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间的相互渗透,并正式宣告了电学与化学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
缘学科——电化学的诞生。伏打电池的发明,是电学发展与化学发展交互作
用的结果,而伏打电池发明之后,它反过来又推动了电学与化学的发展,而
自电化学诞生之后,电学与化学都进入了19世纪的高速发展时期。伏打电池
的发明,首次揭示出了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为后来的能量守
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进一步奠定了实验基础。因此,它对18世纪的僵化自然
观念是又一次打击,而对于19世纪的辩证自然观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开
端。
(6)电化学的奠基
当伏打实验的新的化学电源的消息报道在英国传播后,这一新的发明即
引起一个青年化学家的重视,正是他,后来在伏打的电化学成就的基础上,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进一步为电化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就是英国当时的
青年化学家戴维(1778—1829年)。
1806年,戴维在已经进行的一些电化学实验基础上,写成了《论电的化
学作用》的实验报告。同年,他又以此为题,在皇家家学会作了演讲。这一
著名的演讲很快名扬欧洲大陆,刚刚称帝不久的拿破仑也决定授予戴维3000
法郎奖金,以奖励他在电化学上的贡献。
1807年,戴维在电化学实验中又取得两项重大成就。其一,他在伏打电
堆的基础上,制成了一个由250对铜片和锌片组成的能产生强大电流的巨型
电堆;其二,他以这种巨型电堆为电源,成功地实现了对草木灰(碳酸钾)
和苏打 (碳酸钠)的电解,从中发现了两种重要的新金属元素钾和钠。他并
没有止步,仍试图以电解法寻找新元素。最初他曾试图以钾为还原剂,对生
石灰、重晶石、苦土进行电解,以图从中寻找新元素,但经过多次实验,均
以失败告终。戴维又设法寻找新的实验方法,一方面,他对电堆再次进行改
… Page 32…
革,制出了一种由五百对铜板和锌板组成的更大的电堆;另一方面,戴维在
瑞典化学家贝齐力乌斯的来信中受到启示,采用了一些新的电解法,终于在
1808年6月成功地实现了对生石灰、重晶石、苦土及锶矿石的电解,发现了
钙、钡、镁、锶四种新的金属元素。
戴维在实验电化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他制成了新的能产生强
大电流的伏打电堆,从而为电化学实验找到了强大的电源。其次,他在贝齐
力乌斯的启示之下改进了电解方法,成功地电解了一些在过去被当作元素的
化合物,并相继发现了钾、钠、钙、钡、镁、锶这些新的金属元素。正是从
电源与电解两方面,戴维为电化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实验基础。
戴维在进行实验电化学研究的同时,即进行电化学的理论探索。如同他
后来的助手法拉第(1791—1867年)所说过的那样,他的电化学理论十分庞
杂,但他的电化学理论还是有特色的,这就是他的电化学理论集中在电的化
学效应上。
早在拉瓦锡的化合物结构理论中,就曾有对于化学亲和力的一种朦胧的
二元论见解。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格罗杜斯(1785—1822年)也曾
在电解实验中研究过化合物的结构理论。戴维在研究了他们的理论后认为,
物质在溶液中被电解时,电流把物质分解为带阳电与带阴电的两部分,带阳
电的部分被阴极吸引,而带阴电的部分被阳极吸引,可见,物质是由两部分
构成的,而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化学亲和力,即为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这
就是戴维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
戴维以他的二元论的电化学为基础,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
认为,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电变化,他说:“化学变化是由电变化引起的。除
此之外,我再没有别的假说了。”
戴维以他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为基础,对物质的化学结构理论也进行了
探讨。他认为,不同的原子在相互接触时,即产生相互感应,并随即在相互
感应中分别带上相反的电荷,这样就使得它们在静电力引力作用下结合在一
起。
戴维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的基本要点,是认为原子的电势起源于原子的
接触。不同的原子在相互接触中产生相反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就会使不同的
原子相互结合。因此,接触理论是戴维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的基本特色。正
