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赵无眠
目录
第01章 说不尽的周恩来
第02章 周恩来和女人们
第03章 艾蓓情结:叫父亲太沉重
第04章 江青:从暗恋到暗斗
第05章 演员生涯与女性气质
第06章 周恩来外交的重大失误
第07章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接班人
第08章 在公正与利害之间
第一章 说不尽的周恩来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是注定不会被我们遗忘的。其中之一便是周恩来。
诚然,他不像孙中山,推翻帝制,缔造共和;也不像蒋介石,建立中央集权,领导抗战胜利;更不像毛泽东,武功文革,改造中国与世界,重塑一个庞大民族的性格和灵魂,甚至也不像邓小平,改革开放,创造了由共产党领导兴致勃勃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奇迹。
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宰相
他不像他们,没有做过总统、总裁、委员长、总书记、主席,或是〃凡重大问题都要向他请示〃,就是说,他从来没有以〃最高领袖〃的身份主宰过中国的命运。这个世纪发生的所有的大事,也找不到一件是由他策划、发动、主导或完成的,——除了勉强可以凑数的一九二七年三月上海工人暴动和〃八一〃南昌暴动。前者是领着一伙逼急了的工人纠察队,夺了上海以迎接眼看就要进城的北伐军,不料反被北伐军杀得稀里哗啦,血流成河。后者是领着一伙逼急了的共产党,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而那一枪简直就是臭子儿,放过之后便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四下里逃散,七零八落,不了了之,很多年以后连他自己都羞于提及。
他不属于创建开天辟地宏伟功绩的人物,不属于睥睨一切恣肆纵横的枭雄,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拔剑斩蛇的刘邦,横槊赋诗的曹操,弯弓射雕的成吉思汗……他不是没有机会,也绝非缺乏才智,而是不具备那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霸气和魄力。他似乎天生就能,而且只能安于辅佐他人成就大业。蒋介石熟知这一点,据说对于未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时把周恩来争取到国民党阵营中来,一直深以为憾。毛泽东当然更了解他:〃无论是我,还是刘少奇、林彪或其他人当第一把手,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这个〃总理〃的位子他一坐二十八个年头,从五十一岁为新政权组阁,直到七十八岁死于任上。仔细算来,是二十六年零一百天。这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宰相。
人们的印象中他从不曾老过,当然也不会病倒。〃总理〃——这是〃周恩来〃的代名词,就像〃主席〃是毛泽东的代名词一样,——应该永远那样中年,那样生机勃勃,机智幽默,风度翩翩。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习惯报纸、电台和新闻记录影片的报导:〃总理〃又接见了来访的某国元首、议长、夫人、运动员、记者、美术家、以及打着各种旗号的民间团体、面有菜色的丛林游击队领袖、到处发表激烈言辞的流亡政治家。
他给人们带来的唯一不幸
他永远在接见这些川流不息的人,这些从世界上最富裕和最贫困、最安定和最动荡、最反动和最革命、最为人熟悉和最让人记不住的地方来的人,黑皮肤的,白皮肤的,黄皮肤的,晒成不知什么颜色皮肤的,穿西装的,包头巾的,套袍子的,露胳膊的,打赤脚的,来建交的,来签协定的,来瞧一瞧的,来拥抱拥抱的,来学习革命经验的,来要钱的……都〃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地迎来送往。他在国宴上环视一周,举起酒杯轻抿小口,——二十多年了,至今没见到第二个人比他抿得更好。
他还要抽出空去工厂、农村、部队视察,从东北到西南,从〃老区〃到大都市,从工业重镇到边陲山寨,哪儿都去过。你要是从报上看到他一天出现在三个地方,早上在上海虹桥机场挥别一位外国政要,中午戴着安全帽到炼钢炉前看看火候,晚上蹲在灾区老乡家塌了一半的柴垛边稀里胡噜喝一碗玉米粥,那是一点也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他老是在奔波着,跟人握手,那条受过伤的右臂很自然地摆出一副随时准备握手的姿势。他扶肘一笑,化解了人们对这折腾个无止无休的国家的前途的所有疑虑。
他给人们带来的唯一不幸就是他的死。他居然也会死!这个精力和魅力无穷的人,这个不卑不亢进退自如的人,这个一摆手就会有〃一股春风〃拂到我们脸上的人,这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居然也会死!
