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经过专业训练的足够数量的军官,因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国防军只能保
留4000名军官。虽然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原国防军军士提升为军
… Page 22…
官,将一批警官转入军队,重新征召退役军官等等,但到战前,德国陆军中
只有1/6的军官受过足够的专业训练。
纳粹德国在扩军备战中的这些弱点,也是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战争中决定
采取突然袭击和闪电战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穷兵黩武的意大利
进入30年代之后,墨索里尼政权大大加快了战争准备。1933年,墨先
后将作战部长、海军部长、空军部长集中一身,倾其全国财力加紧对三军的
建设。
意大利空军深受杜黑理论的影响,是当时最受重视的军种,到1935年,
意大利曾成为拥有军用飞机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空军曾被誉为法西斯政
权的利刃,有能力控制整个地中海。其空军由独立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和海
军航空兵组成。1939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950架,其中轰炸机850架、
歼击机750架、强击机200架、侦察机750架以及殖民军轰炸机350架、侦
察机50架。但做好参战准备的只有近千架飞机。
1931年以后,意大利政府每年拨给海军的经费达6亿里拉,从而使意海
军有较快发展,仅1933年下水的军舰就有22艘;1934年,又开工建造2艘
3。5万吨的战列舰,两艘旧式战列舰也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同年还开始建
造一种快速、轻型,适合于地中海作战的驱逐舰,到1936年,意大利海军
已掌握了较先进的雷达技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意大利海军共有战
列舰4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59艘、旧式驱逐舰69艘、潜艇105艘。
陆军在1933年之后进行了部分摩托化和机械化,更新了炮兵的装备,
在和平时期,意大利陆军共有13个军,由33个步兵师、3个快速师、2个
骑兵旅、1个坦克团、63个炮兵团及其它部队组成。在宣布动员后,到1940
年6月参战,意大利陆军则增至14个步兵师,共25个军编为10个集团军。
74个师中有61个步兵师、7个山地师、3个坦克师和3个骑兵师,共计150
万人。
意大利最高军权形式上属于国王,而实际上则直接由政府首脑墨索里尼
领导下的陆军部 (作战部)、空军部、海军部和殖民部掌握。此外,还设有
一个由各部门联合组成的最高机关——最高国防委员会。
意大利在扩军的同时,就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1935年10月3日,意
大利军队不宣而战,全面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从厄立特里亚向阿迪格腊
特、阿杜瓦和阿克苏三个城市突击,然后沿马卡累、德西埃、亚的斯亚贝巴
一线南进。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颁布了总动员令,埃塞俄比亚人民
奋起反抗。但埃军由王公贵族指挥,并不听从最高指挥部命令,只关心保卫
各自的领地,军队和游击队虽英勇作战,但由于指挥不统一,同时意埃军队
装备优劣悬殊,经过半年多的抵抗,1936年5月,意军攻入了亚的斯亚贝巴,
海尔·塞拉西皇帝流亡海外,墨索里尼政府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属东非帝
国。
… Page 23…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造成了新的世界战争的又一策源地。意大
利在发动侵略时,英、法等国都采取绥靖政策,实际纵容和默认其侵略。但
意大利在站稳脚根后,即觊觎邻近的法属殖民地,威胁英属非洲殖民地,英
国在红海上的航线也处于受攻击的地位,英、法同意大利的关系大大恶化
了。
2。英法的战争准备与绥靖政策
(1)深受制约的英国防务
欧洲军事力量格局在进入30年代,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发生根本
变化。战争的阴云又开始聚集。因此,英国也在30年代初放弃了“十年无
大战”的规则,进入了重整军备的阶段。但在初始时期,其进程是极为缓慢
的。这是因为受到英国决策者的“防务需要要服从财政需要”的指导思想的
影响。英国首先强调的是财政经济的稳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军备问题。
这实际上与“十月规则”并没有根本不同。因而在军备生产问题上,往往先
是由军方提出总预算,然后由财政部估计能够支付的款额,两者之间必定存
在巨大差距,则由军方去研究何种项目将被削减。英军参谋长委员会提出
1937—1941年5月的国防预算总额,为18。84亿英镑,财政部则认为最高为
15亿英镑。几经反复,最后财政部勉强将限额定为16。5亿,不足部分,三
