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蚴前押芏嗖幌喔傻淖柿希患幼橹炊鸦谖恼履冢詈蟮姆治鲇胱酆嫌滞〔莶萘耸拢送分亟徘岬母芯酢H狈芄褂氩愦蔚奈恼拢桓宋淖侄鸦母芯酰薹ㄕ莆掌渎雎纾芈燮溲庥刖窳恕�
此外,作者的基本假设与观点,常常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重点所在,有些作者没把这些主张写出来,而行文当中潜意识皆以此为引导,但读者未必能够了解,就必须揣摩猜想,不仅易滋误会,而且浪费时间。因此在层次分明的情况下让你的内在逻辑能够突出、明显,是一篇好报告的重要条件。
(二)资抖具三标准,时近权威可读
国外谈到科学论文,常强调三个标准:时近性(recency)、权威性(authority),与可读性(readability)。报告中是否搜集到最新的资料。对过去的研究是否穷尽,是谓时近性;权威性是指是否为第一手资料,是否看了最权威性的文献。总而言之,运用资料、整理资料、务求其精致确实,然后才能作消化吸收的工作。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繁杂的资料混进来,另一方面可以使文章本身也能具有某种程度的权威性。
(三)行文简洁明了,构句通达流畅
我们的报告是要写给别人看的,我们必须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我们笔下的文字,因此撰写时,必须简单明了,令人一看就懂,而且有兴趣往下读,此即所谓的可读性。国内的科学论文常见的现象是不够明白流畅。欧化的句子屡见不鲜,一些跟常用文字语法不甚切合的东西都进去了。通篇诘屈聱牙,令人不忍卒读。这样空有好的观点与洞见,又有什么用呢?尤其大学生的读书报告,我们通常不会在观点与创见上作太严格的要求,而是文章有条理,文字说得明白就算不错了,因而读书报告的可读性益形重要,有这方面的良好训练,将来无论做不做研究,对个人的立身处事皆会有所助益,此外,能注意到文章形式上的优美,如摘要、前言、书目、附注、结论、本文等都能简明有序,以及文章内起承转合的用字遣词(如:但是,不过,在这一方面,在另一方面…… 等)也注意到了,亦是讲究可读性的必要手段。
(四)立论要讲证据,态度坚守客观
写知识性的读书报告与写抒感性的故事小说不同,不能凭一己之意愿去尽情发挥.要有根有据,所谓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写小说的人,没有事实根据,他可以创造一个故事,塑造一些人物,虚构一些情节。写读书报告,是就书本上或现实生活中找一个问题,然后从已有资料中去寻求解答。换言之,在基本上,写读书报告是一种已有资料重组的历程。所以,如果没有资料,你当然写不出报告。有资料你选用不当或误置误解,也写不出好的报告。写读书报告是写学术论文的准备。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立论要有证据,证据是从有关资料中搜集分析研判而来的,分析研判资料必须态度客观。科学性论文也并非不容许作者表示个人的意见,而是说意见必须客观,他的话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原则的。唯其如此,他的论文才有价值。
(五)治学必须严谨,论文要求真实
这也就是真实性的要求。有些人明明没有看过的文献,硬要写在参考资料里(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有的人明明是第二手资料,硬要说是第一手资料,诸如此类,都是作伪的行为,有悖真实性的要求。学问本是求真、求善、求美的,如求真都做不到,如何会是一篇好的读书报告呢?