人们伤心饮泣,乃至大声痛哭,——虽说不是每一个人,却是很多人,很多很多的人,真诚地、由衷地哭着。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北京,男女老少冒着凛冽的寒风,排列在十里长安街两旁目送他的灵柩。〃灵车队〃向西,向西,一位诗人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我们等着它碾过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中国人的感情,他们承受得起连续遭遇的厄运和灾难,可以面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毫不动容,可以受尽折磨和屈辱仍冷漠到麻木的地步,可以在人格被贬损成猪狗不如时仍低吟浅唱、自得其乐,却承受不起一个与他们非亲非故的伟人的去世。这是一九七六年年初。
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那时人们私下聚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传播、议论、分析和猜测各式各样的政治性的小道消息。尤其对于那些过早地受尽了生活磨难、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失去升学机会却仍然读了不少书并且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渐渐学会〃独立思考〃 的年轻人来说,这样既危险又兴奋,既刺激又过瘾。中国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往往与〃大道〃暗通,而非空穴来风。我的一位表亲,看到官方出版的《参考消息》突然有一天将转载的整版各国政要和媒体悼念、称颂周恩来的文章压到了不起眼的第四版,立刻忧心忡忡,预感〃中央〃一定政争激烈,周派开始失势。我的这位表亲是他那个地区的知识青年中,以识见卓识受同伴们推崇的人物。他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和历史反革命,刑满释放的前五天死在共产党的监狱里。他自己也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但仍以〃我们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骄傲,为周的去世而伤感和忧怕。
一条伪造的〃周恩来遗嘱〃半明半暗地广为传播。作者是杭州汽轮厂二十三岁的青年工人李君旭,他把周恩来的口气模仿得让人深信不疑。〃周恩来〃表扬了小平同志面对的〃困难〃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毛泽东已经决定〃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他的地位岌岌可危。死去的周恩来能支撑他对付还活着的毛泽东吗?显然不可能。不过大伙儿打算试一试,结果帮了倒忙。天安门事件哄然而起,加速了邓的倒台。
严格的说,〃天安门事件〃应该叫做——〃纪念碑事件〃。天安门是一个〃门〃,也就是毛泽东率〃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临主持大典的天安门城楼。而悼周活动及其引发的事件,主要围绕着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发生,那个〃城楼〃则关系不大。城楼是皇城的一部份,属于古建筑;纪念碑则是〃新中国〃成立时第一个破土动工的现代建筑。二者含义有别却又遥相呼应。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下午六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与会代表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由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词,由毛泽东宣读碑文。碑文也是毛泽东草拟,由周恩来书写的,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多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成了反抗暴君的旗帜
纪念碑的奠基者们大概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它会成为人们〃聚众闹事〃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堆放花圈和张贴诗词、漫画、朗诵、演说,挥拳哭泣、宣誓、呼喊口号,以中国人惯用的暗喻和影射手法,批判时政,发泄胸中的悲伤、愤恨和不满。矛盾主要对着〃四人帮〃,更激烈的还会搭上一个〃秦始皇〃。当局,——绝不只是〃四人帮〃 和〃秦始皇〃,而是整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实行镇压。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内派系和路线的斗争再激烈也是自个儿家里的事,来自外面的挑战才是最大的敌人,必得联手对付予以围歼。在这种情况下,〃民意〃不会给某一个政治人物带来任何好处,只会更加坏事。
只有一个人站在〃人民〃这一边,那就是死去的周恩来。说穿了,是人民需要他,需要拥周自重,借题发挥。没有谁比周恩来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因为他再也无从选择,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察言观色、回避忍让、唯唯诺诺以自保,再也不是他自己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第一次真正属于人民,成了号召和领导人民反抗暴君的一面旗帜。
同样的故事,在十三年后,也就是是一九八九年春天胡耀邦去世那时,还会要重演一次。此是后话,让我们还回到一九七六年,那个死人像陨石雨一样轰轰烈烈的年代。毛泽东比周恩来多活了整整八个月。他的死显然比周恩来的死更值得我们纪念:这是他一生中为人民谋得的最大的幸福。
毛泽东丧礼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远远胜于周恩来。但却带着更多的官方色彩,不免给人一种空洞和冷场的感觉。有没有具体例证可以说明?没有,完全是一种感觉。尽管为毛泽东而失声痛哭的人,绝不比为周恩来而失声痛哭的人要少,除了那些装出忠诚或迫于情势而淌下的虚假的眼泪,除了那些表面悲痛而内心却充满庆幸的哀号,除了这一切,是不是比他少。有没有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