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缸锵殖〉哪炕髡撸匙哦宰锓傅姆呖ι砦芎φ咦髦ぃ挥性谧锓赣胧芎φ咧浔3炙降睦溲摹爸辛ⅰ保淖髦と词钦媸涤行У摹R蚨蕴锊腋泄泻喂叵担粗っ魉慷玫氖率挡豢煽浚峭嚼偷摹W莨哿迥久鞯恼獠啃率椋杪宜鲂迹撇狻⒏邢胗胧妨舷嗷煸樱澳ㄉ薄蔽扌В皇瞧教砹诵矶嗟摹盎谩倍选V链耍迥久鞯男钜饽ㄉ保匀皇亲呓怂篮
第三部分:“南京大屠杀”抹杀论者的第一只黑手阿罗健一搜罗的所谓“证言”(1)
在铃木明的《南京大屠杀之幻》出版之后,接着仍用同样的采访日本侵华日军官兵的手法来抹杀南京大屠杀的,是一个阿罗健一《南京事件·48个日本人的证言》书影名叫阿罗健一(1944~)的右翼文人。他从1984年到1986年,对参与侵略南京的六十七个日军官兵进行了联络,当面采访了其中的三十五人,又与十一人进行了书信联系,并把对这些人的采访整理成了一本书,题为《纪闻·南京事件》,1987年由图书出版社出版。到了2002年,阿罗健一又对该书做了补充,采访的人增加到四十八人,书名也改为《“南京事件”·48个日本人的证言》(以下简称《证言》),由小学馆收入“小学馆文库”出版。阿罗健一为《证言》所写的“后记”带有结论的性质,现摘要译述如下:
面对转遍了南京、对各处情况都有所目击的日本人的证言,我们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印象呢?
在南京,见过所谓“南京大屠杀”的人,四十八人中没有一个。这是第一点。从那之后过了九年,在东京审判中提到南京暴虐事件的时候,几乎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其次,从四十八人证言中,可以看出没有对市民和妇女的虐杀,特别是对于妇女儿童的虐杀,谁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有人不断地讲:南京到处都是尸体,道路上沾满了血迹。然而,从四十八人的证言中,完全看不到。东京审判所说的那种悲惨的事情,恐怕是架空的。
对于一般市民是这样。但对军人稍稍有点不同。
对于中国兵的处断场面,有几个人看到过。把中国兵赶到扬子江上射杀,或者在城内射杀。在进攻南京的途中也有人见过这样的场面。扬子江江面上过了许久之后仍有被处断的许多尸体。由此推察,所谓南京事件,就是对中国兵的处断了。
虽说如此,大多数证言者认为,说这就叫屠杀,那就未必正确。那不值得大惊小怪。那是战争、是战场。
(中略)四十八人的证言者中有军人。从他们的证言来看,没有人对中国兵特别地虐待。(中略)
如证言中所讲,中国兵拒绝投降,打算和日本军队战斗到底。即使被打得走投无路,也不投降,不打算当俘虏。到了最后阶段,中国兵脱掉了军服,混入市民中。中国兵脑子里没有战时国际法的概念。
另一方面,对中国兵加以处断的日本兵,对这种事情也没有隐瞒,其中也有故意让媒体记者看到的场面。因为士兵们认为对中国兵的处断是战斗的继续,没想到后来被指为虐杀。
那么,对中国兵的处断,从战时国际法的角度怎么看呢?
