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尹士恶 〔7〕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 
不得已也 〔8〕。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幾改之 〔9〕; 
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 〔10〕有归志。予 
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 〔11〕。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 
民举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 
则怒,悻悻 〔12〕然见〔13〕于其面,去则穷〔14〕日之力而后宿哉?”尹 
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15〕 

        〔1〕尹士,齐人也。〔2〕语,去声。〔3〕干,求也。泽,恩泽也。〔4〕濡滞,迟留也。〔5〕 

       高子,亦齐人。孟子弟子也。 〔6〕夫,音扶。下同。 〔7〕恶,平声。〔8〕见王,欲以行道 

       也。今道不行,故不得已而去,非本欲如此也。 〔9〕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不可考矣。 

        〔10〕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11〕杨氏曰:“齐王天资朴实,如好勇、好货、好色、 

       好世俗之乐,皆以直告而下隐于孟子,故足以为善。若乃其心不然,而谬为大言以欺人,是人 

       终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何善之能为? 〔12〕悻,形顶反。悻悻,怒意也。 〔13〕见,音 

       现。 〔14〕穷,尽也。〔15〕此章见圣贤行道济时,汲汲之本心,爱君泽民,倦倦之馀意。李 

       氏曰:“于此见君子忧则违之上情,而荷蒉者所以为果也。”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 〔1〕曰:“夫子若有不豫〔2〕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 
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3〕”曰:“彼〔4〕一时,此〔5〕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6〕。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 
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7〕。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 

…  56…

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8〕” 

        〔1〕路问,于路中问也。〔2〕豫,悦也。〔3〕尤,过也。此二句,实孔子之言,盖孟子尝 

      称之以教人耳。 〔4〕彼,前日。 〔5〕此,今日。 〔6〕自尧、舜至汤,自汤至文、武,皆五 

       百馀年而圣人出。名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者,为之辅佐,若皋陶、稷、契、伊尹, 

      莱朱、太公望、散宜生之属。 〔7〕周,谓文、武之间。数,谓三百年之期。时,谓乱极思治、 

      可以有为之日。于是而不得一有所为,此孟子所以不能无不豫也。 〔8〕夫,音扶。舍,上声。 

      言当此之时而使我不遇于齐,是天未欲平治天下也。然天意未可知,而其具又在我,我何为不 

      豫哉?然则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不豫也。盖圣贤忧世立志,乐天上诚,有并行而不 

      悖者,于此见矣。 

孟子去齐,居休 〔1〕。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 
也。于崇 〔2〕,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3〕,不欲变〔4〕,故不受也。继 
而有师命,不可以请 〔5〕。久于齐,非我志也。”〔6〕 

        〔1〕休,地名。〔2〕崇,亦地名。 〔3〕孟子始见齐王,必有所不合,故有去志。 〔4〕变, 

      谓变其去志。 〔5〕师命,师旅之命也。国既被兵,难请去也。〔6〕孔氏曰:“仕而受禄,礼 

      也。不受齐禄,义也。义之所在,礼有时而变。公孙丑欲以一端裁之,不亦误乎!” 

…  57…

                                    腾文公章句上 

      凡五章。 

滕文公为世子〔1〕,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2〕。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3〕。成 
覸 〔4〕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 
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 ‘“文王,我师也。”周 
公岂欺我哉? 〔5〕’今滕,绝〔6〕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7〕曰: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8〕” 

        〔1〕世子,太子也。〔2〕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 

      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汩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性尔。故孟子与 

      世子言,每道性善而必称尧、舜以实之,欲其知仁义不假外求、圣人可学而至,而不懈于用力 

      也。门人不能悉记其辞,而撮其大旨如此。程子曰:“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 

      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即无往而不善;发不中节,然后为不善。故凡言 

      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凶,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 〔3〕复,扶又反。 

