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化生活方式杂志”),他还发现美国许多10 到15 岁的青少年订阅《连线》
杂志作为送给父亲母亲的圣诞礼物。
这导致尼葛洛庞帝试图通过《数字化生存》一书表明一种态度。许多人
担心信息技术会加剧社会的分裂:信息富裕者和信息匮乏者、富人和穷人,
以及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但最大的社会鸿沟却是在不能互相沟通、学习的
两代人之间,“真正的文化差距会出现在世代之间”。当孩子们认为“光盘
和网络就好像成人眼中的空气一般稀松平常”时,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诱
人的电子游戏只会使孩子们玩物丧志而“焦躁不安”。《数字化生存》的写
作立足点,正是希望在今天的数字化环境中,不仅仅提供有关数字化理论和
设备的知识,更分享有关数字化生活方式和数字化一族的信息,使成年人了
解他们的孩子正在着迷或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激励他们学会重新开始学
习,赶上时代的新的生存方式;而新的一代则可以发挥想象的天赋,领会梦
想的意义,因为他们才是未来的信息社会的真正主人。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这是尼葛洛庞帝在
此书为我们的生存概括的新定义。比特(bit),“信息的DNA”,正在迅速
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这是贯穿全书的基本主题。尼葛
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现行社会的种种模式的转变,以及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巨
大影响。——这将是一个以“比特”为思考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它所代表
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将是每时每刻都与电脑为伍。
那么,控制数字化未来的比特,到底是什么?数字科技如何吸引人们到
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之中呢?
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易于复制,能以光速传播。在传播时,
时空障碍完全消失。这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最明显的生活转变,将从我们
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开始。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
和娱乐的系统。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将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
不再被“推给”消费者,人们(或他们的电脑)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
并参与创造信息的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
为我们能够相互交流、随身携带、值得信赖、无所不在的伴侣。尤其是一种
新的“和谐效应”变得明显了:过去泾渭分明的学科和你争我斗的企业开始
以合作取代竞争。人们跨越国界,互相了解,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共同语诞
生了。“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
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
11 年前,领导创建被称为“创造未来的实验室”——“媒体实验室”的
尼葛洛庞帝,和他的同事们至今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信念、无所不在的电脑将
不仅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会大大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层面。人类的
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
我们是否完全认同尼葛洛庞帝关于未来的种种预见呢?这也许并不是最
重要的。我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也有可能随风消散。重要的是,不要忘
记我们拥有一双不被蒙昧和偏见的灰沙遮蔽的眼睛,一个智慧的头脑,以及
实现梦想的勤劳的双手。它们才是未来的创造者。
(梁丽明)
《联想为什么》
陈惠湘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你还记得吗?这是1990 年为树立联
想集团形象所策划的一句著名广告语,它的创作者就是今天这本《联想为什
么》的作者:陈惠湘。他现任中国联想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副主任兼公共关
系部总经理。
联想集团前身——中科院计算公司,是20 多名创业人员以全部投资仅
20 万元起家的企业。而今天,联想集团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够以份额表达自己
国际市场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因为1995 年由它生产的电脑主机板和附加卡占
据着全球相当的市场份额。同时,在世界前10 名优秀电脑厂商大举进入的中
