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审计到发现腐败的线索之后,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已然超出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而需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惩治腐败,是一项接踵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加强审计的同时,其他部门也要做好配合工作。要通过审计加强反腐力度,除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以外,应做好以下工作:
(1)让地方审计独立出来,不要受到政府部门的限制。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受到政府的限制,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很多腐败问题也就无法查出,因此要真正惩治腐败,就不能仅限于中央的大案,地方的腐败切实损害人民的利益,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2)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不使用计算机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为确保审计工作与时代同步,市审计局应强化培训,积极引进、开发、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审计,促进审计工作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中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
(3)加强部门协调,检查机关紧密配合。随着中央对审计的重视,审计查出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却搁置起来,让腐败分子继续腐败,这样审计工作就失去了价值,因此要惩处腐败,还应加强审计和其他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职能,例如和检察机关的紧密配合,让腐败分子能够及时得到严厉惩处,以免继续危害国家和人民,这方面还需要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使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据可依,从而巩固审计结果。
(4)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审计机关应把审计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公布出来,对那些数额大、情节严重、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大案要案的公开曝光,往往能起到震慑一批、事半功倍的效果,带动整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系统财务管理的规范。当然,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对审计成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100%的准确。同时审计机关应接受群众的反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的媒体应详实报道,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向审计机关反映。
审计机关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把腐败分子查出来,并严厉惩处,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线索是指申论考试的分析资料、解答问题要掌握的主线。申论答题应抓住的线索主要有:
1、政治线索:政治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之一。围绕政治线索给定资料、设置问题是申论考试的第一大特点。政治线索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等。
要围绕政治线索分析、概括资料。资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根据什么政治线索组合的;社会现象符合、违背什么政治线索;政治线索对社会现象有什么指导意义。
要围绕政治线索概括主题。主题是对资料的高度概括,是资料归纳、总结的精华。主题一定要反映政治线索的内容,并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上升。
要围绕政治线索提出对策措施。对策措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不能与之相违背。
要围绕政治线索进行评论、论证。评论、论证的观点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不能与之相违背。
2、经济线索:经济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脉。围绕经济线索给定资料、设置问题是申论考试的第二大特点。经济线索包括:经济政策、经济效益、经济秩序、经济成份、经济动力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涉及什么经济线索。例如:诚信问题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安全问题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行,破坏了经济秩序;政府公信力问题影响对经济秩序的监管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社会现象那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环境污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假冒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
要对社会现象是涉及的经济线索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在答题时一定要予以结合。
3、人本线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人本线索给定资料、设置问题是申论考试的第三大特点。人本线索包括:人的生存、发展、安全、权利、健康、思想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涉及什么人本线索。例如:诚信问题涉及人的思想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的生存,破坏了人正常生活秩序;教育、医疗乱收费涉及人的教育权、就医权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社会现象那些是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例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等。
要对社会现象是涉及的人本线索和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社会现象在答题时一定要予以结合。
4、科技线索。申论考试给定资料、设置问题也经常涉及科技线索。科技线索包括:科技开发利用、科技研究教育、科技进步创新、科技引进交流等。
科技应用落后、科技含低是产生不良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申论考试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对策、论述论证时要加以重视。比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多数是由于科学预防和科技应用不到位引起的。
纵观八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和解决利益保护缺陷进行的。
申论要求部分有一般有二至三方面,甚至于会出现四至五方面的内容,常见命题形式有以下十种(注:有的已经考过,有的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出现)。
第一,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可能是全部、部分或一个资料)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主要后果,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国家申论考试八年中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可能出现以上题型,还会可能出现概括主要观点、主要现象等)
第二;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述解决主题问题的重大意义。(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三,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四,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的表现和危害。(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五,提出对策,字数一般在300…400字之间。(这部分一般在第二道题出现;八年中这部分发生变化较大;可能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以一定的身份制定、审查、检查措施)
第六,观点分析。给出部分观点,找出与给定资料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六个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两个,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加以论证;字数一般在300…500字左右(可能性出现的题型…解释重要词义、专业术语)。
第七,对策有效性分析。对给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找出有错误的解决问题措施并对错误的要用不超过300…500字的篇幅加以论证。(可能出现题型,检查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
第八,以不超过1200…1500字的篇幅用调查报告、起草讲话稿、通报等公文应用形式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第三道题可能出现);
第九,对见解、方案的论证。这部分内容要用1200…1500字左右,标题自拟,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这种命题形式变化较大;(指定内容写作是常见题型,可能还会以论证措施、原因、重大意义等形式出现)。
第十,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关键词语或专业术语解释、理解或论述
这十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二至三题目来体现的。具体到考试,题目数量也可能更灵活,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四个题,甚至于五个;题目的样式可能是要求概述事件、概括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危害、简述意义、分析观点、分析论证对策措施。文体应用可能是议论文、时事评论(事件、人物评论)、行政公文等。
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申论考试与国家考试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市的申论侧重于考查具有北京市特点的话题,例如曾经考过关于“节俭办奥运”,2006年社招考试考查过“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等等,这些莫不是带有鲜明的首都城市与文化特点。第二,是具有大城市的特点。例如,北京市曾经考查过“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以及2006年的“听证会”问题,这些有带有典型的大城市特征。
毫无疑问,搞好申论复习,对于应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搞好申论的复习呢?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做法。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只要买上几本申论参考书,翻一翻,看一看就可以了。我以为,这样简单化、盲目的复习,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要搞好申论复习,应自觉地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掌握基本原理。这里所说的基本原理,指的是解答几道基本题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即概括要点、原因、对策、对策有效性分析、论证表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以及阅读理解的诀窍。这些方面,是申论的基础,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解答好申论试题。我校对申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提炼出若干写作结构和写作模式,可供各位考生参考。在学习和掌握写作结构和写作模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