现在的研究者,看法不一。
一种看法,认为司令官逃亡,中国兵脱掉军服,藏起武器、混入市民中,这种情况下不能把他们看作俘虏。日本不应该受到指责。
相反,另一种看法认为,到了最后中国兵应该受到人道的待遇。处断是违反战时国际法的。
还有人认为,即使处断,也得经过军法会议通过,这样就无可指责了。
总而言之,所谓南京事变,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兵的处断。
由于是战场,悲惨的场面也有若干。试图逃跑的中国士兵中,也有从城墙上掉下来摔死的。可是,既是战场,这也是平常的光景。四十八人证言所告诉我们的,就是如此。阿罗健一《“南京事件”日本人48人の证言》,第314~316页,小学馆文库2002年版。
第三部分:“南京大屠杀”抹杀论者的第一只黑手阿罗健一搜罗的所谓“证言”(2)
在这份“后记”乃至《证言》全书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阿罗健一的采访不是客观公正的学术行为。他所选的四十八个人竟然全都异口同声地否定大屠杀的存在,与现在已经编辑出版的日本同类资料集,哪怕是从抹杀的角度编辑的“谐行社”出版《南京战史资料集》也很不一致,这不符合战后日本老兵对战争看法的总体情况。现有大量资料表明,战后日本老兵反省侵略战争的虽然不占多数,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有所反省的。阿罗健一的这种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异口同声,其本身就是他主观偏见的最好证明。这种从作者的意图出发来选择采访对象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而得出的结论又是百分之百否定大屠杀,就更暴露出其露骨的抹杀论的倾向性了。
阿罗健一所搜罗的四十八人的证言,是战后不思悔改的军国主义余孽的自我漂洗,当然丝毫不能推翻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血案,因此不必一一反驳。但我们仍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阿罗健一难以掩饰的若干真相。阿罗健一的结论是没有对平民的大屠杀,但不得不承认有对中国兵大量的所谓“处断”,而且说大量的中国兵是脱掉军装混到老百姓中间的。然而在所谓“战场”上——请注意:受访者和阿罗健一仍把被占领的南京视为“战场”——日军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怎会仔细分辨哪些人是军人、哪些不是军人,哪些是俘虏、哪些不是俘虏呢?现有大量的史料表明,在攻入南京城之后的至少半个月内,侵华日军没有分辨兵与民的耐性,事实上也难以分辨。关于无差别虐杀俘虏的问题,连“抹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井满也不得不承认:“结果,有在追击战中被射杀的,有虽表示投降却又被射杀的,还有虽投降了还表现出反抗之意而被射杀的。总之是在激烈战斗中,要将这些加以明确区分是不可能的。似乎只有将他们一视同仁了。”(见《仕組れた“南京大虐殺”》第200页,展转社1996年)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是将军人与市民混杂的人群,统统作为军人一起“处断”了事。许多场合的大屠杀实际上就是假借着“对中国兵的处断”而进行的。后来又借着所谓“兵民分离登录”将国际安全区内的“中国士兵”——实际上包括并非士兵的绝大多数青壮年——都挑出来,并统一“处断”了事。
且不说这类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是滔天大罪,就是“处断”无意抵抗、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也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径。为什么?就因为日本军队是入侵者。侵略中国、攻入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本来就犯大罪了,而大规模屠杀原本抵抗侵略、后来无力抵抗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那就是罪上加罪;而且不光是屠杀这些士兵,还屠杀无辜市民,更是罪不可恕。
对日本侵略中国毫不反省的阿罗健一等日本右翼分子,把“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大前提故意隐去,把日本军队的入侵与中国军队的抵抗所引起的战争,看成是一种没有正邪之分的抽象的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这表明在日本战败几十年后,这些日本右翼分子仍然没有从侵略战争中道德沦丧、人道缺失、良知麻痹的精神状态中恢复过来,抑或根本就无法恢复。可笑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不知羞耻地动辄侈谈什么“国际法”。阿罗健一在《证言》后记中反复说到“战时国际法”,把日本军队说成是懂得并遵守国际法的模范,并特别提出“中国兵脑子里没有战时国际法的概念”。这简直是拿“国际法”开玩笑。请问阿罗氏:日本军队浩浩荡荡、派遣大军飘洋过海入侵中国,攻占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先是用战斗机野蛮轰炸,然后入城实施屠杀,是根据哪一条“国际法”?日本人侵略祸害中国前后达七十多年,什么时候把“国际法”放在眼里过?“国际联盟”曾多次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日本又何时在乎过?日本侵略中国本身就是最严重的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径,而作为野蛮的侵略者还侈谈什么“国际法”,岂不等于一个杀人犯在搞道德讲座?!历史事实早就证明,中国人、中国军队才是真正懂得、并严格遵守国际法的。连坚持认为“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的前野彻(1926~)先生,在其《战后·历史的真实》一书中,也这样写道:
中国在蒋介石的“以德报怨”的方针下,〔对日本的〕领土要求、赔偿要求一律放弃了。对于杀害了很多自国国民的日本军人,也不加害,而且很快让解除了武装的日本人回到自己的国家。托中国的福,出兵中国的日本兵,最早得以安全回到故乡。而在南方(此处指南洋各国——引者注)很多的日本军人被作为B、C级战犯受到惩处,被处以死刑。而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却赦免了一切。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前例的。
当时还少不更事的我也觉得纳闷。如果中国说九州是中国的领土,那也没有办法。日本人都是这么想的。
与被扣押在苏联的那些先辈形成对比,出兵中国的先辈们对于中国的宽大之恩无限感激。象棋界的升田幸三先生、小说家山冈庄八先生在中国出兵组也对我说:“不能忘掉中国的恩情啊。一定要把这些告诉子孙后代们!”前野彻《戰後·歷史の真實》,第127~128页,扶桑社文库2002年版。
当年的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不仅无条件地宽大和释放了犯有一般侵略罪责的日军官兵,而且放走了罪大恶极的战犯冈村宁次,接着又放弃了对日本索取战争赔偿。这其中当然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与难言的政治动机,并不符合当时深受日军祸害的中国人民的主流民意。但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