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王树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说是不是?”   
  的确像王树声所说,一些战士一时想不通,主要是由于长期奔波疲劳已极的缘故,他们希望能歇一下脚、休整一下。经王树声这么一讲,心里顿时亮堂了,士气大振。   
  由陕南入川,有一条经天池寺、核桃树,翻过巴山,进抵两河口的捷径,但“巴山天险”像拦路虎一样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大巴山脉,雄峙于川陕交界处,气势磅礴,阻断两省交通。红军准备通行的那条捷径,上七十,下七十,山顶七十,共需走二百一十里路程,且路隘山险、人迹罕至,特别是山顶上的七十里路,更是风雪塞路,艰险无比。   
  而红军战士刚经历长途艰苦征战,早已是人困马乏,加之衣单鞋缺,他们能够通得过么?   
  听到红军要过大巴山的消息,钟家沟的群众纷纷跑来劝阻,一位老大爷对王树声说:   
  “听说你们要过大巴山,这可不行呀!别的地方都可以过,秦岭、关中都行,在这个季节可千万别过大巴山。”   
  “为什么呢?大爷!”   
  “在隆冬腊月,这条路自古以来就没有人敢过。大雪封山,连路的影子也看不见。就是苍鹰要过,恐怕翅膀也会冻僵呀!如果实在要过,那也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王树声紧紧握着大爷的手,感激地说:“大爷,谢谢你!红军是铁打的部队,为了帮助穷苦人,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就是火海刀山我们也敢下。大巴山是天险,但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它!”   
  老大爷啧啧称奇,连说:“好样的!好样的!”   
  七十三师所在地。   
  王树声正在给部队作翻越巴山的战前动员。他说:   
  “七十三师的兄弟们,我们马上就要踏上前人从未敢走过的路了,我们有信心战胜这个困难。总部首长信任我们,把登山开路的光荣任务交给我们师二一七团,这是对我们的莫大鼓舞。我们一定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坚决完成首长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   
  王树声一说完,七十三师的干部战士为抢到开山拓路的光荣任务倍感兴奋,二一七团的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精神百倍,个个士气高昂。   
  王树声还作了一些具体要求。诸如:每个指战员打两至三双草鞋,带足三天的炒米和铺路、取暖用的稻草;把马匹集中起来供伤病员使用;要开好道路,搭好住棚,为后边的大部队创造方便等等。   
  1932 年门月17 日。大巴山。   
  七十二师二一七团作为先遣队,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开始登山了。只有到了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况味。先遣团的战士们砍去硝壁上的灌木丛,刈去榛莽荆棘,开辟出一道狭窄的羊肠小道。   
  山上空气越来越稀薄,狂暴的朔风夹着冰冷的雪粒使劲地吹打着战士们的面孔。脚下的路陡窄滑溜,战士们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力气,他们在铺了稻草的岩石上拼命地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   
  七十三师负责政治宣传的同志站在山险风口处为大家加油鼓劲,高声喊着问答式的鼓动词。一人问:“这山好陡?”一人答道:“越陡越好走!”   
  又问:“这路好滑?”又答道:“越滑越好爬!”接着又唱了起来:“风雪啸啸叫啊,脚踩冰雪笑哟!口渴含冰糕啊,夜宿铺稻草哟!”“上山又上山啊,左右光绕弯啊!前面笑哈哈啊!山顶看不见啊!”有人还说起了快板:   
  上巴山,到四川,穷人日夜把我们盼。   
  同志们,加油上,风雪路滑不要怕。   
  爬高山,别心慌,只顾朝前莫张望。   
  脚站稳,身朝前,两手时刻要帮忙。   
  天气冷,道路滑,难不倒红军英雄汉。   
  听着这催人奋进的歌声、快板书,战士们精神倍增,斗志昂扬,疲劳、饥饿、寒冷被驱除了,仿佛突然间获得了一股战胜自然的伟力!   
  他们在坡陡路滑的险峻地段还特别做出标记,提醒后面的战士注意:此地危险,要防止滑下山谷。看到这些标记,行进在后边的战士忍不住流出感激的泪水。   
  王树声一边指挥大家披荆斩棘,一边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响亮的声音。。   
  夜幕降临了。战士们在山崖避风处搭起了小窝棚,为伤病员和体弱的同志御风抵寒。身体好一点的就露宿在山石旁、低洼处。   
  二一七团班长、共产党员李志林,连续辛苦了一天。当他看到安置伤员的窝棚被风吹坏时,又赶忙拿起铁铲动手修补。   
  夜深了,肆虐的风雪像狂狮怒虎,吼叫嘶鸣,仿佛要把这个黑暗的世界彻底埋葬掉!   
