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表明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亚非国家已作为
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特别是直接有
关亚非国家的问题,如果没有亚非有关国家参加,是不可能得到圆满解决的。
亚非会议始终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它的圆满成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
义和殖民主义,大大地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对于正在蓬
勃发展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巨大的鼓舞,加快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
伐。亚非会议后在中东、非洲掀起的民族独立(禁止),就是很好的证明。
亚非会议的国际意义还在于它开始了或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或相互
… Page 145…
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共同基础。会议及其决议创造了一种“万
隆精神”,这就是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
强亚非国家团结战斗的精神。在和平共处十项原则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
的方针,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特别是会议谴责了
旧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主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下,1957年12月26日—1958年1月1日在开罗
召开了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成立理事会和常设书记处,开展亚非人民
团结运动。虽然由于苏联的参加使该运动后来出现了分裂,但亚非人民的团
结战斗精神仍继续得到发展。“和平共处”原则不仅成为亚非国家间的关系
准则,而且从1956年起也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宣布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
系的基础。进入70年代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也宣布接受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这反映了“万隆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第
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就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50年代后期美苏
争霸的国际格局日益明朗,“北约”、“华约”两大集团的对峙日益加剧,
于是许多新兴的民族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不愿介入美苏之
间的斗争,而希望能在两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保持“积极中立”的地位,
遂纷纷宣布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们接受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1973
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
这个概念。1974年毛泽东在他以往的“中间地带”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他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划
归第三世界,认为第三世界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尽管他们在对“第三世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理解不尽相同,但到
70年代这一概念几乎为世界所有国家接受。
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了积极作用。南斯拉
夫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948年受到“情报局”不公正的对待后脱离社
会主义阵营。1955年苏南关系虽有所改善,但南不愿加入“华约”集团,而
是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亚非会议的基本思想和方向对铁托有很大
的启迪作用,他赞赏不结盟政策,努力从第三世界寻找朋友。1956年7月18
—19日,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三位领导人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
并发表了《联合公报》,确认积极和平共处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
加对立的军事集团。公报中使用了“不依附于集团”的字样。柬埔寨西哈努
克亲王、印尼苏加诺总统也签署了这份公报。1960年9月趁参加联合国大会
之便,铁托、纳赛尔、尼赫鲁、恩克鲁玛、苏加诺举行会晤,酝酿发起不结
盟运动,进一步形成不结盟运动的领导核心。
1961年2—4月铁托出访非洲9国,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6
月5日至13日,在开罗举行了有21个国家外长或大使参加的筹备会议。会
上制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项标准:(1)该国应奉行建立在与不
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以及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或倾向于赞成
这一政策; (2)该国应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该国不应参加与大国
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4)如该国与一个大国订有双边军事协定或缔
… Page 146…
结过区域性防务条约,则该协定或条约缔结的目的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
连;(5)如该国已将军事基地租让给外国,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
何牵连。筹备会将按上述要求发出邀请。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
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
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宣言》宣布: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
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
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
代替 ‘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宣言》提出非集
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
团。”不结盟运动先后设立了四个机构: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和协
调委员会。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特点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
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光大,是许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
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
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对立的国际
关系格局的一种冲击,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
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正因为不结盟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64
年10月在开罗举行第二次不结盟会议,出席的国家有42个,比上次会议增
加了近一倍。这次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1970年9月在赞比
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第三次会议,有54个国家出席,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
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的
宣言》等14个决议。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等四次会议,有75个国家
参加,通过了 《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等24
个文件。1976年8月在科伦坡举行第五次会议,有86个国家参加,通过了
《经济宣言》、《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32
项决议。第六至第九次会议分别在哈瓦那 (1979年9月)、新德里(1983
年3月)、哈拉雷(1986年9月)、贝尔格莱德(1989年9月)举行。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是: (1)其队伍和影响的扩大十分迅速。从60年代
初到80年代末,成员国由25个增加到100个以上;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
人口总数的 1/2,包括了第三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不结盟国家会议成为仅
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国际讲坛。(2)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其斗争矛头由初
期指向一切新老殖民主义到 70年代后转向集中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
权主义。正如第七次会议的政治宣言中所明确宣称的那样:“构成不结盟政
策精髓的一向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包括犹
太复国主义在内的种族主义的斗争;反对一切形式的外国侵略、占领、统治、
干涉或霸权的斗争;以及反对把世界永远分为集团的大国集团政策的斗争。”
(3)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从第三次首脑会议起,每
次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提出在经济方面的斗争目标、纲领和策略。
1973年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
领。提倡南南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行不
懈的努力。(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内部一直存在着分歧
和各种消极因素。由于各成员国处境各异,对美苏两霸威胁的感受不同,反
… Page 147…
帝反霸斗争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也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差异,邻国
间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民族、宗教争端,特别是由于超级大国的
压力和外部势力的插手,使冲突不断发生。有的国家面对经济困难,采取了
一些偏离不结盟运动宗旨的作法。这些都不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内部团结,甚
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不结盟国家有着共同利益,运
动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联合国的变化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第三世界在国际事
务中的作用首先在联合国中得到清楚的反映。战后初期美国曾一度操纵联合
国表决机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联合国,后来美苏又把联合国变成他们争
霸世界的工具。但是,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
使联合国的组成情况逐渐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