国市场,联想牌电脑以10%以上的份额连续几年名列三甲,是目前唯一能够
在前5 名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品牌。当90 年代中国市场几乎进入全面开放因
而致使国人普遍对激烈竞争之下的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感到忧心忡忡时,联
想的业绩多少给中国人民几分宽慰与振奋。
陈惠湘从1989 年8 月2 日成为联想人后,他与联想的命运就连在了一
起。“回想起来,我在自己人生历程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时刻都选择了联想。”
这第一个重要时刻是1989 年从一家从属电子部的工厂到联想工作,“发现还
有如此认真的企业,还有如此认真的人们,拿工作当自己的生命看,。。当
然我本人也义不容辞地认真起来,这时候又发现认真以后自己原来有那么多
的创造力和热情”。第二次,则是在1991 年放弃职务、收入和房子离开联想
之后,他又于1995 年放弃自己创办的公司二次回到联想。与联想的特殊关
系,对联想工作的认真投入,使陈惠湘能以一个联想人的身份,将丰富的亲
身体验、真切的感受,融入对联想企业风雨兼程的发展史的理性剖析。这已
不单是理论的总结,在理性的文字的背后,凝聚着作者多年置身联想集团、
研究中国企业的情感与心血。
“中国有那么多研究别人的书,中国人读了那么多别人是怎样干的书,
但是中国太缺乏研究自己的书,研究自己应该怎么干的书。”于是,陈惠湘
下定决心写一部论述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实务的著作,而不仅仅是关于联想集
团业绩的书。无一例外,他书中所论及的问题,都把包括联想集团在内的中
国企业放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竞争的大背景下来进行思考、判断。
他从企业战略、人才、观念、创新、激励五个方面,旁征博引,全面解剖企
业经营的实质,以及对联想集团的成功和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
探索。这些思考,深深地渗透着作者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忧患意识,凝聚
着一个甚至更多的中国企业人士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心。
“写传奇会给人惊讶。写业绩会令人羡慕。写事实和思考会与人交流。
世界需要交流。中国更需要交流。”“交流”,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创
造中国民族经济的美好未来,这个目标,将会赋予创造者们无可选择的历史
重任,也同样会赐予他们搏击的力量。
(梁丽明)
《顺生论》
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谈人生的书数不胜数,我尤看好这部《顺生论》。
顺生这个词,按作者的意思,是“率性”的另一种说法。《中庸》开头
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换成现代汉语:人有了生
就必须饮食男女,这是定命,到身上成为性,只能接受,顺着来,顺着就是
对;但人人顺着也难免有冲突,比如僧多粥少就不免于争,所以还要靠德、
礼、法等来调节。
作者很欣赏这种人生哲学,并有所发挥写成这部《顺生论》。他这样解
释书名:“我们有了生,生有没有究极意义或价值,不知道;但有天赋的好
恶,如没理由地觉得活比死好,乐比苦好,这是命定,或说性;已定,抗不
了,一条简便的路,也许竟是合理的路,就成为,顺着天命的所定活下去,
即本书所谓顺生。”
一部《顺生论》,洋洋20 余万言。分三个部分:天心、社会和己身。天
心谈12 个问题,如存在、生命、鬼神、天道、命运等形而上的范畴;社会谈
24 个问题,如组织、分工、平等、道德、宗教等群体范畴;己身谈24 个问
题,如自我、机遇、婚姻、事业、信仰等个体范畴。三个部分60 个问题,涉
及人生方方面面。60 个问题实际上是60 篇美文,合为一体,成人生哲学体
系;独立成篇,也是珠圆玉润,质文俱佳。
我之所以看好这部《顺生论》,理由有四。其一,是作者的态度。我们
读过许多关于人生问题的书,作者对人生发言,多是持真理在手的姿态,仿
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超越了他自身局限性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这些所谓
真理,多半大而无当,华而不实。张中行写《顺生论》,明确指出,“其中
所写都是自己的有关人生的所想”,这句话中的“自己”很重要,它表明作
者诚实、谨慎的态度。既然是自己所想,就不敢武断为真理。于是,在这里,
作者的发言,名义上,不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实际上,却表现了实事
求是,推己及人的真诚。
其二,是作者的方法。大多数人生哲学,往往观点明确、论证有力,采
取的是大胆立论,大胆求证的方法。张中行写《顺生论》,采用分析的方法,
贯通怀疑的精神,既不“过于执”,也不唯我独尊。说自己的道理,任别人
去取舍。这样的方法,表面看不够旗帜鲜明、雄辩有力。仔细体味,却有一
种深婉透彻、润物无声的力量。
其三,是作者的见识。作者是老北大的毕业生,大学时代就打下了扎实
的旧学功底。求知一生,学贯中西。早在年轻时代,就学习人生哲学,想弄
清楚人生是怎么回事,怎么样生活才好。中年之后,饱经沧桑,遂产生写《顺
生论》的念头,且开始动笔,直到晚年才最终写成,写作时间长达40 余年。
渊博的书本知识、丰厚的人生体验,严谨、恒毅的写作态度,如此种种铸就
的自然是充满真知灼见的人生论。
其四,是作者的文采。作者是训练有素的文章家,曾著有《作文杂谈》
一书,深谙文章之道。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作文方面不是纸上谈兵、眼高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