  露宿在外的战士实在冻得不行,就起来跳跃,运动取暖。北风的呼啸声和战士们的“噢、噢!”声交织成一片。   
  很多窝棚都被暴风摧毁了,而李志林修补的小窝棚居然还保留在风雪中。当战士们去喊他时,他再也没有回音,再也没有站起来了。暴风雪吞噬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抵御严寒的侵袭,为战友们换来了冬夜的温暖。   
  看着被冻僵的李志林,战士们一个个泣不成声,那些在他修补的窝棚中度过寒夜的伤病员更是悲泪泉涌。   
  战士们掘开坚硬如铁的冻土,掩埋好战友的遗体,默默地向他告别。。   
  王树声取下八角帽,恭敬地为死难的战友默哀,心中暗暗地祝福道:安息吧!亲爱的战友!我们会永远记住你。虽然革命征途漫漫,但我们一定会用胜利的消息祭告你们!。。   
  英勇的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踏险履难,终于翻过了被人称为天堑的大巴山。红军面前顿时风雪散尽,又呈现出希望的曙光!   
  1932 年12 月18 日,红四方面军恍如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川北的崇山峻岭里。   
  至此,红四方面军这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革命队伍在远离根据地、缺乏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克服了山川险阻、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等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迭破重围,屡挽危局,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四方面军主力的阴谋,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种子播撒到哪里。   
  在川北,他们再次点燃熊熊的革命烈火,准备创建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第六章 攀巴山涉蜀水 赤流卷川军 
  1932 年岁末。川东北。   
  王树声率部翻越巴山天险后,直趋两河口。镇上的百姓闻讯,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很多百姓的家门口铺满了鞭炮的纸屑,满街满巷到处弥漫着爆竹的烟味。战士们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大家互相拥抱,尽情欢笑:   
  “我们到四川了!”   
  “打倒反动军阀,解放四川人民!”   
  部队在两河口并没有停留,一路疾进。走了一百多里地后,到达了泥溪场。方面军总部在这里确定了入川作战计划,兵分三路:十师向通江城东北的洪口前进,向东发展;七十三师经平溪坎向南江发展;总部率十一、十二两师直逼通江城。   
  这样,解放川北的战斗打响了。   
  红军在这时进军川北,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地利上看,川北地区幅员辽阔,巴山支脉纵贯全境。特别是它的北部、更是山势逶迤、叠嶂重峦。大通江两岸,耸立着连绵不断的悬崖峭壁,很多二三千米的高山上都有寨子,易守难攻。在这么广阔、险峻的地方建立根据地,回旋余地大,又可凭险固守。放眼四川全境,地理位置更是非常重要。它不仅物产丰富,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更兼地广人稠,是个开辟革命事业的好地方。   
  从时机上看,当时的四川,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刘湘占有四川东部及重庆一带,刘文辉占领着成都、川西及西康一带,邓锡侯则占据着川西北一带。川北为田颂尧、刘存厚、杨森三个军阀势力范围。其中田颂尧占有通江、南江、巴中、仪陇、南部等二十六个县,势力最为强大。刘存厚占有万源、宣汉、城口和达县等地。杨森则驻扎在营山、渠县,广安和岳池一带。   
  这些军阀统治的四川对外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在利益冲突时,就是所谓的蒋介石“中央政府”也往往拿他们没办法。而在各派军阀之间又矛盾重重,混战连年。此时,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俩为争夺四川的“霸主”地位不顾叔侄情面正大动干戈,兵戎相见。四川的大小军阀几乎全部卷入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混战之中。防守川北的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维护既得利益,抽兵三十余团相助刘湘,与刘文辉大战于成都以南,这使他的川北防区变成了一座“空城”。   
  从人和因素看,川东北地区早在1923 年就开始有了党组织的活动。当地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时的大小军阀为维持混战所需的巨大军费开支,横征暴敛,对百姓敲骨吸髓般地盘剥压榨。军阀们规定的苛捐杂税有七十多种。而田颂尧统治的地区名目更多,百姓气愤地说:“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由于兵连祸结、土匪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有田不能种,有家不能归,终年过着“三月杂粮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悲惨生活。   
  军阀们的滔天罪恶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慨。1929 年4 月,在共产党员王维舟、李家俊等领导下,万源、宣汉两县边界固军坝的农民和铁矿工人举行了大暴动,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队; 1929 年6 月,原任邓锡侯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旅长的共产党员邝继勋等,在遂宁县发动了兵变,曾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 1932 年9 月,南江、通江地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抗捐运动,这场斗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