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伟林)
《谈美》
朱光潜著,开明书店1932 年11 月出版,后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即一批大作家、大
学者专门为青少年写作,作家中如冰心、叶圣陶,学者中如朱自清、朱光潜。
这些名家为青少年写的作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成为影响几代
中国人的传世之作。
冰心的《寄小读者》、叶圣陶的《稻草人》、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朱光潜的《谈美》就是这样的传世之作。
朱光潜曾在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德
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做过14 年的学生,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抗战
期间曾担任过四川大学文学院长和武汉大学教务长,之后又回到北大,继续
做西语系教授直到逝世。可以说,朱光潜一生都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围墙内,
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人物。
虽然做的是西语系教授,但朱光潜研究的却是美学,他的《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著作都是在文艺学、美学领域影响极大
的书,他本人更是中国20 世纪屈指可数的影响最大的美学家之一。以这样的
学养和身份,朱光潜还专门为青年读者写了一系列著作,如《给青年的十二
封信》、《谈美》、《谈文学》等。
作者自称《谈美》是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也是《文艺心理学》的
“缩写本”。《文艺心理学》是专门写给研究美学的人读的,《谈美》则是
与青年读者就美这个话题作的谈心。作者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
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
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
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
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从这段叙述写作动机的发言,我们得知,朱光潜并不把美学问题当作纯
粹的学院学术问题,而是把美学问题和现实人生紧密联系起来。于是,美学
在朱光潜的工作中就有了类似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意义,即通过美学研
究,来改变中国的国民性。用朱光潜的话说,谈美是为了免俗。什么是俗?
俗就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
求,俗就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怡情养性就是怡养美的人情、美的人性。
显而易见,这种谈美的方式与我们通常所见学院人士谈美的方式迥然不
同。前者是亲近读者,切入人生的,后者是拒辞读者,疏离人生的。
《谈美》不仅有亲近读者的动机和方法,更有吸引读者、征服读者的内
容。《谈美》一书由15 节组成,这15 节又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谈美感和
美,二是谈美的欣赏,三是谈美的创造,四是谈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表面上
看四个部分各自独立,自成一格。但仔细品味,却发现前面三个部分是第四
部分的铺垫,第四部分是前面三个部分的升华。原来,朱光潜把人生态度分
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
美感态度求的是美。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作为一个美学
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的《谈美》专心谈的是美感态度,对美感态
度作了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阐发。然而,朱光潜注重的是全体人生,而非
局部态度。他专门开辟“人生的艺术化”一节,探讨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在
这一节里,他令人信服地证明:至高的善也是一种美,科学的活动仍是艺术
的活动,于是,“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就这样,真、
善、美在美的巅峰得以融合,人生和人生态度在美的极致中得以圆满。
当我们厌倦了许多美学著作的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当我们看穿了许多
美学家信口开河的虚无空洞,这时候读一读朱光潜的《谈美》,感受其中的
流畅生动、博学雅趣、细腻贴切和精警透彻,我们可以感觉到,学院里也有
真情趣,学者笔下也有好文章。
(黄伟林)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中国古代这位老哲人发出的这
句话语,使我们在注视犹如滔滔江水,奔流永不停歇的时间之河时,不禁感
叹这变易不居、沉浮不定的人世。然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国
家,却不约而同地,责无旁贷地保护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凝聚、积淀下来的
历史文化遗迹,并且把它们虔诚地尊奉为整个民族智慧和美的结晶的象征。
即使那是人类第一声有节奏的劳动号子、第一笔信手的涂抹、第一个粗糙的
有装饰图形的陶罐。当我们再次回顾和欣赏这些久远的、古迹斑斑的艺术作
品时,我们依然被前人的创造深深感染着、激动着,久久不能平静。
美的艺术作品是永恒的,它们本身蕴含着人类追求美与永恒的努力与秘
密。“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一旦我们明白
对美的永恒渴望与追求,已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灵魂时,我们将更
加由衷地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并自豪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历程和文化理想。
本书作者作为当代中国美学一大家(“实践派”美学观点的代表人物),他
不辞辛劳地打开了通往中国古典文艺奥秘之门,并愿意与我们共享中国经历
的漫长而辉煌的追求美、探索美的历程。
那么,该如何开始、如何行走、如何观赏,才能避免遗漏任何一种美的
作品?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艺术鉴赏家都不容易完成的艰难的任务。“那人面
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
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
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当作者用
充满激情的文字描绘它们、赞美它们时,他更倾向于宏观地把握它们,并以
它们为代表写就了一本简明扼要的中国美学史,从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
艺,紧紧抓住各个时代的历史风貌、社会精神内核,尤其是那些创造美的文
化精英的灵魂。品味“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
“佛陀世容”、“盛唐之音”、“宋元山水意境”等10 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精神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直接感触到这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的审美历史,
那些时代闪烁着的美的精神火花。伟大的思想的睿智之光,犹如燃烧在目前。
与此同时,作者也力求透过缤纷的美的形式、美的内容所织就的帷幕,
揭示出我国劳动人民在创造美的过程中,隐含的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状况,
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心理结构创造
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传流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
构。”这也许正是美成为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并且深深震撼我们心灵的真
正原因。——美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伟大,美的深邃是人类心灵的深邃,美
的广阔是人类思维视野的广阔。美的历程连接着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呼唤着
理想与美的天堂。纵然这段历程路途多舛,驾驭方舟的有志者依然会不屈不
挠地前行。
(梁丽明)
《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是什么?”——从古希腊时代直到今天的二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
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们都不能完全解决。“乍看起来,
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
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个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
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黑格尔《美
学》)因此,要想给美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实在不那么容易。柏拉图就曾经不
得不发出这样的叹息:“美是难的!”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美的认识与探求。只要哪儿有美,那些
热爱生活的,善于发现的人们,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美学散步》,就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以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
在的方式,在美的世界漫游时所记下的领悟和体验。
宗白华先生本是20 年代有影响的诗人,出过诗集《流云小诗》。我感到,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依然保持着诗人的诗意情怀以及极其敏锐的
艺术眼光,并把这种诗人的独特气质贯注在对艺术世界,尤其是对中国艺术
本质和特征的诗化探索、描绘上。如果说,伟大的艺术家,聆听到的美的声
音,感受到的美的气息,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美妙旋律和生命本体的自然律动,
那么,当我们沉浸在他们创造的关于自然、生命、心灵的艺术作品中时,我
们不能不被他们迸发出的美的激情所折服,为他们身上燃烧的火焰所照亮。
这一切是诗意的,富于情感的。因为人们感应美的方式和发现美的成果是可
以互相交流、互相感染的。宗白华先生触摸到艺术家掌握与创造世界的种种
方式,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着、分享着艺术家们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
这同样是一种美的表达。
宗先生如此准确地把握了中国艺术家与自然、艺术的天然关系:他们自
得地沉浸在个人生命和奇妙的自然、钟爱的艺术有机融合的“物我同一”的
境界里——“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
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