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同性恋研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的或精神病的标志,而这只是人类广泛的许多行为中的一种。

/* 2 */
前言
序言(2)


 
1948年,当美国生物学家金西和他的合作者们首次出版有关《人类男性的性行为》的调查报告时已宣布了上述这一点。他是根据全美17000例以上对各种年龄、不同收入的群体和不同教育经历的个人会见而得出的(不是从咨询而得到的)。他要求他们报告他们的全部性活动,并加上他们的全部性经历,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弄明白了,即在同性恋和其他人之间明确划分界线是不可能的: 
“男性并不代表两种无关联的人口,即异性恋者和同性恋……不是一切东西都是黑的,也不是一切东西都是白的。自然界很少存在种种分离的目录,这就是分类学的基础。人类通过思考发明了各种目录,并设法把各种事实填入各个被分离的框框内。充满生气的世界中的每一个和各个方面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了解人类性行为越多,则我们对性现实的了解也就越完善。” 
金西从专门是异性恋者至专门是同性恋的行为中,发现两者很可能会发生变化。确实,他发现许多男性自发地从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者,并会逆反,他们中有些人在其生活过程中会有好几次。另一些人,在短期内或长期内发生两者同步行为。这种情况(这在以前从未载入文献中)使金西得出一种逻辑上的结论——要把同性恋者说成是特殊的,明确可以区分的人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不把人区分出具有异性恋者的特征或同性恋者的特征,而是区分出有一定量的异性恋者的经验和有一定量的同性恋经验的个人,则就会鼓励(或刺激)人们更彻底地去思考这些事情。不应用这些术语作为描述各人的名词或形容词,而应以它们更好地来描述各种公开的性关系的本质或描述个人在性方面对刺激的反应。” 
最后,金西又提出了另一个十分重要而常被遗忘的观点: 
“如上所述,很明显,有关世上同性恋者的数目和异性恋者的数目是无法统计的。” 
最近美国芝加哥一个调查组作了有关同性恋的调查——是首次具有代表性的取样——当获得各不相同的统计数字时,仍然感到应重复金西的主要论证—— 
“与好多同性恋文献对照,这种文献深刻地描写这种人之间的区别,即同性恋者在社交方面及心理方面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这个道理被那些设法了解世界范围蔓延的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家所吸取了。起先,他们由于未曾阅读过或未曾了解金西,所以他们开始设想有一个确切的同性恋者的危险群体,但是由于艾滋病的传播进展,卫生当局不得不承认这种设想是错误的。艾滋病未曾受到限制,未曾被“危险群体”和“危险行为”所传播,并且这种行为并不限于在被称为同性恋的人们中。今天,研究人员们说:“男人有男人的性(缩写为MHSWM),女人有女人的性(缩写为WHSWW)。”这些新的科学术语只介绍了行为而不作特殊的假定。换言之,今天在对关系生命和死亡的严重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这种同性恋者和同性恋爱的术语已都不再被使用了,因为这并未被证实有助于了解性的现实。 
鉴于此,大多数亚洲国家长久以来都有他们自己的对同性恋的态度,只要他们保持无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性的框框。例如,不仅日本等国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对付这方面的犯罪法律(也许实际上仍有反对)。对这个问题的宽容非常有助于防止传播艾滋病。显然,与男人发生性关系的男人不会与卫生当局合作——如果他们害怕犯罪受惩罚的话。然而,如果政府要成功地与这种流行病作斗争,那么这种合作是必要的。 
同性恋的性活动,常常是十分隐秘的,甚至来自最亲密的家庭成员中。因此,卫生官员要发觉它是绝对不可能的,遗憾的是,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帮助那些处于最有传染可能的人来保护他们自己;另一方面,如果卫生当局使每个人都晓得当局无论如何不会处罚、谴责或嘲笑同性恋的接触,则当局会获得许许多多男女的信赖。确实也使这些当局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的人数是多么庞大,他们与疾病作斗争中作为同盟将会多么有用。 
总而言之,亚洲不需要,特别是中国不需要采用西方“同性恋”的思想或“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运动”的观念,他们有自己的情况、自己的看法,但是,东西方也会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大家都在真理的道路上探索。 
正如刘教授在书中指出的,同性恋行为在中国,可回顾到最古老的时代,它本身已有久远的历史了,这有它自己的传统和各种解释以及种种评论,尽管这种种解释和评论也在发展变化。也正如刘教授曾在他的20000例“性文明”调查中指出的那样,今天在大学生中,是有同性恋的性接触的(约有7.8%的学生有过这方面的报道),这只是在人口中的一部分中发生,这种假设确是合理的。如果使这些人感到自己是被歧视的,就会有相反的后果。特别是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歧视同性恋是毫无意义的。首先,同性恋接触决不会导致怀孕,因此不会对政府人口政策(或对此事的任何政策)构成威胁;其次是,正如已经提到过的,从事这种接触的人们在与艾滋病的斗争中是重要的同盟。所以,无论从中国的传统还是就西方影响来说,接受它比禁止它更好,当然,没有必要去鼓励它。性研究人员懂得,而卫生当局也不应当忘记,这种亚文化群不可能在大量的男人和女人中蔓延,即使有人加入到他们整个行列中也少得可怜,这种人永远是人口中的极少数。这样数量的少数派似乎是人类的恒量,即在全世界范围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相同的。 
同时应该看到,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不同的情况和变化,有丈夫们和父亲们,他们偶然与其他男人有性接触,也有妻子们和母亲们偶然进行女性间相爱,也有青春期的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试验性地与同性接触而以后又把它忘了。一些青年开始与异性爱者接触,然后几年之后又转为他自己的同性。另一些人,既保持异性性爱关系同时又保持同性恋关系。有些人仅在结婚几年之后发现他们对同性成员发生性爱兴趣,然而,他们中有些人选择离婚,另一些人却把一切告诉他们的配偶,并发现允许延缓结婚的安排。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同性恋兴趣造成严重的问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一点也没问题。一些人感到内疚和不愉快,另一些人则对此心安理得。总之,同性恋的行为、方式和程度有几千种,没有一例与任何其他的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刘教授要确定的另一种见解。他将成为第一个承认他的种种发现不会也不可能停滞与枯竭的研究者。他和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切都给我们罕见的这部分世界以一道曙光。 
当前,在这个问题上,全世界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实在是太多了。刘教授和鲁教授主编的这本书揭示了中国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当然,在其他国家里还有其他情况。例如在丹麦,两个同性男人可在法律上结婚,尽管他们不能收养孩子;而在美国有些州,规定同性恋者是可以收养孩子的,但不能结婚。然而,另外一些国家,对此并未作出决定,而是仍有争论。只有一种情况是比较一致的:即如果同性恋行为以前是隐蔽的或对此甚至是持否认态度的,则现在它正在渐渐地变得看得见了,这是因为全球各地联系、交往、影响更密切了。在一个国家里所揭示出来的早晚会在另一个国家里被发现,最后任何地方决不会有任何种类的性秘密。 
总之,不论事情怎样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新知识能指引我们,使我们变得更能认识更能容纳这些令人惊讶的种种人类生活,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中。目前的这本书也在努力设法对此目标作出贡献。 
黄杰 译 刘达临 校 
2003年2月10日于柏林