(六)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这是读书报告较高层次的要求,在作整理.叙述、分析后,提出个人的新方法、新理论、新研究成果、新研究工具等等。前面我们也谈过,不宜过分期望大学生有多少创见(有,当然最好),但他至少可以提出个人的疑问,或是很诚实地承认只了解此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无个人的洞见,这就可以了。因为这就做到对学问的有所肯定与有所否定(换句话说已登学术之堂了),久而久之,在摸索中不断激发出兴趣,也不断地自我成长,洞见与创新自会培养出来,此所谓“顿悟之前必有渐修”也。
第五篇 怎样撰写学术论文
一、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
(一)对学术论文的基本认识
在讨论主题之前,先让我们对本篇主题的性质与内容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本文所说的学术论文,主要是指大学研究生的硕士与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及大专学校教师的升等论文而育。因为这两类论文均需严格审核始能通过,在内容与形式上一向要求甚高,故而特别值得当做专题来探讨。
第二,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表达,必须先有研究,而后才有论文。平常不潜心于学术研究者,势不能单独从论文撰写技巧的讨论中获得助益。因此,要讨论学术论文的写法,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其一,对主修的专门知识有相当的基础,其二,对主科内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相当的了解。
第三,对修读高级学位(硕士或博士)的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只是代表他研究期满的最后作业。如果拿胡适所说“为学当如金字塔”的话做比喻,学位论文是金字塔的尖端,是研究生在研究期间由博而专的结果。建金字塔,必得先有广阔基础,而后才有高耸的尖端。换言之,塔的尖端不是凭空悬上去的,是由深厚的基础和广大的塔身筑造上去的。同理,一篇学位论文不是空手写出来的,是长期研究水到渠成发展出来的。我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有些研究生误将平常修课与期末论文视为两件事,修课时但求得学分计成绩,对各科目的内容不作深入探究,对已有的知识不作超越思考,只想先把学分读完了,然后再集中全力去完成论文,此种将“修课”与“论文”分段处理的办法,常会使他在着手作论文时遇到“无从着手”的困难。这现象尤以平日兼差与在职进修的研究生为然。要想避免这种困难,最好一开始就把每门课、每次专题讨论、每篇读书报告等有关学术.研究活动,都与将来学位论文的可能发展建立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此,使自己先在心理上早有准备,而后在一切研习活动中,自然多出一种求知的动机。这样做不但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彼此连贯,更容易在有目的有方向的研究中导找到将来学位论文的专题。
第四,学术研究的范围甚广,不同学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其表达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论文写作方法,仅以社会及行为科学为主。其他学科如物理科学、生物科学以及人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作法,不在本文讨论之例。
(二)学术论文的品评标准
凡是计划写论文的人,总会想知道,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论文?或者想知道,研究所的学位论文考试,或是大专教师升等论文审查,通过与否究竟根据什么标准?耍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一篇论文的内容与品质两个层面去分析,一般审查论文的人,都是先看内容,后评品质。
对研究所学位论文的考试,过去一般都是由口试委员( 3~5 人)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品质以及面试时回答问题的表现,以不记名的方式评一总分,集各委员总分的平均分数,做为通过与否(70分及格)的根据。现在多数学校都改变了。为使评分在论文的内容与品质上表现得更具体,采取了分项评分的办法。以下是常见的硕士学位论文口试评分表:
文字组织(20% )
研究方法及步骤(包括参考资料)(40% )
内容及观念(30%)
创见及贡献(10% )
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为70分。
上列研究所学位论文口试评分表,其中包括的项目,与大专学校教师升等著作审查的标准,颇为相似,目前此等分项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文字(讲师级占20% ,副教授级占15% ,教授级占10%)
组织(讲师级占20% ,副教授级占15% ,教授级占10%)
参考材料(讲师级占2Q% ,副教授级占20% ,教授级占20%)
观点(讲师级占20% ,副教授级占20% ,教授级占20%)
创见(讲师级占20% ,副教授级占30% ,教授级占40%)
在两年前,当局对大专学校教师升等著作的评分是60分及格。后来改为70分,而且规定助教申请升等为讲师者,其著作水准应相当于硕士论文;讲师申请升等副教授者,其著作水准应相当于博士论文。从此,大专学校教师升等一事,变得比以前困难了。
对于一篇学术论文品质的评定,我们可以变换另一种分析方式,改从以下问题的求解中去到断这篇论文的价值。
1。这篇论文探讨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主题的性质)?
2。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样的问题(动机与目的)?
3。作者对前人在同类问题研究上累积的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理论基础与参考资料)?
4。作者采用何种方法去搜集资料(方法与步骤)?
5。作者如何整理资料,如何表达他的研究结果(文字与组织)?
6。在结果解释与问题讨论中,作者能否针对发现的问题,就目的、方法以及前人研究经验等多方面的考虑,给予统整性的说明,并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声个人独到的看法和建议(观点与创见)?
当你批评别人的论文时,你可以拿上列6个问题作标准,当你自己要作论文时,亦可以按上列6个问题去考虑。
讨论至此,希望读者对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的概念已经相当清楚。接下去我们计划在“怎样写学术论文”这个题目之下,选几个重点来讨论。从上列6个问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3点是最重要的:其一,怎样选取一个理想的论文题目;其二,用什么方法去搜集到所需资料,其三,如何将得到的资料分析整理写成一篇合格的论文,在这3点之中,第2点属于方法技术问题,其运用系按第1点选定的题目性质而定,有的题目适合用实验法,有的题目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