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之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堤防挡不住洪水的冲击,仍不断继续决口。姒鲧先生是一位有经验的专家,可是他用来对付小川小河那一套,现在完全失灵。然而,促使他死亡的,并不是他治水无功,而是他触怒了权倾中外,正密图篡夺帝位的姚重华先
生。
  关于姚重华先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将有专文报道,现在只介绍他当时的权势:他是伊放勋先生的女婿,从一个部落酋长儿子的卑微地位,被岳父大人擢升到中央政府。姚重华先生是一位精密的阴谋家,他进入中央政府后不久,就逐
渐地把军事政治各部门,置于控制之下。最初,他排斥他的内弟——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丹朱先生,使做父亲的伊放勋先生厌恶亲生儿子。或者是,伊放勋先生并不厌恶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过已无法保护他矣。伊放勋先生是什么时候发觉权力
已从指缝中溜走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当他发现他已不能指挥重要的执法官员时,为时已晚。为了拯救亲生儿子的生命,他忍痛宣称:“我如果把政权移交给姚重华,国家会得到益处,只我儿一人受到伤害。我如果把政权移交给我儿,
国家会受到伤害,只我儿一人得到益处。”
  《史记》原文: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伊放勋先生不得不这样宣布,否则,丹朱先生可能被斩草除根。伊放勋先生誓言:“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丹朱)。”最后,更擢升姚重华先生“摄行天
子事”——代理君王。
斗臭绝技
  姚重华先生一旦成了“代理君王”,如虎添翼,下一步要干啥,纵是白痴,也会一目了然,当然是要吞噬伊放勋先生这位岳父大人的宝座。中国君主专制,这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不过,初期社会结构,习惯上还是父子相传的,
黄帝王朝君王的传递情形,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如果不是父子关系,至少也应是兄弟关系,如果不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叔侄。在世袭的原则下,女人没有地位,姻亲更插不上脚。姚重华先生了解这种政治形势,合法取得政权,绝不
可能,必须使出非常谋略,才能突破传统的约束。迫使岳父大人不断宣传要拱手让位,就是谋略的一部分。
  可是,这种宣传,引起强烈反应,一些效忠政府的忠臣义士,挺身对抗。态度最激烈的,就是身负重责大任,正在治理水灾的姒鲧先生。他告诉伊放勋先生曰:“这是一个凶兆,你怎么把国家最高的权位,私自传授给一个无赖?”姚重
华先生勃然大怒,他绝不允许一个仅有声望而手无权柄的家伙,破坏他伟大的计划。于是,他指控姒鲧先生治水九年而仍未成功,罪该万死;立即派出杀手,赶到羽山(山东临沂)荒山上,把正在汗流满面,辛苦工作的姒鲧先生处决。
另一位大臣共工先生也坚持不可把帝位私相授受,姚重华先生把他逮捕,放逐到边荒的幽都(北京),然后就在幽都,砍下尊头。
  这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用君王的手,铲除效忠君王的忠良。姚重华先生为千古权奸,立下漂亮的榜样。为了更彻底地建立威严,姚重华先生再把另外两位潜在的政敌三苗先生、兜先生,一并干掉,连同姒鲧先生和共工
先生,合称为“四凶”。残杀忠良而又加上丑恶的帽子,姚重华先生是“斗臭”和“丑化敌人”绝技的鼻祖。
  “四凶”是总称,姚重华先生又分别赐给他们丑恶的绰号和不同的罪状:
  姒鲧——杌(罪状:治水无功)
  共工——穷奇(罪状:淫辟)
  三苗——饕餮(罪状:不遵王命)
  兜——浑沌
  只有兜先生的罪状没有记载,其实用不着记载,事情明白得很,他们真正的罪状是冒犯了权奸姚重华先生,如此而已。
大屠杀之后
  大屠杀之后,反对声浪消失在血腥之中。《尚书》曰:舜巡狩四岳,“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当然天下咸服,再有不服的,“四凶”立刻变成“五凶”矣。然而最妙的还是孔丘先生,
他阁下对大屠杀的解释是:
  “伊放勋发现姚重华贤能,并不可贵。发现了之后,一点都不怀疑,摧毁了所有的挑拨离间,甚至诛杀进谏的人,才是真正的可贵。”
  原文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在政治挂帅的大纛之下,手握权柄的人有福啦,真理正义、公道人心,都是他们的,连圣人都站在他们一边,努力化腐朽为神奇。
效忠政府的成了叛逆,血腥镇压的反而备受歌颂。历史上斑斑史迹,一开始便被野心家利用,扭曲颠倒,黑变成白,白变成黑,成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奇观。