年作相应削减。在这个大原则下,还制定了一个防备次序原则,首先保卫本
土,其次是贸易线,再次是海外领地,最后才是履行欧洲大陆义务。三年的
战略及军备政策都据此决定。
在这个原则之下,三军的战略都发生了转变,陆军的战略为“有限义
务”。即在未来发生的大规模欧洲大陆的战争中,将主要由盟国的军队来承
担,英国主要提供海上和空中支援,而这主要还是指低地国家。英国陆军的
首要任务是防卫本土,尤其是防空。因此,陆军被大规模地削减了军费,一
部分本土部队改为防空师,陆军的装备和组训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增
加了高射炮、探照灯等装备,以取代适于欧陆作战的重型武器。本来在坦克
战理论和技术上都处于优势的英国,提出了“我们应该慢慢地实行机械化”
的主张,没有扩大现有的坦克部队,而是逐步使步、骑兵实行摩托化,以利
于本土部队和海外驻军互换。由此,到1939年,英野战军3个师已全部实
现摩托化,这比任何国家都先进。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这就是在英国远征
军中甚至连一个装甲师也没有。因为只有参加大规模欧战,装甲师才最有价
值,可这正是英国政府所要竭力避免的义务。由于迟迟未能确定陆军在欧战
中的必要性,英装甲部队只装备了近距离步兵支援坦克,轻型装甲巡逻车和
轻型坦克,而适于在欧洲大陆作战的先进重型和中型坦克的生产几乎为零,
待到 1939年春天,英国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太晚了。战
争前夕,英国陆军由正规军和国民部队两部分组成,正规军由5个步兵师、
… Page 24…
1个装甲师、3个防空旅,国民部队有12个步兵师 (其中3个摩托化师、5
个防空师)、1个坦克旅,共约83万人。英国直到1939年3月才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
皇家空军的战略也作了重大的调整。原来空军的战略是有效反击战略,
即使空军的力量尤其是轰炸机的力量具有威摄力,要让德国人确信,在任何
战争中,只要有英国参加,德国必败。一但武力威摄失败,便采用消耗战略,
先让强大的海空军保卫本土和帝国海上通道免遭毁灭性打击,动员帝国资源
与德国进行持久战。因此,在重整军备过程中,空军还是较受重视的。1934
年7月,英政府提出:削减陆海军经费,无限期推迟远征军的组建及修建新
加坡海军基地同时,规定要在5年内为空军增加41个飞行中队。1937年以
前,空军的发展重点是轰炸机,强调空中力量对等原则,首先要在轰炸机数
量上与可能的敌人相当。但到1937年以后,随着雷达等新技术的出现及西
班牙内战中的实践经验证明,轰炸机并不是不可防御的,同时,防务政策的
中心又是保卫本土,因而空军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突袭德国本土。因而空军的
重点也从远程轰炸机转为相对低廉的战斗机(两者造价为4∶1)和近程轰炸
机。但这样一来,以对等原则为基础的轰炸机反击战略被否定,取而代之以
战斗机防御战略。从而失去了对德国的轰炸机优势和空中主动权,这一后果
在战争前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英国空军一个独立的军种,由正规航空兵和
辅助兵力组成。空军中又有本土空军,殖民地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之分。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本土空军共有第一线飞机1460架,其中轰炸机536
架、歼击机608架、通讯联络机96架及岸基侦察机220架。此外,还有备
用飞机20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220架、殖民地航空兵飞机350架。同时,
英国的防空力量也有相当发展,到1939年7月,从斯卡珀湾到朴次茅斯就
设有20多个雷达站,能在100—2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高度3000米的敌机。
英国海军本来是最受重视的军种,但在调整中却陷于困境。因为英国的
海外利益,英国本土及生死攸关的交通线都需要海军去保卫,而且英国这时
要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但财政的限制
使得英国连DRC标准(即把原来的“一强标准”再适度扩大)都远远达不到。
到1939年,英国的海军总共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7
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184艘、扫雷艇42艘、潜艇
58艘。英国海军无论在组织方面还是装备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英国
海军中能在近海作战的轻型舰艇数量不多,高射火力也很弱,担任护航的军
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的数量也感到不足。
应当说英国在这一时期还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军费在逐年增
加,1935年—1936年的军事予算占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