亚一带发现处于前氏族社会状态的原始群, 

他们一般结成许多无性别分工的集体,每个集体由两个人群组成:一群 

是成年男女,负责捕猎和采集;另一群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负责看管 

动物、建筑住处和隐蔽场所,负责附近地区的采集和日常劳动。在共同 

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过程中,老年人便把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技能, 

把生产劳动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老年人除了将生产经验传 

给少年儿童以外,还要教他们养成群体生活的行为和习惯。少年儿童在 

达到一定年龄并获得交往经验、劳动技能以后,就参加到成年人的行列 

中去。 



     (2)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据古书记载:“(燧人)钻木取火,教民熟食”(《白虎通》卷一);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尸子》);“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引《周书》佚文);“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些 

传记反映了中国从原始人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生产和教育的历史。 

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1818—1881年)对美洲印第 

安人中的易洛魁人氏族社会所作的深入研究,为了解和研究母系公社时 

期的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母系氏族公社初期,儿童主要是在劳动和 

集体生活之中接受教育。在中亚某些处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中,男女 

儿童在8岁以前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并向他们进行教育。八 

九岁以后,男女有别了,男儿由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作之事,如随成 

年男子参加狩猎和捕鱼等;女儿由妇女教以妇女应尽之职,学习采集果 

实、编织衣物、制作陶器和其他家务等。原始农、牧业出现以后,公社 

往往把少年儿童委托给最有经验的人们教管,除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之 

外,还要熟悉本部落的风俗习惯、宗教崇拜、传说和英雄人物的故事等。 

在母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了儿童公共教育机构的萌芽——“青年之 

家”,由富有经验的长者分别向少年男女进行社会教育、军事教育和宗 

教教育,准备接受“青年礼”。 



     (3)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更为复杂,两性在教育上的差别也越 

来越大。男孩要学习照管牲畜,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女孩主要学习管理 


… Page 21…

家务,从事家务劳动。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由父权维系的若干代 

近亲所构成的“大家庭”,这时青年一代的教育由“大家庭”来承担。 

以印第安人的霍皮族为例,男儿的童年期、女儿的童年期和青年期,一 

般全由“大家庭”的成年妇女进行教导,不管是生母还是非生母。但是, 

当对男儿实行某种严厉的训练时将由生母的弟兄来协助,祖父和外祖父 

也参加。这使儿童感到全家男女成人都是可靠的,必须服从他们的教导。 

另一些印第安族,除父母外,父母的兄弟姐妹是儿童的首要教导人,通 

常都由生父伴儿游戏,教以生产技能和传统成训,生母的弟兄负责指导 

儿童学习关于氏族的知识,帮助儿童成为能尽职责的氏族成员。还有的 

印第安族以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为儿童的教导者,这辈老人不象父辈那样 

严厉。在印第安的那瓦霍族中,每个儿童不但是“大家庭”的成员,而 

且是部落成员,部落亦负有教育青年的责任,给他们以种种行为上的约 

束,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是极强的。 

      “青年之家”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得到了发展,但它主要成了教育 

男性青年的地方。军事教育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青年们必须参加军 

事操练,学习骑马、投矛、射箭等。另外,故事与传说、游戏、舞蹈、 

歌曲等都成了向少年儿童和青年进行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的重要手段。 



     (4)“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教育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和生产技术的 

不断提高,加上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产品除供氏族成员使用外,还有 

了剩余。这时不但出现了专门负责部落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部落首领—— 

酋长,而且出现了“议事会”、“人民大会”,这就形成了“军事民主 

制”。这个时期,教育为适应“军事民主制”的特点,重视和加强了对 

全体社会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并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