/* 3 */
前言
前 言(鲁龙光)


 
同性恋在中国长期以来被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它视为禁区,讳莫如深。实际上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着,它是不容回避的,应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重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对同性恋问题缺乏应有的多方面的研究,因此在认识上自然不一致。 
我们从临床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角度上分析了2500例主动求治者的资料,研究表明:这些同性恋者均具有程度不等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冲突,焦虑、孤独、忧郁、苦闷等负性情绪时常困扰着他们,不安全感及自杀企图常有发生。他们也许不能代表广大的同性恋者,但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心理医生有责任帮助他们摆脱痛苦,获取心理平衡,更好地享受人生之乐。 
在不排斥可能的生物学基础的前提下,我们的资料提示:在个人发展史中,早年的养育方式、性教育、性心理体验等不良误区可能会造成性角色及性身份分解,在儿童性心理行为例错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如何正确认识并加强从婴儿到青春期这一关键阶段的性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关注的大事,这也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保障身心健康和预防同性恋不和谐倾向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从多方面开展对同性恋的研究将给人民带来福音,有助于社会更高层次的文明建设,也给消除难以估量的社会隐患带来裨益,同时亦有助于人们对同性恋者的疾苦予以一定的理解与同情,有助于为救治者提供良好、有效的医学指导与治疗措施。 
上海的刘达临教授在同性恋的社会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共识使临床医学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走到了一起。我真诚地希望这部有关中国同性恋研究的论著能为这一领域带来一点新鲜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