      夫,音扶。时人不知性之本善,而以圣贤为不可企及。故世子于孟子之言不能无疑,而复来求 

      见,盖恐别有卑近易行之说也。孟子知之,故但告之如此,似明古今圣愚本同一性,前言已尽, 

      无复有他说也。 〔4〕覸,古苋反。成覸,人姓名。 〔5〕彼,谓圣贤也。“有为者亦若是”, 

      言人能有为,则皆如舜也。公明,姓,仪,名。鲁贤人也。“文王我师也”,盖周公之言。公 

       明仪亦以文王为必可师,故诵周公之言而叹其不我欺也。孟子既告世子以道无二致,而复引此 

      三言以明之,欲世子笃信力行以师圣贤,不当复求他说也。 〔6〕绝,犹截也。 〔7〕《书》, 

       《商书·说命篇》。 〔8〕瞑,莫甸反。眩,音县。瞑眩,愦乱。言滕国虽小,犹足为治,但 

      恐安于卑近不能自克,则不足以去恶而为善也。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具于《告 

      子》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 

      程子之言信矣。 

滕定公 〔1〕薨。世子谓然友〔2〕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 
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3〕,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4〕。”然友 
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5〕!亲丧因所自尽也。曾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6〕’诸侯之礼,吾未之 
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 
庶人,三代共之。〔7〕”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8〕百官皆不欲, 
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9〕。至于子之身而反之, 
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10〕”谓 
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 〔11〕”也, 
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 〔12〕我问孟子。”然友复〔13〕之邹问孟子。孟 
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14〕。孔子曰: ‘君薨,听于冢宰〔15〕, 
歠 〔16〕粥,面深墨〔17〕,即〔18〕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 
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 
  〔19〕之风必偃〔20〕。’是在世子〔21〕。”然友反命,世子曰:“然, 
是诚在我。”五月居庐〔22〕,未有命戒〔23〕。百官族人,可谓曰知〔24〕。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25〕 

        〔1〕定公,文公父也。〔2〕然友,世子之傅也。〔3〕大故,大丧也。〔4〕事,谓丧礼。〔5〕 

…  58…

       当时诸侯莫能行古丧礼,而文公独能以此为问,故孟子善之。 〔6〕又言父母之丧,固人子之 

      心所自尽者,盖悲哀之情、痛疾之意,非自外至,宜乎文公于此有所不能自己也。但所引曾子 

      之言,本孔子告樊迟者,岂曾子尝诵之以告其门人欤? 〔7〕三年之丧者,子生三年,然后免 

      于父母之怀,故父母之丧必以三年也。齐,音资,衣下缝也。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疏, 

      所居反,粗也,粗布也。飦,诸延反,糜也。丧礼:三日始食粥,既葬乃疏食。此古今贵贱通 

      行之礼也。 〔8〕父兄,同姓老臣也。 〔9〕滕与鲁俱文王之后,而鲁祖周公为长,兄弟宗之, 

      故滕谓鲁为宗国也。然谓二国不行三年兰丧者,乃其后世之失,非周公之法本然也。  〔10〕 

       《志》,《记》也。引《志》之言而释其意,以为所以如此者,盖为上世以来有所侍受,虽或 

      不同,不可改也。然《志》所言,本谓失王之世,旧俗所传,礼文小异而可以通行者耳,不谓 

      后世失礼之甚者也。 〔11〕不我足,谓不以我满足其意也。〔12〕好、为,皆去声。  〔13〕 

       复,扶又反。  〔14〕然者,然其“不我足”之言。不可他求者,言当责之于己。  〔15〕冢 

       宰,六卿之长也。〔16〕歠川悦反,饮也。 〔17〕深墨,甚黑色也。 〔18〕即,就也。〔19〕 

       尚,加也。《论语》作上,古字通也。〔20〕偃,伏也。〔21〕孟子言但在世子自尽其哀而已。 

        〔22〕诸侯五月而葬。未葬,居倚庐于中门之外。〔23〕居丧不言,故未有命令教戒也。〔24〕 

       “可谓曰知”,疑有阙误。或曰:皆谓世子之知礼也。〔25〕林氏曰:“孟子之时,丧礼既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