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 〔1〕之道,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
〔1〕大学者,大人之学也。〔2〕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
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
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3〕程子曰:“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
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4〕止者,必至于是而
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
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知止而后有定〔1〕,定而后能静〔2〕,静而后能安〔3〕,安而后能虑〔4〕,
虑而后能得 〔5〕。
〔1〕后,与後同。後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2〕
静,谓心不妄动。 〔3〕安,谓所处而安。〔4〕虑,谓处事精祥。〔5〕得,谓得其所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
〔1〕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
两节之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1〕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
〔1〕治,平声,後放此。〔2〕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
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
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
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 《大学》之条目也。
物格而后知至 〔1〕,知至而后意诚〔2〕,意诚而后心正〔3〕,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4〕,国治而后天下平〔5〕。
〔1〕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2〕知既尽,则意可得
而实矣。 〔3〕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 〔4〕治,去声,後放此。 〔5〕“修身”以上,
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主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
所止之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1〕皆以修身为本。〔2〕
〔1〕壹是,一切也。〔2〕“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错之耳。
其本 〔1〕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2〕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
〔1〕本,谓身也。 〔2〕所厚,谓家也。 〔3〕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
… 页面 7…
右经一章 〔1〕,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2〕,则曾子之
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
次如左。 〔3〕
〔1〕凡二百五字。 〔2〕凡千五百四十六字。 〔3〕凡传文,杂引经传,若无统纪,然文理
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1〕曰:“克〔2〕明德。”《大甲》〔3〕曰:”顾諟天之明命〔4〕。”
《帝典》〔5〕曰:“克明峻〔6〕德。”皆自明也。〔7〕
〔1〕《康诰》,周书。〔2〕克,能也。 〔3〕《大甲》,商书。大,读作泰。 〔4〕顾,
谓常目在之也。諟,古是字,犹此也,或曰审也,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
德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 〔5〕《帝典》,《尧典》,虞书。 〔6〕峻,《书》
作俊。大也。 〔7〕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己德之意。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1〕
〔1〕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下。
汤之《盘铭》〔1〕曰:“苟〔2〕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康诰》
曰:“作新民。〔4〕”《诗》〔5〕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6〕”是
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7〕
〔1〕盘,沐浴之盘也。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 〔2〕苟,诚也。 〔3〕汤以人之洗濯其
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已
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 〔4〕鼓之舞之上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5〕《诗》,《大雅·文王》之篇。 〔6〕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
始受天命也。 〔7〕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1〕云:“邦畿〔2〕千里,维民所止〔3〕。”《诗》〔4〕云:“缗
蛮 〔5〕黄鸟,止于丘隅〔6〕。”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
鸟乎? 〔7〕”《诗》〔8〕云:“穆穆〔9〕文王,於缉熙敬止!〔10〕”为
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
人交,止于信。 〔11〕
〔1〕《诗》,《商颂·玄鸟》之篇。〔2〕邦畿,王者之都也。
〔3〕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4〕《诗》,《小雅·缗蛮》之篇。 〔5〕缗,
《诗》作绵。缗蛮,鸟声。〔6〕丘隅,岑蔚之处。 〔7〕“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
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 〔8〕《诗》,《文玉》之篇。〔9〕穆穆,深远之意。 〔10〕“於
缉”之於,音乌,叹美辞。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止而
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 〔11〕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
其馀,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
《诗》〔1〕云:“瞻彼淇澳〔2〕,菉竹猗猗〔3〕。有斐〔4〕君子,如切
如磋,如琢如磨 〔5〕。瑟〔6〕兮僩〔7〕,,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
諠 〔8〕兮!”“如切如磋”者,道学〔9〕也。“如琢如磨”者,自修〔10〕
也。“瑟兮僩兮”者,恂慄〔11〕也。“赫兮喧兮”者,威仪〔12〕也。“有
… 页面 8…
斐君子,终不可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13〕
〔1〕《诗》.《卫风·淇澳》之篇。〔2〕淇,水名。澳,於六反,隈也。 〔3〕菉,《诗》
作绿。猗,叶韵音阿。猗猗,美盛貌。兴也。 〔4〕斐,文貌。〔5〕切以刀锯,琢以椎凿,旨
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鑢铴,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洽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
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 〔6〕瑟,严密之貌。〔7〕閒,下版
反,武毅之貌。 〔8〕喧,《诗》作咺;諠,《诗》作谖:并况晚反。赫喧,宣著盛大之貌。
諠,忘也。 〔9〕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10〕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 〔11〕恂,
郑氏读作峻。恂慄,战惧也。 〔12〕威,可畏也。仪,可象也。 〔13〕引《诗》而释之,以
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慄、威仪,言其德容表
裹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
《诗》〔1〕云:“於戏,〔2〕前王〔3〕不忘!”君子〔4〕贤其贤而亲其
亲,小人 〔5〕乐〔6〕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7〕
〔1〕《诗》,《周颂·烈文》之篇。〔2〕於戏,音呜呼,叹辞。〔3〕前王,谓文、武也。
〔4〕君子,谓其后贤后王。 〔5〕小人,谓后民也。〔6〕乐,音洛。〔7〕此言前王所以新
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
两节咏叹淫泆,其味深长,当熟玩之。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1〕
〔1〕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
〔1〕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
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
后矣。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1〕
〔1〕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1〕,此谓知之至也。〔2〕
〔1〕程子曰:“衍文也。”〔2〕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 〔1〕。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