因为如此,所以戴维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后来又被称为接触学说。此后,戴
维的接触学说被贝齐力乌斯进一步发展为极化学说,从而形成戴维——贝齐
力乌斯的二元论的电化学说。
1809年,戴维在多次改进伏打电池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一种用2000多
组伏打电池组成的强大电源,并利用弧光放电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光照耀眼
的弧光灯,又称为电弧灯。它是在电灯发明之前,人们首次获得的一种足以
驱逐黑暗的强大光源。电弧灯的发明,使戴维的科学荣誉达到了他一生的顶
峰。1812年4月8日,英国王子授命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广场为戴维举行隆
重的授爵仪式,授予他以“勋爵”称号。1817年,戴维又以发明“矿用安全
灯”而被授予“伦福德勋章”,1820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自戴维之后,电化学取得迅速的进步,而实验电学即以电化学和此后由
法拉第等人开创的电磁学为双翼,旋即高高地飞腾起来。
3。热学
… Page 33…
(1)计温学 (测温学)
冷和热这两个词习惯上指两种完全相反的感觉,也经常表示对这两种感
觉物理原因的推测,如果一个物体能对我们产生冷和热的作用,就推测它是
冷的或是热的,或认为它包含冷或热。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冷和热
都属于基本的性质,它们和干与湿一起构成四元素。
在近代,对热现象的实验研究是从测量“热度”开始的,在科学地定义
温度概念之前,人们往往把温度的变化与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混为一谈,用
“热度”来表示。如要定量地测定热度,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测温计的研制。
1593年,伽利略制造了一个空气测温计,它是利用空气受热膨胀的道理来反
映温度变化的。可是由于他的设计不好,影响气体膨胀的因素太多,所以这
一仪器不能准确地表示温度的变化,后来它就很快地为液体测温计所代替。
1641—1645年间,意大利西门图学院的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用带色的酒精作材
料的液体温度计,并在该仪器上标出刻度。以后,科学家们一方面寻找更理
想的材料,另一方面改进标记刻度的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形
成了三种较为适用的温标,这就是世界上仍在通行的华氏、摄氏和勒氏温标。
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对热现象进行定量的研究,温度计的制作和
改进最初是和进行气象观测的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直到十八世纪末,液体温
度计才制得校为完善,“温标”的概念也已逐步形成。
1714年,德国人华仑海特(1686—1736年)制造出一种充填水银的温度
计。虽然他不是水银温度计的发明者,但是由于他发明了净化水银的办法而
使这一液体得以在温度计中普遍采用。1724年,他被选到伦敦皇家学会,同
一年,他投寄给《哲学会报》五篇用拉丁文写的短文,第一次揭示了他制作
温度计的过程。
华仑海特作了两种温度计:一种装上酒精;另一种装上水银。从他的第
一篇论文看来,他那时所用的温度计选用了两个固定点:结冰的盐水混合物
的温度和人体血液的温度,并把它们之间的间隔分成96度。从他的第二篇论
文看来,他还使用了冰和水混合的温度32度决定了第三个固定点。他叙述
说:“那些温度计的刻度仅仅是使用在始于零度和止于96度的气象观察而
已。这个刻度取决于三个固定点的测定,它们是用如下方法得到的:首先,
最低点……是以冰、水和氨化铵或海盐的混合物来确定的,如果把温度计浸
在这种混合物中,则液体降落到记为零的点。这个试验在冬天比在夏天更成
功。第二点是这样得到的,如果混合物是由水和冰混合而成,但没有刚才所
说的盐,如把温度计浸在这种混合物中,则温度将固定为32度。第三点是
96度,如果温度计是放入健康人的口中与腋下,酒精就膨胀到这一点。”以
后他又增加了水的沸点212度作为第四个固定点,这是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时确定的。他发现,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将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利
用这一关系,他把温度计与气压计联合起来,制造了一种温度气压计。华仑
海特的温度标记方法称为华氏温标,用°F来表示。他的温度计和温标在英
美国家中最为流行。
1730年,法国人勒奥默(1683—1757年)制造了一种酒精温度计。他反
对使用水银这种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而选用酒精。他采用的温标是以水的冰
点为零度,水的沸点为第二固定点,把其间分为80等份。这是因为他通过实
验发现,酒精的体积如果在水的冰点时为1000份,当它达到水的沸点时体积
… Page 34…
变为1080份,所以他定点水的沸点为80度。这样,