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1938年5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第二次文森扩充海军法案,批准10
年内再开支10亿美元,将海军扩大20%,其力量可以强大到对抗德日意联
合舰队。9月,海军组建了大西洋舰队,朝着划分两洋舰队迈出了第一步。
海军的注意力已不仅只放在日本。至11月,陆海军联合委员会起草紧急作
战计划,正式将德日意定为假想敌。
美国在这一时期在海外还大力扩充军事基地。30年代初,美国在太平洋
的战略防御圈为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马。1934年,美国重审“黄色
计划”,规定假若美日之间爆发战争,美国海军首先要把日军从马绍尔群岛
和加罗林群岛驱逐出去,建立通向西太平洋的前进基地。
到1940年,美国拥有陆军23万多人,正规军共有5个步兵师、1个骑
兵师、7个野战炮旅和其它部队。另外还有国民警卫队17个步兵师、4个骑
兵师和18个炮兵旅,但国民警卫队只保持最低名额,实际上除了步枪没有
其它任何装备。后备役部队共有27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均由予备役军
官组成。1940年,美陆军拥有坦克约1500辆。
美国的航空兵分别编入陆军和海军。1939年,陆军约有2400架飞机,
海军约有2500架。美国使用的飞机在质量上次于欧洲主要国家,但优于日
本。
… Page 34…
美国海军至1939年9月,共拥有战列舰15艘、航空母舰5艘、水上飞
机母舰13艘、巡洋舰36艘、驱逐舰181艘、炮舰7艘、扫雷艇26艘、潜
艇99艘。
虽然美国的国防和军事力量有很大发展,但其在战前的战略理论和军队
建设方针上存有重大问题。首先是政治战略与军事战略的不协调,战争准备
与政治外交政策不统一。美国在战前很长时间里就已判定德日意法西斯是美
国的潜在危胁和危险的敌人,但在政治和外交上仍然实行绥靖政策,在经济
上暗发横财,支援自己的敌手,特别是日本,结果纵虎贻患,自食恶果。其
次,是在军事理论中强调海军制胜,海军第一,认为美国没有强国为邻,不
需要庞大的陆军保卫本土,然而为了把自己的军队派往世界其它战区却需要
远渡重洋。未来的战争是一场长期的、需要耗费大量物质资源的战争,是一
场在美国国土以外陆海空广大空间进行的集团之间的战争。这就影响了三军
协调发展,战争准备不充分,军队的兵力、兵器的数量和质量都劣于敌手。
美国虽然面临危胁,但国会中孤立主义分子却经常反对军事拨款,反对扩张
军备,直到欧战爆发时,美国也没有提出一个军备计划。以致到1940年3
月,美国的军事拨款才稍稍超过战前水平。结果在西太平洋上的日美海军力
量对比中,日本处于优势。再次,美国在战前也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战略领
导机构。美国对加入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估计不足,认为即使被迫卷
入,也将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和改造军事机构。直至偷袭珍珠港之
后,美国才成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后,是战略判断失误,虽然美国一直以
日本为主要敌人,但盲目轻敌,以为日本不论在军事、经济还是人力都不足
以同美国抗衡,因此并不敢真的发动进攻。在欧战爆发后,美国又认为它虽
面临着德国和日本在两洋的危胁,但主要危胁是来自更强大的德国。因而“先
欧后亚”的方针,也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形成重要的影响,导致其对日本疏于
防范。
5。欧洲走向深渊
(1)不流血的征服
希特勒自上台之日起,就以夺取世界霸权为目标,为实现这一巨大的野
心,他从一开始就准备诉诸武力。他曾声称:“我不是为了不打仗才建立国
防军的,我一向都有打仗的决心”。但一开始,希特勒不能也不敢打仗,因
为德国并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他一开始追求的是一种不流血的征服。在建立
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国家的侵略扩张阶段,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这种战争
边缘手段。
1935年,当德国宣布扩军50万,建立空军,彻底打碎凡尔赛枷锁时,
希特勒深深知道,这时德国的军事力量还远远不够,因此处在一个非常危险
的时期,如果英法发动予防性进攻,他将不堪一击。因此一再对外宣称,德
… Page 35…
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它国家的念头,甚至还提出了维护和平的13点建议,
而这些建议看起来非常冠冕堂皇。希特勒提出:愿意制定能导致取消最重型
武器的任何限制,愿把海军限制在英国海军力量的35%,比法国还低15%,
等等,言词极为动听,但实际上英国和法国却没有看到或者是故意不看:凡
尔赛体系已就此完结了。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为与英法抗衡,意大利完