  到了这时候,篡夺帝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2258年,伊放勋先生终于下台鞠躬。按常理推测,他阁下下台鞠躬,姚重华先生当然上台鞠躬,他觊觎宝座已非一日,布下天罗地网,更非一天。这个熟透了的苹果,非掉到他早已
放在树底下的大箩筐里不可。但关于这场被后世儒家学派知识分子百般赞扬的“禅让”,古书上的记载,过于简略。《史记》只一句话曰:“卒授舜以天下。”其他古书,更含糊其辞,在那里和稀泥,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帝王世纪》曰:“
尧取(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吕氏春秋》曰:“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淮南子》曰:“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
  没有一本书记载政权转移的具体步骤,只记载伊放勋先生曾表示过要把帝位让给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位是许由先生,他阁下一听说要他当头目,心胆俱裂,怎么,教我跟姚重华对抗呀?卷起铺盖就跑,跑到箕山(河北唐县北郊二十公
里),像躲强盗一样躲了起来。其中另一位是子州支父先生,子州支父先生说他自己害了一种“幽忧”的奇疾,搞不来政治那玩意儿。
  古书上从没有记载过姚重华先生啥时候曾经拒绝过接班,连装模作样的拒绝都没有。
旅途?囚房?惨死
  姚重华先生不但从没有拒绝过岳父大人的让位,反而急吼吼而吼吼急,当一切都布置完成时,伊放勋先生仍然不死,这使姚重华先生震怒。他不能再继续等待,政治本质就是不稳定的,日久恐怕生变。于是,公元前2258年,姚重华
先生建议伊放勋先生去全国各地,作巡回视察。这项建议义正辞严,谁都不能说天子不应该去全国各地视察吧。然而,这却是姚重华先生夺取政权大阴谋的最后一击,他要杀岳父大人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既没有飞机汽车,甚至没有牛,更没有马。我们无法确定伊放勋先生有没有什么代步,即令骑牛骑马,即令坐两人抬的轿子,他也不能承受那种颠簸。呜呼,伊放勋先生根本没有出京视察的理由,有“代理君王”在
,天大的事——连杀“四凶”都做了主,还有啥必须他亲自瞧了才算数的?对一个一百一十九岁的老人而言,他宁可坐在家里休息,但他不能抵抗女婿的压力。
  于是,到了阳城(河南登封),伊放勋先生在意料中伸腿瞪眼,一命归阴。是在出发途中死在阳城的欤?抑或在归途中死在阳城的欤?史书上没有交代。《帝王世纪》只说了一句:“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当时首都平阳(山西临汾),
距阳城航空距离二百六十公里,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时,是一个遥远的边区。两个城市之间,横亘着中条山脉;越过中条山脉,便是翻滚澎湃、不断决口的黄河;渡过黄河,又是邙山;越过邙山,又要渡过洛水;渡过洛水,还要进入嵩
山山脉,阳城就在嵩山南麓,紧傍颍水。这位年迈苍苍的老汉,没有人知道有啥重要大事,非要他亲临不可。然而,姚重华先生知道就行啦。
  伊放勋先生糊里糊涂被折腾而死。他是活着离开首都的,回去时却成了一具尸体,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泄露一点风声,可能引起议论和怀疑,使姚重华先生不敢马上就往宝座上坐。
  然而,死在旅途还是幸运的,另一种史料更确定地指出,伊放勋先生不是死于旅途,而是死在监狱。《竹书纪年》说,伊放勋先生被姚重华先生放逐到尧城(山东鄄城西北七公里故偃朱城)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伊放勋先生
被后世尊称为“尧帝”,尧帝者,好心肠的君王也,而好心肠的结果却是家破人亡,死于至亲的女婿毒手。当他在牢房哀号,如果知道后世的儒家学派会把他的惨死,形容为美丽的“禅让”,他流下的将不是眼泪,而是鲜血。
  我们抄录《竹书纪年》原文,作为结束,原文曰:昔尧德(政治权力)衰,舜囚尧,复偃塞(断绝)丹朱,不与父相见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于谋杀的帝王,而且沉冤千古,悲夫!

  时代,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王朝,黄帝王朝第七任帝,姓名姚重华,在位四十八年(前2255—前2208),遭遇死于蛮荒。
传奇人物
  姚重华先生是伊放勋先生的女婿,但在血缘上,他却是伊放勋先生第五代旁系曾重孙。史书上说,黄帝姬轩辕先生生姬昌意,姬昌意先生生第三任帝姬颛顼,姬颛顼先生生姬穷蝉,姬穷蝉先生生姬敬康。注意这位姬敬康先生,他阁
下跟伊放勋先生可是堂兄弟。姬敬康先生生姬句望,姬句望先生生姬牛,姬牛先生生姬瞽叟,而姬瞽叟先生,就是姚重华先生的爹。姚重华先生当了伊放勋先生的女婿,可是乱了大伦,盖他娶了他的曾祖姑。家谱俱在,一查便知。
(一想起儒家学派猛捧的“道德”系统,坐第二把交椅的竟是一位乱伦人物,就十分紧张。)
  姚重华先生是冀州人,古冀州包括现在的河北、山东和山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