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采矿工人在大年夜坚守岗位,仅一个大夜班采了260吨矿石,虽与平常非节日的大夜班车数相比不差上下,但在大年夜能采出那么多的矿石,说明职工们工作热情高涨,放弃了与亲人在大年夜与家人团圆的大好日子而辛勤工作,也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值得领导表扬的。
可有个矿业公司经理为表彰工人们的成绩,提高其他岗位工人的积极性,便张贴了一张《喜报》,上面说到“昨晚,采矿工人以矿为家,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夜班出矿320吨,创我公司大夜班出矿历史最高纪录。”
像这样的浮夸,只会造成被表扬者产生盲目自满情绪,误以为自己真有夸大的那么好,也会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因为人们崇敬的是真楷模,而不是人为拔高了的典型。对于名实不副的样板,人们会由不服气到反感而生厌。另外此种浮夸还容易助长人们不务实、图虚名的不良风气。
由此看来,夸奖赞扬别人要实事求是。在职场中,领导对下属的夸奖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领导者首先要明辩是非,善别良莠,将自己的夸奖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也会保持和谐和团结。对于领导者来说,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无功也不行赏”。也就是说,夸奖一定要坚持表扬的无私性、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赞扬的效力。
第三部分:多栽花 少栽刺 赞美与批评恰到好处恭维要有诚意
恭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它能在瞬间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任何人都希望能被人恭维或赞美,威廉·詹姆斯就说过:“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
恭维应恰到好处,才能使双方的感情和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进,还会调动其交往合作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如何恰到好处地恭维他人呢?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
这种驭人术。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赞扬人,这个方法,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也最有效果的了。布雷本人正是通过这种技巧来取得信任的。
有一群和罗斯福交往的人,觉得罗斯福好像从来不会犯错,布德称他们为“疯狂的摇尾者”。那种人嘴里永远不断地说着:“真令人敬佩”、“这还不值得惊讶吗”、“多超凡出众呀”这一类的话。
布德十分钦佩罗斯福,但是他绝不做这样的“疯狂的摇尾者”。然而却没有几个人能比他更获得罗斯福的信任。
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到你找出他所喜欢的是哪一种赞美,才可进一步交谈。
最主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因为有的不吃这一套。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非常悦耳呢?因为那是真诚的赞语。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要拉拢一个敌视他的雇员,他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个部下,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所说的话传给那个部下。
第三部分:多栽花 少栽刺 赞美与批评恰到好处把握好激励的分寸
激励是以语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为刺激,激起对方按照说话人的意向说话或回答问题。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请将,不如激将”,故也可俗称“激将法”。这是用来引发别人在不愿表态、讲话时,讲出话来的一种有效方法,借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其实,在影视剧排练场上,导演经常用这一方法,来激励演员在真恨、真悲、真哭的情境中说出话来。在外交、商务谈判中,也不乏用这种方法,以刺激对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反应。所以,激励得当可使你在做事时大多数能起到“请君入瓮”的效果。
激励用在职场,是领导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下属的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因为下属好比一块原石,领导必须“雕琢”它,让它成为有价值或价值更大,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有人说:“过度的压力可以让天才变白痴,适当的激励却可让白痴变天才。”这句话确实是一语中的,充分说明了激励力量的神奇。
激励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反语式激励最有效。它是以正话反讲,用故意扭曲的反语信息和反激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激起对方发言表态,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例如,下面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总裁与一家乡镇企业厂长的洽谈:
厂长:“总裁先生赢利的魄力,的确比我们这些乡下佬大得多,简直是一个大如牯牛,一个小如毫毛。这么大的魄力,虽然让我们佩服,但我们实在不敢奉陪,只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总裁:“好吧,我再让利一成?”
厂长:“不行,按我方投资比例,应当让利两成。”
总裁:“行,本公司原则上同意……”
上例中,厂长不说对方“黑心贪利”,而说其反语“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战术以退为攻,激发对方就范入瓮。
与这种反语式激励法相比,及彼式激励也较有效。及彼式激励法是以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心理效应,激发对方作角色对换,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第三部分:多栽花 少栽刺 赞美与批评恰到好处揣着同情心批评他人
与人共事,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总会有别人出错时需要你提出批评指示。这时,你若批评指正不当不仅会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
有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正。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热心地告诉他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等等,如此,啰嗦了半天。
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其实这种结果是完全能想像得到的,现在的有些青年人就不愿意虚心接受批评。
几年前,史密斯先生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美国加州的家,到纽约去做史密斯先生的秘书,那时她才19岁,刚高中毕业,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然而,她待人做事,却颇为老练。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有一次,史密斯先生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先承认自己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易接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除非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所以,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第三部分:多栽花 少栽刺 赞美与批评恰到好处批评不可一视同仁 全盘否定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批评者根据不同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的批评,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因为不同的人,性格与修养及对问题的看法都是有区别的。
我们可以根据人们受到批评时不同反应,将人分为迟钝型反应者、敏感型反应者、理智型反应者和强个性型反应者。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受到批评了也满不再乎;反应敏感的人,感情脆弱,脸皮薄,爱面子,受到斥责则难以承受,他们会脸色苍白,神志恍惚,甚至会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具有理智的人在受到批评时会感到有很大的震动,能坦率的认错,从中汲取教训;具有较强个性的人,自尊心强,个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遇事好冲动,心胸狭窄,自我保护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当面批评,并且也不会轻易改正其缺点。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应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取警示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切忌一视同仁,方法单一,死搬硬套,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对于个别现象就应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沟通,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