全倒向了德国,使希特勒的天平上又加了一个筹码。因此,1936年3月7日,
德国突然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尽管德国的将军们甚至希特勒本人都提心
吊胆,准备随时退缩,但英法两国除了提出抗议之外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反
击措施,英国竟以“这个地区反正必将丢失”为借口而反对制裁德国,法国
虽动议制裁,但它并不敢单独出头,法国的决策者中没有一人有足够的政治
胆略和统御能力来面对这样的局面。因此,在英国勉强作出一但法国遭到德
国攻击时可派2个步兵师的承诺时,法国也就乐于听从英国的规劝。
但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战略态势却不可挽回地急剧逆转了。法国的安
全保障是建立在限制德国军备以保持自己的军事优势和包围德国的同盟网
上的。现在,希特勒已不受惩罚地摆脱了一切束缚。一但德国开足马力扩军
备战 (而德国正是这样干的),法国的优势丧失就指日可待。同时,法国的
同盟网的丧钟也由此敲响,除捷克斯洛伐克外,比利时等国家出于对德国的
畏惧而与法国疏远,奥地利被迫与德签定协议,承认是一个德意志国家、纳
粹党合法化。波兰也出现离心现象。法国由此对德国更加惧怕,对英国也就
更加依赖。
接踵而来的西班牙内战,使整个局势更加恶化。1936年7月,西班牙内
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立即发兵援助佛郎哥的武装叛乱,并千方百计地延长
和扩大内战,使之不要停息下来。西班牙内战,使得法国边界上又有了第三
个不友好的法西斯国家,从而削弱了德国的劲敌,同时也使英法与意大利不
再可能重新修好,希特勒——墨索里尼形成了紧密的同盟。在内战中,意大
利派出了大量地面部队,德国提供了大量的飞机、坦克和技术人员,还特别
派出了空军秃鹰军团。苏联也派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对西班牙政府进行援
助。而英法两国则基本上是袖手旁观,害怕搅坏了整个欧洲的绥靖。但其结
果只能是使英法,特别是法国的战略处境更加严峻。西班牙与法国接邻,又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有一个对英法友好的政府,而英法竟以不干涉为借
口听任去留。这样,法国与其东方同盟的关系遭到理所当然的冷遇,法国试
图与苏联的军事谈判也受到本国军界和英国的警告而作罢。而德意同盟则进
一步巩固,1937年11月,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此时的欧
洲已是危机四伏了。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希特勒完成了战略方向上的调整和领导人员的
改组。英法被列为德国最主要的敌人,以主力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袭击而在
西线坚守的“绿色方案”已取代了防御性的“红色方案”。一直对希特勒冒
… Page 36…
险军事计划持有疑虑的沙赫特及国防军首脑被换,戈林成为德国经济的负责
人,里宾特洛甫出任外长,希特勒本人直接掌管了军队,扩张计划到了最后
冲刺阶段。而1937年6月上台的英国张伯伦政府,却在这时加紧了绥靖,
双方的交汇点就是慕尼黑。
1938年3月12日,德军集结了25万军队,突然开进奥地利,宣布德奥
合并。希特勒公然以武力撕毁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禁止德奥合并维护奥地利
独立的条款。但英法政府仍然对此没有做出任何积极反应。当时的法国正处
在无政府状态,而英国再一次以“这是件终究要发生的事情”为借口,而不
愿打断和平 进程。英法仅以一纸抗议而了事。
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更大的危险,即捷克的苏台德问题,这里生活着300
多万日尔曼人。希特勒早已在这里进行了阴谋活动,策动苏台德的日尔曼人
在民族自决的旗号下进行分裂活动,制造为德国肢解和摧毁捷克的借口。这
既为打败法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又为德国的东进提供了前进基地。在兼并奥
地利之后,德国已从三面包围了捷克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区,对捷克动手
只是时间问题了。
捷克对英法来说不同于奥地利,捷克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比较完备的资本
主义民主政体,又一贯是法国的同盟国,是法在东欧同盟体系中的支柱。因
此捷克的存亡对法国的安危关系极大。而且捷克在1935年5月同苏联签定
了互助条约,而这个条约又与法苏互助条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一但捷克下决
心抵抗德国的侵略,法国将难以逃避自己的义务,苏联也将践约出兵,最终
英国也不得不卷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